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的危害在中国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游戏上瘾、低头族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家常便饭,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对网络的依赖,耽误学习,影响生活质量,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研究人员正在调查社交媒体成瘾是否属于精神疾病或是心理障碍。这到底是出于一种道德恐慌,还是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呢?
#LikeMinded(志同道合):一个有关社交媒体和幸福指数的特殊系列 这个月,BBC未来频道正在探索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影响,并且在这些平台上寻找哦一个更愉悦、更健康的经历。更多精彩故事即将出炉…… 在你的社交媒体软件(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Instagram)上附上标签#LikeMinded志同道合,与我们分享快乐生活的小诀窍吧。 |
用“社交媒体成瘾者”来描述自己通常并不能激起别人对你的关心。
实际上,这样的描述常常显示在Twitter推特和 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个人介绍里面。 如果将这样的描述写进你的LinkedIn领英(全球领先职业社交平台)履历中,你甚至还有可能得到正在搜寻对舆论热点十分敏感的“数字一代”人才的各类媒体和出版社的青睐。
然而,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不再是一种称赞或玩笑,而成为了一种确诊的精神疾病时,大家又会如何评价呢?
近期以来,沉溺于社交媒体称为了一个贬义的热门话题。或许是因为1月份的到来,许多的用户期待着变得更加活跃,能够少花些时间在网上,又或许是因为社交媒体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正在证明对于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是否病态并且足以成为一种精神疾病。
专业来讲,成瘾性疾病分为“物质成瘾”和“非物质成瘾”。通常地,物质成瘾包括酒瘾、烟瘾等;非物质成瘾又称为“行为成瘾”,包括赌博成瘾、游戏成瘾等。(摄影: Getty)
我们在Twitter推特上向我们的粉丝发起了投票,让他们选出自己所认为的每天花费在社交媒体上的“太久”是多久。(图片来自: Sophia Smith Galer)
在所有的554人中,超过三分之一(约40%)的人认为“超过2-3个小时”算“太久”,然而我们知道大多数人每天都会花费至少两个小时在社交网络和消息应用上。大多数的网络使用者和社交媒体软件之间并没有病态的关系,这也就表明了“2-3个小时”一点儿也不算是“太久”。据我们所知,在英国,超过三分之一的15岁左右的青少年每天都要花费至少6个小时上网,并且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浏览社交网站。尽管他们在网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多,但这也并不表明这些年轻人在心理精神上就不正常。上网的时长仅仅是沉迷社交媒体的一方面因素。显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应该去考虑。
因此,如果这并非是花费时长多少的问题的话,那么又有其他什么因素能够去定义社交媒体成瘾呢?或者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哪一类人最容易收到社交媒体的侵害呢?
社交媒体成瘾离被确定是否是精神疾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Griffiths和他的同事 Daria Kuss在2011年时首次出版了他称为“社交网站成瘾”——SNS(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ddiction的第一篇评述性论文,在那个时候,关于这个话题也仅有三篇论文。他们发现,性格外向的人利用这些网站来增强社交,性格内向的人利用这些网站来弥补自己的社交关系。同时,他们也发现,人们在这些网站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就越少。在2014年,在另一篇概述论文中,他们补充道:社交网站的使用能够带来持续的好处;使用者可能在此过程中缓解焦虑的情绪状态,有时也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在2017年的一个大型全国性调研中发现,这些显现出成瘾行为的人大多数为年轻的单身女性。大多数人也偏向于低水平的教育、收入的背景并且比较自卑。
性格外向的人利用这些网站来增强社交,性格内向的人利用这些网站来弥补自己的社交关系(摄影: Getty)
然而,在皇家医学会一次有关社交媒体和心理健康的会议上,Griffiths总结出了“社交媒体成瘾”背后的真正原因仍不清楚。这有可能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社交控(忙于眼前事的时候,总是害怕会错过更有趣或者更好的人和事)的原因。同“无手机恐惧症”(每时每刻都在担心手机不在身边)一样,“低头族”也有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SNS社交网站研究的数据主要是在Facebook脸书上获得,很少有数据来源于像Instagram和Snapchat这样基于分享照片动态的社交平台。这也表明了社交媒体,或是社交网站成瘾离被确定是否是精神疾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