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留学动态>儿子美国留学,家长纠结的那些事

儿子美国留学,家长纠结的那些事

  朋友李先生夫妇最近受了点刺激,有些纠结。被刺激的几件事,都是小儿子干的。

  李先生小儿子18岁。生他的时候,李先生38岁,说老来得子夸张了一些,在李先生这一代人中,也不算年轻,溺爱自不必说。李先生年幼丧父,缺乏父爱,成年之后便是溺爱自己的孩子。大儿子7岁便与他勾肩搭背,常常直呼其名。玩得兴起时,偶尔还会称兄道弟论哥们儿。大儿子就是这么任性放养宠大的,小儿子更是如此。所幸两个儿子品德、性格都还优秀,李先生放养加溺爱的教育主张,还受到一番鼓舞。只是从半年前开始,李先生夫妇心里紧张了。连续发生几件事,都和小儿子去美国留学有关。

  第一件事,儿子高三第一学期谈恋爱了。这是儿子第一次特别认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子,春风得意之外好像也有一些魂不守舍,整天微信、视频。好在李先生对孩子从小民主,所以,孩子什么情况都敢对父母诚实说,父子还交流对恋爱的认识。但是,其实李先生心里着急。一是时间不对。儿子和那个女孩子的托福、SAT考试正处在关键的冲分阶段,恋爱分心,搞不好高中两年多的努力前功尽弃。大学当然是有得读的,问题是儿子所在学校的同学,十之八九都是要去美国的名校。假设就儿子名落孙山去了个排名百、八十位的大学,李先生怕儿子承受不了自尊心的打击。二是儿子此刻谈恋爱,和那个女同学在选择美国的学校时,势必会往一起凑。真正去了美国之后,五、六年时间,不知道会搞出什么故事。

  那一段时间,李先生夫妇都有些神经兮兮的。逢人便问男女恋爱,在美国读大学,到底是同在一个学校好呢,还是分开为好。朋友们也莫衷一是。幸好,儿子考试冲分在年底前便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成绩的担心没有了。第二个问题就来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陆陆续续开始发放,到来年三、四月份,便要有个决断。李先生夫妇好生纠结。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周,李先生夫妇旅行。晚上,儿子微信说,和女朋友分手了,言辞中有些悲伤。夫妇俩赶紧电话问缘由,做劝说。放下电话,夫妇俩人都如释重负。第二个问题也没了。周末,刚旅行回来,李先生去接儿子回家。每周一次接送寄宿的儿子,是他们父子交流的重要机会。儿子有些怏怏的,萎靡不振。有一句没一句断断续续的聊一路,李先生觉得儿子已经放下一些了,心里踏实许多。一件纠结的事情,差不多告一段落。

  第二件事,是去美国的择校志愿问题。儿子的最终成绩,勉强能够摸到加洲一所名校的门槛。那也是儿子比较理想的一所大学。于是,李先生就想找权威人士写推荐信。通常,加上这么一道保险,把握会大一些。李先生从十一月份开始,就跟儿子商量。儿子很抗拒,不同意。李先生夫妇知道儿子那个女朋友的分数一般,愈发怀疑儿子抗拒的背后肯定是准备低就,和女朋友一起去排名低一些的学校。十二月份,儿子终于同意父亲找朋友写推荐信,条件是即使那所名校发出录取通知书,也不能是ED(不可撤销),只能是EA(可撤销)。这又把李先生弄的很大纠结。儿子与女朋友分手之后,李先生问儿子:你现在可不可以改变,如果那所名校录取你,可不可以是ED?儿子说不行。李先生问为什么?儿子说,如果是有人写推荐信,还要加上ED这个条件,说明自己离这所学校差距太大。他不想勉强自己。虽然谈话不尽如意,知道儿子并非因为恋爱而拒绝名校推荐,心里还是释然了。

  第三件事,是寒假一个多月,除春节五天假期外,儿子天天在上班。这是他第一次打工挣钱。准确说,是一份临时性的工作。两个多月以前,他的托福和SAT考试,都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于是,便决定不再冲击更高分数,剩下的事情是一边继续在校的高三上课,一边静等美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填报了九所大学的志愿,美国的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除了在校成绩、英语考试分数之外,另外一项便是考生的社会实践。李先生原本已经在北京或南方,都托了朋友,为他准备了去实习的企业。12月份,新东方招聘临时助教,儿子报了名。面试那一天,同时竞争的还有一些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下午回到家,儿子轻描淡写的说,他被录用了,每天工资95元。李先生猜想着,他的平静可能是装出来的,目的是要告诉他,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不需要父母格外的安排。其实,一个月之前,儿子还是新东方的补习生。过了两天,儿子开始上班。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简单收拾,吃点东西,便下楼骑车去社区西门外的城铁车站。李先生早晨锻炼,多半天数会透过落地窗,看着儿子顶着凛冽寒风骑行的背影消失,很是欣慰。同时,也有些对自己溺爱孩子的惭愧。其实,18岁的孩子去打一份临时工,别说在外国,恐怕在今天的中国,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是,在李先生家里还真成了一件大事。李先生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信任,还是有问题。

  有一天,李先生来找我,边喝茶边聊天。他说,前两天,儿子主动要求跟他妈妈学习做饭炒菜。而李先生为儿子报的驾校,报名两个月了,他还没有去过一次。看来,他不仅仅知道几个月后自己会面对什么,而且比父母更加知道轻重缓急。为儿子高兴的同时,李先生说,自己其实有些汗颜。从父母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角度,显然,我没有他成长快。

  我们边喝边聊,从什么是成长,到什么是成熟。为什么会聊这两个问题呢?李先生觉得,从这半年多的纠结中,他发现对于一些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在关乎到孩子自身的一些事情,父母未见有孩子成熟。一个原因是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少了些发现和信任。另外一个原因是今天孩子成长的环境,以及他们独立人格的意识与能力,父母们不理解。何况,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成长是外化于形的,例如年龄、身高、体重,等等。成熟是内化于心的,是能力。

  唉,纠结半年,庸人自扰!孩子大了,由他去吧!李先生感慨。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