首页>资讯>留学动态>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官方发布2017-11-03 10:15:00浏览3102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You have five minutes left. Make sure you’ve put all your answers on the Scantron (答题卡)。 Only answers on the Scantron will be marked.”五分钟后,我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的大一生涯中的最后一门考试(心理学)结束了。大家在卷子收齐后纷纷收拾自己的东西安静地离开考场,我也是这安静人群中的一员。本以为我会感到释然和激动,没想到此时此刻,内心竟异常地平静。考试结束之后,我就开始忙着打包行李,准备搬家,买回国时要带给家人朋友的礼物。这一忙就忙到了月底。直到4月29日终于搬进了新房子以后,躺在刚刚铺好的床上,我似乎终于有时间来好好回顾一下自己在国外的first year。

  自打来到温哥华后,我就在手机上装了一个叫Days Matter 的app,上面清晰地显示着这已经是我在温哥华的第242天。这242天,说短也短,我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在飞机上第一次看见温哥华这片土地时激动、不安且紧张的心情;说长也长,从一开始遇到语言障碍,到后来鼓起勇气参加社团面试、做志愿者,再到后来因为需要为第二年找一个住处而不得不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为了看房子四处奔波……这242天似乎发生了很多很多,让我成长了许多。这一年我所经历的在语言方面和课程方面的困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幸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它们,让自己算是真正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被日常生活打败

  初到温哥华时,我并没有感受到非常强烈的语言文化冲击,这多半是由于寄住的朋友妈妈家位于华人聚集地Richmond的缘故。与其他北美城市相较而言,温哥华具有它的特殊性。由于这里有大批的华人移民,其中不乏英语不太好的人,因此温哥华国际机场所有的指示牌都比加拿大其他机场多出了一种语言——繁体中文。于是一下飞机看见中文指示牌的我,恍惚间竟觉得自己是不是坐错了飞机。直到搬进UBC宿舍之后,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英语交谈声,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英语国家。

  之前在国内时总因为英语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而沾沾自喜,再加上自觉平日看了许多美剧,因此我以为到了这里自己的口语应付日常事务应该绰绰有余,谁知第一次进超市就在满眼的英文标识和一大堆陌生词汇中迷失了。不仅如此,我在结账时也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记得当时我没太听懂收银员在说什么,只好很尴尬地回答yes,谁知她听到我的回答以后就直直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的下一步动作,而我根本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今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她大概是问了我有没有他们超市的积分卡(points card)之类的问题,而我告诉她我有,因此她在等我拿出来……那次尴尬的超市经历以一个好心的中国店员过来帮忙结束。

  除了这件事,我在其他地方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比如在食堂点菜时因为不知菜名只能用手指或者说this、that;比如去办理手机卡时对自己的英文不自信硬是等到会讲中文的店员有空来帮忙我才办完了卡……这种种尴尬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现在掌握的那些词汇和英语水平根本连最基本的购买生活用品、结账买单都应付不了。如果不努力改变这种境况,怕是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了。

  于是我拿出了本以为不再需要的单词本,将平时见到的日常用品的英文名称都抄在上面,每天复习两遍。此外,我的口语水平也急需提高,所以我鼓起勇气去敲了韩裔室友的门,邀请她一起下楼吃饭。同时,我开始慢慢认识住在同一层的当地学生。其中有一个加拿大女生非常热情,第二次见面就邀请我和她朋友一起出去玩。后来,我也陆陆续续和他们一起逛夜市,开party,参加学校万圣节的party等等……虽然最终在第二个学期我搬走之前我和那位加拿大女生也没有成为特别好的朋友,在接下来一个学期也因为很少碰面而再无交集,但我依然很感谢她。是她在我最需要朋友的那段时间主动邀请了我,让我很快融入到当地学生的群体中,接触到了很多加拿大的本土文化。可以说,最开始的这一群朋友,让我迅速适应了UBC的生活,这也为我在后来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好朋友打下了基础。

  志愿者经历的缺乏,让我被社团拒之门外

  除了语言的不适应之外,另一个让我觉得自己跟不上的方面大概就是课外活动和leadership skills了。与国内的高中大多数学生都为了苦拼高考而埋头读书的氛围不同,加拿大的高中是一个展示才能、锻炼各方面能力的平台,许多当地的同学在高中就有了组织各种筹款等社交活动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有在社区做志愿者等方面的经验。相比之下,我的高中生活可以说是单一枯燥,基本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参加过的社区活动和志愿者经历以及领导经历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这也导致我在申请加入社团的简历及面试中,与大部分加拿大学生比起来完全没有竞争力。

  在面试社团多次失败后,我决定趁着大一还有相对较多的空闲时间,把缺少的那些经历尽可能地弥补回来。首先我注意到,我们系每周三都有一个完全由学生经营的Wednesday night dinner,他们每周都需要志愿者,于是我抱着好奇心以及自己能学到一些厨艺的心态报名了下一周的志愿者,并在接下来的许多周里都坚持参加。由于该团队人员的不固定性,每一周我都能结识同一个系的不同年级的人,大家也大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在当地出生但长在传统日本家庭的日本小哥,其刀法和整洁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小哥在家负责全家人的伙食);还有以中国国际生的身份来到这里的学姐,她听说我没有烘焙过曲奇饼干后指导我完成了当天晚餐甜点的制作……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都因为这一群可爱的人而变得格外令人期待。之后,我还参加了学校的apple festival、五公里长跑,渐渐体会到了做志愿者的乐趣。而这些志愿经历也让我更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加懂得如何用英语去聊天。

  由于我变得更加自信,于是在这学期快结束之前,我再次报名参加了一个今年9月领导新生团队的面试,在group interview中没有再像之前几次那么慌张,而是镇定自若地与其他申请者交谈,组队解决问题,回答面试官的提问。两个星期后,我收到了该团队的邮件。当时紧张地不敢点开,怕是空欢喜一场。等到小心翼翼打开页面,看见第一行醒目的“congratulations!”后,我终于长舒一口气。上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封面试成功的邮件也算是对自己这一年的肯定吧。

  回首这八个月的时光,可以说是“It’s a long tough road but I’m glad that I finally made it. ”这八个月里有许多起起落落,一个人独自在外也不得不学会直面自己的恐惧,半强迫地将自己推出comfort zone。尽管没办法再像在国内时那样,躲在温暖的港湾里做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公主”,但自己却也因此得到锻炼,从而收获成长。办理手续终拿到医保卡,是长大;找房子时与房东们的交涉,是长大;签下人生第一份合同时,是长大;一人之力收拾了八大箱行李搬到新家时,也是长大。这一路,有过太多失意的泪水和思乡的苦涩,也有过大大小小的失败和不甘心,但我相信:路难走,是因为在走上坡路。And sometimes, we need a little messed up, so that we can step up.

  作者简介:

  林敏琪,现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应用生物学大一学生。平日爱好长跑,爵士舞,宅在家里时喜欢看美剧。2016年在福州新东方备考雅思后在前途出国老师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加拿大的理想大学。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