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
Clarrise,“硅谷妈妈沙龙”创办者之一。在国内律师事务所工作多年,陪伴先生来斯坦福学习,大女儿将进入公立高中,小儿子在幼儿园。
嘉宾:
江瀛Cathy - 从硅谷搬到上海,居住10年之后,又搬回硅谷。女儿在著名私立女校 Castilleja School 上高中,儿子即将升入公立高中。(曾任旧金山著名中文电视台新闻主播和新闻部总监,更多她一家的故事请见外滩教育采访。)Ling - 从美国搬到上海居住3年,又搬回硅谷。两个孩子分别在公立初中和高中。(曾任硅谷500强总监,管理大中华及全球销售运营。目前从事教育和投资。)竞波 - 从美国搬回上海8年,北京4年,又回到硅谷,大女儿毕业与美国东部寄宿高中 Groton School,小女儿在公立高中。
* * * * * * *
“硅谷妈妈沙龙”由一群在斯坦福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妈妈们创办。这些妈妈有的来自斯坦福法学院、商学院,有的已经毕业,有的刚得到很好的机会回中国工作。经历了国内高考和出国留学,她们来到湾区硅谷安家。有了孩子之后,又重新反思中美教育之差别。开始思考,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教育。
这一次沙龙请来的嘉宾,也是早年留学到美国。不一样的是,她们曾经带着孩子回到中国,3年、10年、12年之后,全家再搬回加州。来来往往,两边都是孩子生活和读书的家乡。我因为和她们经历相似,也加入分享。
这样的经历,令眼前这些未来充满可能性的年轻妈妈们产生很大兴趣。印度电影《起跑线》讲的是,一对印度夫妇打拼让孩子进入贵族私校。美国畅销书《Primates of Park Avenue》写的是,纽约上东区的精英妈妈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私校,购入学区房。电影和小说可以调侃夸张,实际生活里,择校,入学,跨洋,跨文化,一步一步,十分具体和踏实。其中的收获,不是虚荣和功利能够得到的。
挤坐在斯坦福宿舍楼地下一层洗衣房旁边的沙发座里,在远处用功学生时不时的注视下,美丽的主持人Clarisse 摆好茶壶茶杯和亲手制作的水果盘,大家聊着,回中国如何择校,新搬来美国又如何适应,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离开。
* * * * * * *
当年为什么带着孩子回到中国?现在又为什么带他们回来?
江瀛Cathy:女儿3岁半、儿子1岁半的时候,我先生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办公室,就在上海。我们觉得这是个学习中文的好机会,于是全家搬到上海。
我家一直很重视孩子学习中文。我在家里坚持说中文,我先生虽然是美国人,但中文很好。
到上海之后我发现,不少国际学校把中文当做外语来教。本地学校或者双语学校的国际部,学生来自英美的其实不多,即缺少讲中文的环境,也缺少讲英文的环境。所以,如果回中国选学校,一定要看学生来源,家庭背景,还要看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在哪里。看迪士尼英语绘本,学费高,不一定就是国际化。
后来上海的中芯学校成立双语部,中英文双母语教学。第一届招生,没有人尝试过,可能办得好,也可能办不好。我们马上让大女儿加入,同时参加的家庭很多是和我们一样中西混血的。学校也配备了非常好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用上海本地的语文、数学教材。
学中文比较难,如果不是学校布置作业,孩子就很难坚持。英文在小学阶段比较简单,很多是阅读。我的女儿在中文部一直念到小学毕业。6年级转入英文部,我给她请了英文家教。努力了一年,学年结束的时候就完全赶上美国初中的进度了。
如果在小学把基础打好,能做到前几名,以后不论如何换体系,孩子都没有问题。到美国也能很优秀,因为读书的好习惯培养起来了。
大女儿7、8年级就读上海美国学校,成绩拔尖。9年级考入加州著名私立女校 Castilleja School,几百人申请才录取7人。后来写作大赛还拿大奖。所以,孩子中英文都学好是可以实现的。家庭需求不同。我有很多朋友回国就把孩子放到国际学校,也很好。我家比较重视中文。
8年级升9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借着女儿考入Castilleja,我们就搬回硅谷。另外,孩子的游泳训练在这边也能有进一步提高。
Ling:我先生当年先回到上海创业。后来我工作的公司正好有个机会,于是全家搬到上海。
那时候我女儿是小学3年级,她为此哭了很长时间。在她的想象中,中国的学校很严格,不想回去上学。后来看到家庭决定无法改变,就提出来要上美国学校。我们就答应她,选了离住处很近的上海长宁国际学校。
在上海住的三年,感觉非常好。国际学校的课程不难,教学很有方法,老师大部分是从美国招聘的,孩子参加了不少项目学习,学到很多。儿子在学前班,很快乐,好像是花了很贵的学费而没有学到很多东西,但整个环境感觉爱心满满。
有些搬迁的经历,从美国到中国,从中国到美国,对孩子都是很好的锻炼。我女儿刚到中国的时候,有些迷惑,学校里很多同学来自欧洲、韩国、日本,东南亚,她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慢慢加入核心团体,学会了不少交往的方法。
那时我上班很忙。女儿遇到问题来问,我就让她自己想办法,给她一定的自由度。她慢慢地就很有主见,能力很强。
升高中是一个转折点,初中也是。我们决定带女儿回美国上初中6年级,也是考虑到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方面。
竞波:我家也是因为先生的工作搬到上海。那时候两个女儿一个4岁,一个才9个月。
在美国当妈妈,家务事要亲力亲为。所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回到国内特别好。亲戚经常见面,有阿姨、小时工照顾家里琐事。孩子从小就有个中文环境。
到了孩子上小学,我开始思考。我小时候是一路考上去的。而到了大学,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我不想让孩子再这样,一进学校就看排名,就看成绩。
另外,我也很看重英文。孩子的英文好,可以接触到更多和更广的信息。
搬回去的一个好处,是结识了很多对中西教育有体验也有思考的朋友。这个群体很有能量,资源多,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无论到哪里,都愿意尝试些新事物。
当时有两位妈妈,看了国际学校和国内学校之后,决定自己办学。她们找到一位很优秀的美国老师,和一家志同道合的民办学校,一个双语部就办起来了。第一批只有13个孩子,现在已经成为很难考进的万科双语学校了。
回想当年的兴奋劲儿,还是很感动。一群家长们总在琢磨,中国什么最好,美国什么最好,全要给孩子,也觉得可以做到。现在想想,当时胆子很大。
那时候孩子在上海参加美国的小学测试,成绩是美国前1-2%。学英文相对容易,美国老师也很有经验,孩子很快就被吸引过去了。
孩子也参加上海本地的区里考试,一、二年级还可以,但以后一年比一年成绩低。我们就很纠结。原来设想的是中英文都按照母语来学,最后孩子自己选择喜欢英文。中文对她们还是挺难,尤其是写作。
我们比较明确的是,孩子会到美国上大学。以这个为目标,往回推,高中在文化和语言上突飞猛进,最好到美国来上。于是,我们让大女儿初中就转到国内的国际学校。小女儿4年级,也跟着转过去。
国际学校圈子里的家长也很棒,资源很多。学费和美国的私立学校差不多,但师资不如这边稳定,老师流动性大。
大女儿考入美东的私立寄宿高中,先回美国。我们等小女儿要上8年级的时候,也搬回加州。让她在上高中之前,可以有一年的时间适应美国的学校。
来到美国如何择校?孩子在学校能不能适应?
江瀛Cathy:孩子中英文都不错,语言上没有适应问题。
我们一直是两边跑来跑去。孩子每年暑假都回到加州的游泳俱乐部来训练。从小到大认识很多朋友。所以参加运动很重要,孩子很自然地就有了一个社区团体。训练的时候天天在一起,培养的感情很深。俱乐部的小伙伴分布在各个学校,去哪里上学都有认识的朋友,孩子不会孤单。
在美国选学校还是要亲自去看。加州经费不足,公立小学和公立初中的教学标准不高,越往上越严格。如果家里再放养,到了高中,功课一紧张,就会有个衔接问题。
私立学校在教学上好一些,但入学竞争很厉害。私立学校之间区别很大。有的 STEM 很强,基础打得很好。有的也是追求成绩、很多作业,有的则注重全人教育。
我们在加州曾经看了三家私立学校。有一所学校课程不是很难,从幼儿园开始招生,一路升上去,没有筛选,虽然升高中需要考试,但学生总体有些参差不齐。另一所学校是升入初中有考试,升高中再考,学生质量好些。女儿考入的 Castilleja School 要求很高,水平很整齐。
学校不同,家庭要求不同,孩子也不同。
我的儿子7年级的时候,考进一所世界知名的实验新型学校。一人一个iPad,学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每人学的都不一样。所有年级混在一起,自己定目标,想考试就去找老师。听起来很棒,但后来发现孩子的标化学习一落千丈。
男孩子在中学阶段,又是运动员,喜欢看成绩来知道学习有没有进步。但这所学校没考试、没功课、没成绩,对他就不适合。
我个人认为,这类新型的实验学校,在小学阶段还可以。对于不计较成绩高低,愿意完全放手,让孩子海阔天空自由发挥的家庭,就很合适。而对于要求基础打扎实的家庭就不合适。如果初中没有抓紧基础学习,孩子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高中出彩。
Ling:因为在国际学校学习的缘故,孩子回到加州,老师同学都不觉得他们是国外回来的。他们也爱好运动,参加各种球队,很快就交到很多朋友。
我们也试过私立学校。女儿不太喜欢,觉得补习多,跳级也很多。后来看到这里的公立学校名声很棒,也觉得孩子应该更早地接触到更大一些的,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环境。女儿和爸爸一起,研究了三个公立学校,就决定转入公立初中,儿子在公立小学上3年级。
从上海的国际学校,进入加州的公立学校,感觉还是有落差的。私立学校资源相对多些,很多东西会递到孩子手上。而在加州的公立学校,孩子自己要去争取。学会看到资源在哪里,学会把资源利用到最大化。如果重新再来,初中和小学阶段我可能会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这里的公立高中还是很不错的。
竞波:我的大女儿从北京的国际学校进入美国东部的寄宿高中,有几个方面要适应:13岁独自一人离开家;寄宿和走读学校的日程有很大区别;功课难度高,老师要求高;另外,美东的文化和美西、和国内都不一样;气候也不同,每年的暴风雪很厉害。
语言方面没有问题。她的学校小班制教学,座谈式,课堂上只有12位学生。她和老师很亲密,得到很多帮助。
相比之下,妹妹的公立高中,一个年级500多人。和国内相比,比公立学校少,但远多于国际学校。
尽管如此,妹妹在这里很高兴。功课不难,感觉很轻松,也很快就有了新朋友。公立学校大,老师顾不过来,就很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这里也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
在国内上学的时候,感觉是浮在空中,和社会大环境有些脱节。在美国,学校、家庭、社区、周边硅谷公司、附近大学,州里、市里、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用好了就大不一样。小女儿做义工,结识很多本地居民。大女儿和同学老师一起,关注时事,讨论为社会做贡献。孩子更多地接触到真实社会生活,视野扩大了很多。
这样跨洋跨文化的教育,孩子收获了什么?家长呢?
江瀛Cathy:孩子在国内上学,从小打的基础很好,中英文都很不错。
Ling:跟着我们这样搬来搬去,孩子眼界打开了,视野非常国际化,很有包容性。他们从小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老师,学会了关注和倾听,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他们很小就懂得,别人的观点和我不一样,很自然,不用大惊小怪。
对我来说,回国之前在同一家公司已经工作了13年,但成长最快、工作起来最开心的,就是在上海的3年。像我们这样的留学生,对两边都了解,作为中美的桥梁,有很大空间来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竞波:现在孩子去一个新的地方都不会太紧张。初来乍到,紧张难免,但如果太紧张而疲于应付的话,很多新环境里好的东西就被屏蔽掉了。
在交友上,她们很少按地域和种族来划界限,不太会说“谁谁是国内来的”这样的话,也不许父母这样说。
我自己的收获也很大。如果重新开始,我还会再走一遍。带着孩子,每到一地,安家育儿,结识朋友,即看到两边的不同,也欣赏各自的优势。这样的经历,让自己有一定的自信,也有一种自由感。相比之下,家里的琐事杂物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体验和经历。
江瀛Cathy:如果需要再搬到另一个国家,我可以打个包就走了。
* * * * * * *
嘉宾分享结束,大家意犹未尽。话题又转到搬来美国后,新移民家庭遇到的问题。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融入,孩子也不知道。在学习、生活、文化各方面都很茫然。
孩子进入新学校,如何交友?
Clarisse:在美国上学,如果不参加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好像就不太有集体意识。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教室,不像国内一个班级天天在一起好几年,有一个稳定的深入交朋友的环境。
江瀛Cathy:我们养育孩子,不是只管自家一个孩子,而是大家一起,养大一群孩子。
在美国最怕的就是孩子没朋友,或者只和一两个朋友玩儿。尤其对男生来说,交朋友比功课好更重要。
参加体育活动,非常有助于交友。不论玩什么,孩子们很快就能玩到一起。身材练得又好,人也阳光。如果什么都不爱玩儿,又不爱交往,考私立学校会有困难。学校为什么要招一群互相不讲话的学生呢?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家里多举行派对,让孩子都来家里玩。但来我家是有规定的,不能低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可以一起玩桌游,也可以在院子里跑跑。
在国内受过教育,基础打得好,对付这里的功课很轻松,就更有时间多去参加运动。
Ling:孩子周围的朋友很重要,他们是什么样子,对孩子很有影响。公立学校各种背景的孩子都有,家长尤其要注意。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朋友是比较上进的。家长虽然不能帮孩子交朋友,但可以从正面引导,点评一下,这个小朋友什么地方很棒。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来往,慢慢营造。
竞波:我对女儿说,找朋友要找能一起做事儿的,如果总是谁谁今天喜欢我了,明天又不喜欢我了,情绪会起伏很大。和小朋友一起把事情做好,都会有真正的成就感。
如何与这边的老师交流?
江瀛Cathy:这边交流的内容和方式都不一样。老师、教练如果一天到晚接到家长来信,很烦的。我每次发邮件给他们,都尽量赞美,不抱怨。
Clarisse:国内家长比较爱说问题,提意见提得到位,又有高度,就能吸引很多注意力,很被尊重。但美国这边要很客气,先赞美对方好的地方,否则沟通会很不顺畅。我先生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人,有时候他帮我翻译,会斟酌半天,把分寸调整一下。
开始的时候孩子的语言跟不上,怎么办?
江瀛Cathy:英文有需要的话还是应该补习。补习有两种,一种是跟不上要补起来,一种是想做得更优秀。我会给孩子补习更深入的阅读课和写作课,这方面公立学校比较缺乏。上私立学校就可能不需要。进入大学之后,教授很容易就看出来,孩子是从私立学校毕业还是从公立学校毕业的。
家长对学校不了解,孩子回来也不说,怎么办?
江瀛Cathy:美国的公立学校只提供最基础的教育架构,剩下的要看孩子和家庭的努力。所以,主动去了解信息很重要,家长参与很重要。
得到信息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参加PTA家委会,做志愿者。开个会,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就知道了。
家委会里都是对孩子认真负责的家长,很多在学校做志愿工作多年,很有经验。所以有时间的话,要参加家委会,不管什么职务,抓一个来做。我在上海做了6年家委会,下一学年,我在女儿的私立学校和儿子的公立学校都参加PTA。如果全职工作没时间,也可以选择一些志愿活动。
竞波:每学年开始,学校都会组织各年级的信息介绍会。老师们上台做介绍。但他们讲的很快,讲完就完了。每周学校也发布校园信息邮件。但除非特别情况,没有人追着通知你。不仔细看,有些信息很容易被忽略。
在美国,更应该放养孩子吗?
江瀛Cathy:我觉得教育主要是靠家庭和老师。无论在哪里,遇到问题,家庭要跟上,及时提供协助。
如果在学年结束,看到孩子的成绩了,才去找学校说,孩子不习惯,上课听不懂。这样孩子的时间就耽误了。家长要就近观察,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和学校沟通,才对孩子真正有帮助。
Ling:我女儿很独立,很有主见。她到了高中,我说最后的决定是你做,但一定要倾听我们的意见。可以不采纳。但不听的话你就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
我每次不多说,只说一点,觉得要有情绪的时候就不说了。但我经常说。慢慢就发现,女儿好像没有在听,但其实她听进去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交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表现焦虑,会影响到孩子。心里再着急,说的时候也不要带出来。
竞波:孩子还小,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哪个,不能都当作圣旨。多观察孩子擅长什么,适时地提供建议,用孩子能听进去的方式讲。
讲还是要讲的。家庭的价值观、周围社区的价值观、孩子的价值观,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做个分析和平衡。另外,将来的目标在哪里,再往回推,这样的讨论对孩子很有益。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