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留学动态>留学德国回来的他,想做基因组学数据一站式解决方案,现已合作超过50家企业

留学德国回来的他,想做基因组学数据一站式解决方案,现已合作超过50家企业

2014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0美元,全球基因检测领域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中国的基因检测市场更是爆炸式增长。2017年,Illumina再次将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到800美元。测序成本降低的同时,全世界的基因组数据也在以超摩尔比速度增加。基因数据的计算与解读一直都是基因检测的重要环节。在数据激增的情况下,如何更快速,更准确的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将是基因检测领域下一个命题。借此契机,动脉网将推出“基因&数据”系列报道,详情可持续关注。

奇云诺德是一家专注于基因数据大健康的人工智能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医学的健康管理。奇云诺德将自己定位于基因检测企业的后台计算服务提供商,为基因检测企业提供最为全面的生物信息分析应用和一站式生物信息大数据平台,以此实现健康数据的挖掘,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让数据真正为健康服务。

公司不仅在国内率先上线了SaaS平台DNA APP Store,还推出了健康管理一体机和精准医学一体机,以及高端全基因组健康管理产品。旗下品牌《基因空间》是国内最大的基因产业垂直媒体社区之一。

产业转化缺口带来创业冲动

2012年,罗奇斌从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按照原计划,他将在国内停留两年。在国内做科研的两年时间里,罗奇斌深刻的感受到国内外在科研产品在产业转化上的缺口。也许是冲动,两年后他决定留下来。

奇云诺德创始人罗奇斌

中国是最早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员国之一,基因组学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这曾为在国外留学的罗奇斌带来了不少做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回国后,我发现中国缺少的不是学术界的人才,而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罗奇斌告诉动脉网记者:“之所以选择创业,也有点赌气的成分吧。国内科研与产业的转化,确实存在许多Gap。”

罗奇斌介绍,国内外在科研项目的后续产业转化上存在很大区别。比如在德国,如果一年内无法形成产品,这样的项目就基本会被砍掉。而国内这样的情形是很少见的,很多项目在一开始确立的时候就不是以产业转化为目的,而是为了填补上一个项目没做完的缺失。

尽管国人经常在报纸杂志上面读到华人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众多贡献,在很多的研究领域也能看到中国人的名字。但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输出上,中国远低于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科技研发投入超过一万亿,占GDP的1.98%,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从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上看,中国的创新能力在2010年时候排名是第43位,到2011年排在29位,2015年34位。这样的数据仿佛一道道红线,刺激着罗奇斌的神经。但仔细思考之后,他又通过这些数据看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和一条强国之路。

以用户为中心才是发展主题

就目前的测序行业来说,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解读是高门槛环节,没有多年的基因行业从业经验和过硬的生物信息基础,很难理解基因数据本身背后所隐藏的应用价值。国内提供生物信息分析服务的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初创公司,这些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都比较小;另一类则是比较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生物信息只是作为服务主营业务的一个子部门。目前生物行业的趋势是分工,基因行业也一样,其发展方向必定是走向细分。

无论是在医疗健康还是科研服务,生物信息分析都是公认的基因检测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基因数据的归属权和使用权在中国还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未来也势必会成为公开的问题。罗奇斌认为,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以“基因数据获取为中心”并非长久之计,以“用户为中心”才符合目前的发展主题。

2014年10月,奇云诺德正式成立,罗奇斌把用户锁定为医院医生,希望将基因数据转化为临床可用信息,来推动基因技术与临床的产业化结合。罗奇斌表示:“医生把基因数据给我,我能够马上对这些数据变成他可以用的医疗信息,这就相当于抓住了医生的胃。谁能够更快的把数据转化成信息,谁就能获得用户。”

一波三折,创业初期的内忧外患

尽管有相当清晰的规划,但成立两年多以来,奇云诺德这一路却走的相当曲折。首先是来自团队层面困难,原有的核心成员无法全职过来,同时又不愿意放弃离开。其次,外资风投又迟迟拿不出投资条款清单,资金迟迟进不来。“没有投资进来我就自己投,绝对不能放弃产品研发。”那段时间,公司最大的研发支出就是两位产品经理的工资,创始人都不拿工资。剩下的,就是公司运维等支出,这些都是罗奇斌自己掏腰包。好不容易熬到产品Demo上线,产品升级和运营推广需要大量资金引入,团队又在产品和用户群体的定位上出现了分歧。

生物大数据平台进入市场后,公司首选寻找了一批天使用户进行使用测试。一方面,罗奇斌每天都要在后台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而另一面,团队的内部矛盾还是没有解决,关于“全职还是兼职”的意见始终不统一,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影响着公司的决策。“我很清楚,团队在内耗。”罗奇斌回忆道。

而更让他绝望的是,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和市场反馈进行分析,他发现国外的生物大数据平台模式在国内并不可用。国内没有一家独立的生物大数据分析公司能够在市场上证明其盈利模式,也没有一家生物大数据应用公司能够在市场上活下来并且做大。这对罗奇斌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

“当时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甚至觉得生物大数据创业方向就是个死胡同。”罗奇斌告诉记者,这样的状态简直是进退两难。尽管国家颁布了关于生物数据存储、传输和分析政策上的管理条例,但国内尚未有成型的模式,国外模式又面临水土不服。

重新审视市场,危难中转型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完成从0到1的探索。”慢慢的,罗奇斌静下心开始对市场进行分析。在最艰难的时候,罗奇斌和团队成员做出了决定:打造一个属于基因行业的技术型公司。这个决定也为奇云诺德带来了转机。

在原有的健康管理路线上,公司推出了面向B端的解决方案,产品涵盖全基因组分析软件、基因健康报告解读系统,基因数据一体机解决系统以及在线智能化商场。通过自主研发,奇云诺德实现了基因大数据和各种维度健康数据的无缝整合。

罗奇斌认为,尽管目前市场上的终端产品非常多,但大多数公司都集中在了预防领域。因为诊断类企业需要经过卫计委和CFDA的双重审批,相比之下,以基因检测为指导的健康预防类产品比较容易开展。基因测序市场技术门槛相对较高,这将限制更多企业参与,同时也将限制行业发展。因此,奇云诺德想通过为终端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生物信息解决方案,包括方案设计、流程构建、云端计算上提供一体化服务,以此提高企业技术纵向研究能力,帮助终端企业连接中游企业,打通产业链,让更多欲跨行的传统企业或有意拓展基因产品业务的公司快速、轻松的实现转型。

目前基因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导致许多环节效率比较低,对市场需求没有办法迅速做出生产调整和研发升级。同时,更多生物企业走的还是传统的闭环模式,对市场需求并不敏感,研发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这些弊端和瓶颈也使得基因行业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使得一些希望跨界的公司遇到了阻碍。

“当你发现了一座金矿,你可以成为掘金者,也可以成为提供铲子和水的人,让更多的人来掘金,奇云诺德选择做后者。”罗奇斌表示,奇云诺德没有选择成为基因检测公司,而是站在这些企业背后,帮助每一个基因检测企业成长:“如果说中国未来需要一千家基因检测公司,我们为每一家公司提供铲子和水,还有掘金手册。”

十几年前,设计一个企业网站需要一个团队开发半年,而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内通过网站平台自行一键生成。“未来大健康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发展趋势。”罗奇斌告诉记者。现在没有人会投入几百万来搭建一个企业宣传平台,同样,如果同样一个平台可以一键生成检测产品,谁还需要花几百万做产品研发呢?出于这样的逻辑,奇云诺德想运用自己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的优势,让这个行业活起来。

2015年5月,奇云诺德获凯泰资本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融资后,公司迅速上线了国内首家DNA APP Store,并开始人工智能化一体机的研发。2016年,公司再次获得1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并于9月发布了人工智能的健康管理一体机,为健康行业带来更加精准化的管理。

过去两年,奇云诺德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数据挖掘方案构建和智能化系统的研发上。目前,公司已经在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和软著等方面形成了竞争优势,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而经过两年的沉淀和探索,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变革力也不断的清晰:让癌症成为慢性病,实现疾病的精准医疗,从而让每一个人享有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同时帮助基因行业的成长,让生物信息分析没有门槛,实现人类健康的精准管理。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基因数据和解读系统的产品研发,为B端用户提供跟多高端的全基因健康产品。在技术上,公司计划将DNA APP Store平台和智能化一体机系统应用到其他的不同垂直领域,除了已有的全基因组健康管理领域外,还将在保险、体检和房地产方面和各个维度的健康数据进行整合。同时,公司也希望能够寻找到合适的战略性投资,能够帮助公司把整个平台上的软件工具和智能化系统应用到不同的健康管理垂直领域。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