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后如果想留学,可以先横向比较不同国家高校的基本特征,便于遴选,不要把美国大学的特点生搬硬套到英国的高等学府。下面上师大附二外国际部小编就带大家从大学体制、学制、奖学金、就业、录取标准等方面分析英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最大区别,可供大家参考。
可能是美国文化对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咱们中国学生一谈起出国,总要先想到美国大学,总能如数家珍似地说出一些美国名校。这就好像英语的语音、语调,平时看惯了好莱坞大片、CNN时事新闻、CNBC的财经资讯、NBA球赛转播,对美式英语的抑扬顿挫习以为常,换成英国平缓沉稳、拿腔拿调的贵族英语,总有些不适应。
本来各国留学的要求、经验总会有所不同,但学生和家长还是习惯性地把“美国标准”套用在英国留学这边,而英国大学的差异往往像钱钟书在《围城》中提到的“鱼里隐藏的刺”,会不经意间刺痛想当然的留学申请者。
大学体制(公立还是私立)
美国大约有6,000所大学,一半是私立学校。很多耳熟能详的美国大学都是私立的,特别是美国东部的名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相比而言,英国大学的数量远远低于美国,只有140所,绝大多数是公立院校。
从普遍意义上说,美国的私立院校水准高于公立大学,尽管学费昂贵,仍有大批学生趋之若鹜;在英国这边,公立学校占绝对主体地位,而且最好的大学也是公立性质,因此,咨询英国留学的相关情况时,一般不需要问及大学的所有制形式。
学制
美国大学的学制与咱们国内类似,本科4年,硕士研究生2年。
英国的学制比较特殊,苏格兰自成体系,本科4年或5年,硕士研究生1年;以英格兰为主的其它地区,本科3年,硕士1年。
苏格兰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通才模式,特别是在本科阶段,“普通学位”(Ordinary Degree)开始阶段,学生的课程选择十分宽泛,学生可以主修和辅修任何课程,直到二年级末或三年级初才确定今后的专业方向。而“荣誉学位”(Honorary Degree)则较普通学位增加一年的课程,更强调专业化的训练。
这种模式类似美国大学体系。我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学习MBA时,该校工程学院设置了电子电气工程管理硕士专业(MSc Electric andElectrical Engineering & Management),有很多美国学生就读。
一方面,同样四年本科的学制,使苏格兰高校与美国大学成绩单上的学分转化更容易;另一方面,“工程+管理”的1年硕士学位,便于美国工程类学生在短时间内补充管理知识和技能,对回国找工作很有帮助。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渊源很深,英国高等教育在美国享有很高声誉。美国大学一般都承认英国大学的学分,而且英国大学的成绩单除了“英国制式”以外,还配有美国GPA格式的分数对照。这对英国教育背景、申请美国高校更高学位的中国学生而言,不存在障碍。
奖学金
在奖学金方面,美国大学的慷慨是世界闻名的。由于税收制度、文化传承、社会舆论的影响,美国公众、企业、社会团体,对教育的捐助几乎形成了习惯。
每年英国大学的校友会在美国做活动,都能得到各式各样的个人支票、现金、银行转账等形式的捐款,在英国、中国做相同的活动,出席的校友一般只负责聊天、喝酒,基本上没人掏钱。
几乎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科研注资的英国大学,在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方面捉襟见肘、抠抠缩缩。不要说美国大学动辄就抛出的全奖、半奖,就连两三千镑、四五千镑的奖学金也没有多少。
有些中国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需要依靠奖学金维持学业,英国显然不是首选。
大学品牌对就业的影响
美国并非福利社会,竞争压力大,雇主对求职者的教育背景要求高,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具有先天竞争优势,录取率高,起薪也高。
相比欧洲国家、世界范围内的跨国企业,英国公司更看重毕业生的成绩、专业经验和学术领域。
也就是说,英国公司招聘时,更喜欢成绩优异、“学以致用”的应聘者,他们希望学生的专业、经验与招聘岗位的要求相匹配,重视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他们对毕业生的“出身”(毕业院校)要求并不高,没有名校毕业生优先的观念,能体现出英国人的平等意识。
另外,在英国公司有实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被录取的几率更大。这反应了英国人招聘时的谨慎态度,和“眼见为实”的思维模式。
硕士录取要求
美国的GRE、GMAT大体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联考,不过考试次数不限,相比国内,压力还是要轻一些。
英国大学硕士阶段入学,没有“美国标准”的统一考试,中国学生凭借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和雅思成绩即可。
英国排名较高的大学,对国内本科阶段的大学也有要求,一般会圈定“985”大学、“211”大学以及排名在国内前300或400的大学,同时,三本院校被很多英国大学排除在可录取范围之外。
英国大学并不采用“美制”的GPA,国内的百分制倒是符合英国的规定,所以递交申请时没必要换算成GPA。
很多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色彩,他们非常看重学生的个人陈述部分。美国人注重申请者的个性和长远规划,鼓励成绩之外的其它能力的展示,一些成绩平平但特点突出的中国学生因此完成了惊天“逆袭”,进入美国名校。
不过,在英国大学这边,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个人陈述基本上不具备“力挽狂澜”的功用,最多只能锦上添花。
总体而言,英国大学的录取几乎是标准化的,灵活度很低,也没有太多主观决策的参数;而美国大学的申请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运气成分。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