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赴美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度过艰难的适应期,选课选专业、课外活动、学术管理、文化适应、美国的法律法规校规、职业规划还有亲子沟通等等都是孩子留学成功的路上不可忽视的问题。择由留学相信,早些了解将来会遇到的挑战,孩子就能少走弯路,保持身心健康地完成学业,比最后的一纸文凭,重要许多!
大家好!很荣幸受到老师的邀请,来和大家分享「如何度过美本留学的适应期」,也就是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初到美国时如何面对可能遇到的,让人窘迫、为难或者局促的事。希望我的留美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参考,让各位在赴美后心里能多一分踏实。
我叫Teresa,就读于埃默里大学,即将升大二。这次的分享,我先为大家介绍学习模块。在中美教育环境下,学习有很大的差异,我觉得去美国留学,听、说、读、写的适应尤为重要。掌握好如何在美国听讲座、发言、阅读、写论文,也是留学初期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将着重介绍美国本科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对听说读写的适应。
听
听,就是听讲。
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学生在听美国大学课程时,普遍有个错觉:我都听懂了,我真的听懂了。
大一时,我也是这样,听很多课都觉得没有太大问题,直到第二学期上了心理课,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发现:诶,这个专有名词我感觉自己没复习过啊?老师真的有讲过吗?我可能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甚至它的中文叫什么,但偏偏记不起它英文是什么,怎么拼写。
后来我发现,这是我在大学前养成的坏习惯造成的。比如备考托福的时候,专有词汇都不是重点,不会考到,记笔记用首字母代替就行了;再比如我的国际高中,虽然是全英文课堂,但外教都会把重点的专有名词强调一下,不是重点的就干脆不要求你掌握。这些都让我养成了把专业术语、不认识的名词,在听课过程中过滤掉的「坏习惯」。
而在美国,很多课程,比如理科的生物、心理;文科的哲学、历史,考试重点很有可能就是那些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专有名词。还有些老师尤其喜欢考一些课程细节,那些你觉得只是一笔带过的例子、小故事等,往往正是考点。这些内容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没有笔记连复习都复习不到,考试的时候也自然会觉得陌生。
所以,我建议大家上前几节课的时候,客观地评判一下,老师提到的专业术语多不多,如果你发现不认识的专业术语有很多,建议先用手机录个音,等摸清老师的套路了,看老师考试会不会考上课讲的细节,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录下去。如果你觉得有跟不上课程的情况,也可以把讲座录下来,这会成为你考试前复习的无上法宝。
说
我们再来聊一聊「说」——课堂发言以及课后与老师的交流。
我相信大家已经听到很多过来人强调美国课堂要积极发言。这么多人说,当然是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老师喜欢把课堂参与度,也就是课堂上提问、回答问题、发表看法的踊跃程度,列为最终成绩的一项。
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的,中国学生普遍不能积极发言的障碍。知道障碍是什么,我们才知道怎么去克服这些障碍。
课堂发言的第一个障碍是「不敢说」。
中国的课堂多是老师讲,同学听,内容多以千锤百炼的事实或知识点为主。所以中国学生其实没有很多机会在他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此,来到美国大学需要大胆发言的时候,他们就相对显得局促、胆怯。
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自我督促,可以告诉自己:这节课我一定要发言,再不发言,期末课堂参与分就保不住了。以此,来逼迫自己踏出舒适区。
课堂发言的第二个障碍是「怕问错」。
上课听不懂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认为别人都听懂了,肯定是自己落了什么。但很多时候,很有可能大家都没听懂,都在等别人问。
这个时候,如果你觉得影响到听课了,完全可以大胆举手提问,不要怕自己问了个傻问题。我的美国老师就告诉过同学,这世界上没有傻问题,唯一的傻问题是没有问题。
当你敢说了,敢问了,我们普遍的最后一道障碍是「不够快」。
以我自己为例,有时老师抛下一个问题,我有一些见解后,会开始斟酌用词,推敲我的想法对不对啊,够不够好啊,而等我心里想好最佳答案时,早有别的同学回答了,老师已经问第二个问题了。所以后来,我有了大致的想法就会举手发言,积极锻炼一边说,一边想,不会的词就想办法用别的词代替。我发现当我将自己逼的不得不发言时,我的口语与思维反应速度也会有所提高。
「说」的另外一个环节是课后与教授的交流。我很推荐大家在下课后拿着上课积累的问题去问老师,在office hour时找老师去答疑,去说说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好处是:
一、哪怕你上课发言没那么踊跃,也会给老师一个错觉,在课堂参与分上仁慈一点;
二、如果成绩多是靠老师主观打分的论文,交论文前先和教授交流一下,给他看个提纲。按照教授给的意见改完再上交,这样教授再打低分就是打自己的脸了,论文成绩会有所保障;
三、老师熟悉课后的你,会有更大的可能帮你写推荐信,或者给你提供当助教,帮忙做研究的机会。
读
这里我指的是读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
我之前上过一门社会学的课,一周三节课,每节课会布置两小时的课外阅读。美国学生两小时看完的阅读量,对于中国学生有可能要花两个半小时甚至三个小时。
上课时,老师不会和你概括作家的观点,他会直接就书中提到的话题提问,没有看过书根本不可能回答得出。我的班上有一个中国同学,平时发言不是很积极,有一天就被老师点名提问,有可能他那节课凑巧没提前阅读,结果把作者的观点完全猜反了,可想而知很尴尬。
这些课不仅上课讨论完全依照阅读内容,考试时也是这样。我知道的很多课,一学期会讲到好几十个作家,每个作家在各自的文章里会提到很多不同的观点,从开学第一课读到期末考试前最后一节课,记住这么多作家,这么多观点,作家和观点要一一对应,不同作家、不同观点还要有对比比较。如果不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节课一节课地读下来,考试前,是根本复习不过来的。
所以对于「读」来说,不怕读不懂,怕的是不够重视完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如果时间太紧,上课前真的读不完规定的材料,我也会推荐大家,哪怕先读中文版,哪怕去网上找中英文的摘要,哪怕厚着脸皮去问同学要个读书笔记看,等课后一有时间再立马补上。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考试考阅读的课程,大家可以事先套套老师的话,问问考试是按阅读材料多还是课堂讲座多,来决定侧重听还是读了。当然也有可能碰到老师两头都考的,我们做学生的也就只能两头抓咯。
写
最后我再简单的说一下写作,写作其实应该是凭一篇篇论文来积累你的经验。所以我只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初期如何保证论文的得分,不要让写作拉低了大一的GPA。
提醒大家利用好学校的两大资源:
1 writing center
找tutor帮你看一下写好的文章,看逻辑、结构、框架上有没有问题。有的学校是有专门的tutor帮国际学生改拼写语法错误的,那是很良心的资源,一定要利用起来。
2 学校的写作课
老师会讲解一些写作技巧,布置较多写作作业,更会仔细和你说作文怎么改,而打分又会稍微宽容一些,是锻炼写作的好机会。
关于写作,我要额外强调一点,就是「引用」。中国初高中的作文,也很讲究旁征博引,但我们不会专门备注这「引」从何处而来。而在美国,情况就不同了。任何引用的语句,甚至观点,都必须加以备注,并在文末的文献目录写明出处,不然会被算作抄袭。
美国大学对抄袭看得尤其严重,轻则不及格,重则直接将学生赶出学校。这是中国学生尤其要注意的。
以上就是学习这个板块的所有内容,下篇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生活板块的内容,涉及到六点:衣食住行、健康、压力、选课、交友以及与父母的沟通,重点讲后两点。请大家保持期待。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