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文书写作> 个人陈述> 文书改了8稿最终被美国塔夫茨大学录取

作者介绍

斯晏雯

外 号二娃,来自南外IB班,今年ED2被塔夫茨大学录取,EA被弗吉尼亚大学录取。一枚货真价实的小清新,爱做西式烧饼、善解人意、感情细腻。二娃并不是传 统意义上的“神童”、“学霸”,但是她对文化、历史、各种古老的东西有疯狂的执念,这也是为什么二娃在托福口语不理想的情况下能够斩获高冷的塔夫茨

坦白说,刚看到offer的时候我是懵圈的。随之而来是内心的狂喜,紧接着却又有一点 点小失落。我的一位老师说我像是提前体验了结婚的感觉。仔细想来好像的确如此,喜悦中带着些许失落,喜悦的是我终于进入朝思暮想的学校,失落的是我的申请 就这样划上了句号。回望整个申请阶段以及高中三年,我的心中五味杂陈。

 

梦 想 终 成

 

波士顿,一个临海的大城市,美食美景遍布,有哈佛、麻省等一众名校。从高二开始,我就决定将来一定要扎根于波士顿。说来我和Tufts也是有缘分,在正式申请开始之前,我对这个学校还不是很了解,后来得知它在波屯边儿上,就对他有种莫名的好感,了解之后越来越喜欢这所学校。一个规格只有LAC那么大却一定要任性地当大U的学校,一个会给学生提供免费咖啡以鼓励他们和professor互动的费心学校,一个风景美如画的小资学校,满足了我对大学所有美好的幻想。

 

构 建 梦 想

 

•  标化

 

谈到申请就避免不了谈各项标化。我在学校成绩还不错,但SAT和托福成绩就逊色不少。在标化这条路上我走得极为坎坷。六次托福、三次SAT才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其中所付出的辛苦不言而喻。无数次鼓起勇气重新尝试,认认真真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最终才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所有的标化面前,最重要的是自我定位,要认清自己的水平,不能盲目进行多次尝试,也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仅仅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信心不再面对。

 

•  Know yourself

 

这一个是老生常谈的短语,每个介绍申请经验的同学几乎都会强调这点,因为“yourself”才是申请中招生官真正想要看到的。但我想说,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不妨将自己看似不起眼或者没有想到可以用于申请的一些兴趣点放大。

 

就我自己而言,我很喜欢逛博物馆,外出旅游习惯去逛各地博物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兴趣爱好点可以被写进文书,但在一位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渐发现这个兴趣以及其他一些兴趣集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指向点——文化。

 

在我的文书中,我着重书写了我对文化的兴趣。直到现在,我都有些不敢相信,多年无意养成的一个习惯竟然可以被探究到这样深的层面,甚至成为了我进入大学校园的敲门砖。所以,一定要重视自己所喜欢的任何一件事情,因为这些才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你。

 

•  资源利用

 

这是我在申请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点。

 

首先想说学习资源的互通性,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作为IB学生,学校的各种论文任务一直很重,而申请所需要的文书也很多。所以,在这种两面夹击的情况下,我经常会选择和所选文书相似的内容去写论文,从而达到一文多用的效果。

 

比如,在一篇文书里,我由吃狗肉这一话题提到”cultural imperialism”。同时,我在TOK essay和CAS reflection里截取了相同的文书内容并加以拓展。正因如此,我节省出很多时间去优化我的文书和各科论文,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其它事情,但绝对不能过于依赖这种方法。

 

其次,我觉得利用身边的申请资源也很关键。相信很多同学都有通过中介去申请学校的经历,但很多同学并不能做到最大化地利用顾问资源,我与顾问的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他们会竭尽所能将他们的idea与我分享,同时我也会将一些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往往一篇好的文书所需要的创新想法和个人特性难以依靠个人思维形成,通过交流,融合彼此的思想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书。

 

大多数人对自己个性的了解并不全面,在与顾问沟通过程中,我发现顾问会讲出很多我从未意识到的性格特点,这让我懂得要关注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potential。除了和顾问们沟通,我也会通过一些app和网站与目标申请学校的一些学长学姐交流,我可以得到一些更直观更亲切的体验和感受,与单调地浏览学校官网完全不同,我也能更好地判断出各类学校是否适合我。

 

•  文书

 

写文书其实就一个字:磨。一定要有十万分的耐心,把文书多改几稿总归是没错的,每改一稿的时候都要注意细化细节、强调重点。我最满意的一篇PS足足改了八稿才最终finalize。我个人很享受写文书这个过程,喜欢在每一次的修正中看到逐渐完善的文字,也喜欢在写作的过程中看到未曾发现的自己,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引导下,我的申请之路走得很顺畅也很开心。

 

心 灵 鸡 汤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曾经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我很赞同这句话。我曾经也迷茫过,想着或许我就沿着大众走的那条路走下去就没错了。但我不甘于由此失去我的梦想,丢失我的兴趣。我对文化感兴趣的程度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所以我毅然决然选择人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且坚持自己或许不切实际的梦想。哪怕有一天终归要放弃,尝试过也是好的。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千万不要当废柴!

 

最后,祝愿大家在申请季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加油!

 

老师评语

 

二娃因为夏校的缘故比同期小同学进入PS轨道的时间稍晚一步,因此在去年9月遭受PS和标化双重折磨。在长达3个小时的PS头脑风暴拉锯战里,我们一直不断推翻、重建,再推翻再重建,终于找到治愈自己完美主义病入膏肓的主题。作为IB班不能脱产的小同学,二娃的笔耕不辍和毫无拖延症的表现令人感动!二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童”、“学霸”,但是她对文化、历史、还有各种古老东西坚持到偏执的热爱让她与众不同。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二娃在托福口语不理想的情况下能够斩获高冷的塔夫茨。二娃的学术热情冲破了标化分数的定式,也让智梦还在标化分数中挣扎的小同学看到了希望。

2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