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出国考试> 语言等级> 考托福、雅思、GRE对不出国的人有意义吗?

首先要澄清一点,TOEFL、IELTS、GRE 不是并行的三种考试.TOEFL 和 IELTS 是语言能力测试,测量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测量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掌握水平.GRE 是学业能力测试,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测量考生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如阅读,写作和逻辑推理).

作为 TOEFL 和 IELTS 考试的结果,考试分数对大多数不出国的人来说意义不大.一些国内的高校会把 TOEFL 和 IELTS 成绩(以及 GRE 成绩)作为公共英语课免修的依据.如果不出国,在国内读研究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可以让你免修若干学分的课,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考试分数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不过,如果我们承认这些考试的分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相应能力,那么为了参加考试、取得成绩,我们所做的工作就不是简单的"刷分数",而是训练自己、提高语言能力和/或学术研究能力.换句话说,在备考 TOEFL 和 IELTS 的过程中,我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了;在备考 GRE 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提升了.所以,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原 po 的问题实际上可以被分解为这样两个问题:

1. 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对不出国的人有意义吗?

2. 具备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学术研究能力,对不出国的人有意义吗?

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 Yes.这样做是有意义的,而且基本适用于所有受过教育(高中毕业及以上)的人群.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作为一个差不多受过点教育的人,大概不会只看华语电影电视剧,也不会只听华语歌曲.那么,只要我们接受一些以英语为载体的文化产品,有比较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总是一件好事.以看电影为例,英语水平很差的人,看英语电影,基本等于做中文阅读,眼睛看着字幕,上面的影片画面就可能遗漏不少(IMAX 就更是如此);英语水平稍高的人可以做双语阅读(如果有双语字幕)或者半脱离字幕;英语水平足够高的人就可以基本上无视字幕,直接享受影视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英语语言能力差,很可能难以理解作品中的某些梗(就像汉语差的老外听不明白郭德纲的相声一样),也无法理解"神字幕"神在哪儿,无形中就少了很多乐趣.所以即便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乐趣,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也是有意义的.

在老外大量涌入中国的今天,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能够用英语和别人交流,也是很有意义的.你知道,像样一点的工作都起码要求能用书面英语进行交流(阅读文本,或者写邮件);更牛一点的工作,往往对英语听说能力也有要求.其他条件都具备,唯独英语差,结果错过这样一份工作,还是很可惜的.有些女孩子觉得找个外国男朋友很酷,然而语言能力不过关,除了"嗯嗯啊啊"并不会其他……你知道,英语差并不影响 XXOO,但显然影响交流,于是做玩物有余,做伴侣不足,这也是很可惜的.除此之外,我们有时候也想结交一些外国朋友.结交之后总要交流吧.然而张口只有 Hello 和 How are you,对方问一句 What's up 就不知所云,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要继续交往下去,交流一些日常琐事,谈谈工作,谈谈吃喝玩乐,乃至文学艺术……也都是必须的.而能够在 TOEFL 或 IELTS 考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人,至少具备进行上述这些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意义,即满足我们的交流需要.

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还有第三个层次的意义,就是满足装逼的需要.说一口很流利的英语、学出一副地道的伦敦腔/纽约腔,以至于被人误认为你在国外留学过……会显得你很有逼格."一口地道的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退而求其次,能够恰当地在汉语中夹带一些英语词汇/短语,也有助于提高逼格.比如精神病学界的前辈许又新老先生,讲完一种理论就跟着某学者的名字,讲完精神疾病的中文名马上就是对应的英文名,而且发音地道、绝无错误.这岂止是装逼,简直就是牛逼.——当然,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有非常高的语言能力支撑.如果英语能力差,无法用恰当的方式装逼,装出来的效果就会很傻.为了识别出这种低劣的装逼,更好地评判对方的逼格,我们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可见,在装逼问题上, 足以取得 TOEFL 或 IELTS 高分的英语能力是很有用处的.如果确实伴随一个很高的考试分数,说服力还会更强.

可见,只要我们稍稍注重生活品质,想要有一点逼格,TOEFL 和 IELTS 水平的英语语言能力都是有用的.只有那些完全不碰英语、不用英语,也不接触英语为载体的信息的人,才完全不需要这样的语言能力.相信这类人各位也都不会想效仿,不提也罢.

继续.我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是 Yes.

GRE (其实也包括和 GRE 属于同级别学业能力测试的 GMAT 和 LSAT)不是语言能力测试,不考听力和口语,只考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和以英语为载体的批判性思维.绝大多数不出国的人基本上不需要这些能力,尤其是既不做学术研究也不读严肃书籍的人.——严格地说,一些出过国的人其实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不过,对于那些追求高精尖、高大上的人和极度热爱学习的人来说,GRE 水平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GRE 水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学术期刊文献和著作(包括教科书)中是很常见的.而国内好一点的大学要是没几本原版教材,没有需要读英文文献的课,简直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读一页文献查二十发词典,对着一个词全认识放在一起看不动的长句子发愁,看原版教科书看不下去……怎么办?当你发现自己读 GRE 长句子如履平地、读 GRE 文章似庖丁解牛的时候,就再也不需要为上述问题头大了.当然,如果你还能学着用这样复杂、严谨的句式写出自己的观点,想发两篇 SCI,混个硕士或者博士毕业,也会简单很多.当年新东方 GRE 教研组改编题目,老师们写了一些填空题题干(都是比较复杂的句子),拿给外教校对润色.外教看了一脸不爽:这些句子语法没问题,但 TMD 怎么能这么复杂!人不能这样子讲话的啊喂!……要知道这些 GRE 老师可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就是这么霸道.

那么已经毕业的同学又如何?如果你需要读一些专业书籍,也许你会发现,当代的不少学术著作的中译本质量很成问题,有时候甚至影响字面意思的理解.读英文原著如何?读起来确实速度慢,而且原版书我们也未必买得到(也许还买不起).不过,若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了解稍多一些,能在读到直译的、糟糕的汉语句子时理解原文可能是怎么写的,阅读体验就会比不懂英语、只读汉语的读者好得多.这是 GRE (及其对应的学术研究能力)对不出国的人的第一层意义:满足高段位学习的需要.

除此之外,GRE 还能满足我们高段位装逼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了 GRE 这个难度水平(也就意味着高度接近英语母语学习者)的考试,我们大概不会去背那么多"大词",不会翻那么多高阶词典(相比《韦氏大学词典》和《英汉大词典》,网易有道简直就是渣),也不会攒出那么高的词汇量.而在美国,词汇量,特别是"高级词汇"的掌握量,和一个人的逼格(其实是受教育水平、文化修养水平)是直接相关的.——实际上,GRE 考试涉及的"高级词汇",差不多也正是美国大学毕业生的"一般词汇".所以我们会在美剧(包括电影、小说和游戏)中看到,越是教育水平高的角色,讲出来的单词越接近、甚至超越 GRE 考试的水平.例如《老友记》里的 Joey 教育水平很低,指望他说出几个 GRE 大词来就很难;可是《实习医生格蕾》里的 Shepard 医生做演讲,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句 Life will out 就够我们琢磨半天的.参见此处 看美剧学英语?不能漏掉的是细节 既然如此,作为不出国的人,如果能有这样的词汇量和背景知识,了解其中的梗(甚至用出来),当然逼格就会有望高到天上去的.

最后,无论出国不出国,备考 GRE 都有助于我们维持和提高智商.为了理解 GRE 的阅读材料,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更好的知识结构.为了写好 GRE 作文,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我们还需要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反思我们自己(或者别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全过程,学会用更加严谨、全面、综合的方式想问题.上述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都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不能说考过 GRE 的人一定就有多聪明;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的人,可以自己寻找和分析信息,可以明白自己为什么接受/不接受一个观点,就不会随便上当.

考虑到以英语为载体的有价值信息远远比以汉语为载体的要多,具备用英语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能力,会让我们占到极大的便宜.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光是等翻译就要花上许多额外的时间和成本,更不要说很多信息可能长期被挡在防火墙外或者长期没有译本了.即使有译文,有时候其中也可能夹带私货甚至存在瞎编.这种信息接受太多,将会导致智商下降.以去年美国的 Bundy Cliff Standoff 为例.最早中文互联网上出现过一个帖子,图文并茂,将 Bundy 描述成了一个美国版的"抗强拆英雄",一时引来了许多关注和转发.但只要稍微看看外媒的报道,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Bundy 不但有非法放牧、欠款不还的嫌疑,还有很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很难算得上什么英雄.那个中文帖子显然有夹带私货、以讹传讹之嫌.我当时还专门将该事件的 wiki 词条翻译成中文,以作消毒之用.参见此处 "抗强拆英雄"Bundy真的成立吗?两个信息来源的对比,及消毒 如果我们既有语言能力查找和阅读信息,也有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识别信息,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会降低很多.这不见得是多么聪明的表现,但我想,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起码不笨.

结合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想"考托福雅思GRE 对不出国的人有意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很清晰了.当我们具备足够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且能用英语进行学习(甚至养成这种习惯)的时候,我们就为自己的生活去掉了一道巨大的屏障.我们将可能见他人所不能见,想他人所不能想.借用当年我的 GRE 老师的话来说,除非你考完之后这辈子再也不读书,否则你背过的单词、学过的句法……一定都会派上用场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追求,那么即使不去参加这些考试,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习得并检测自己的能力,也是值得的.

 

作者:Mr.Yin

看到这个问题感触很多,但是感觉自己的经历有点偏题,还是答出来吧。

从大一开始就准备在国内读研究生,基本没有考虑过去英美等主流国家留学,但是还是在大三上考了IELTS。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不仅仅是像四六级一场英语考试那么简单,他所给你带来的,远比你交给英国人或者澳洲人的那1850人民币要多得多。”

自己没有选择出国读书更多还是因为经济原因,但是心中却始终有一个对西方社会的幻想存在,总是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国门,去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去看看。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自己非常喜欢商业化的大城市的原因,小时候对着世界地图圈出了自己一定要去的10个城市,基本都是伦敦、台北之类大都市,最不济的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

上大学之后一直在研究怎么公费出国的事情,大二时候偶然知道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交流项目,他的官方介绍是: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高水平大学与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合作,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家急需专业、学科领域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设立并实施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期间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通俗一点说来就是你去外国大学交换,然后国家担保你在国外就读期间的生活费。看到这个项目心想“卧槽这个项目实在太适合我了,一定要去。”本来准备大二申请然后大三去美帝的,无奈被语言成绩卡的死死的,一气之下去了不需要语言成绩的台湾岛交换,开始了我在一段非常心塞的交换生活。

台湾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玩耍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岛上,有山、有湖、有海还有吃都吃不完超好吃的甜品。可惜我去得时候身上有着太多的东西放不下,一边要拼命学习拿一个好的GPA一边还要让我这个六级考了3次都没有上五百分的人考雅思(话说我这学期能拿出在台湾一半的努力就好了)。不过在台湾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能够真真正正的静下心来学习,离开了以前那个熟悉的环境,可能能做的也只有好好学习了吧。室友考托福,我考雅思,两人就每天结伴上自习,互相练口语,互相改对方写的作文。有时候没事了我做做他的托福,他也听听我的雅思,然后再互相吐槽。“为什么你的听力比我简单那么多?”“呵呵,那你来做雅思阅读啊,看哪个简单”。就这样,4个月一晃而过。

在台湾感觉把大一大二欠图书馆的全部还回去了,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的时间都在学习,有一瞬间甚至觉得自己回到了高中。每天5小时的Listening,2小时的Speaking,2小时的Writing加上时间不固定的Reading,几乎占据了我每一天的生活。

“这可能是你这辈子最后一次这么努力用功的学一门语言了”,我一直这样鼓励自己,因为我知道回去之后在也没有在台湾这样可以每天不受打扰的清清静静的去学习一门语言了。一共考了两场雅思,还记得出第一场成绩时的绝望,两个单项同时低于6,这也体现了我的英语底子是有多差。第一场雅思考完后一个月又开始考了第二场,记得当时因为犹豫了一下导致台湾中部只剩逢甲大学一个考场了,然后不得不报了那一场。提前订了逢甲大学附近的酒店,考试前一天一个人坐了1个小时的公车到了逢甲大学,晚上逛了逛台湾最大的夜市逢甲夜市,看到好多好多想吃的都不敢乱吃,一来一个人好像也吃不起劲,二来怕影响了第二天的考试,我可不想又花一千多去买一只铅笔。考完之后感觉很差,已经做好了回内地再考的准备,生无可恋。考完第二天就去了从小学时起心心念念的日月潭,算是给我的的雅思生活做了一个小结,没有想象的那样轻松。坐着小船在水上漫无目的的飘着,身旁交杂着各种语言。瞬间被当时的情景所感动,觉得未来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管选择了哪一条路,都要尽快作出取舍。那些唱过的歌,拍过的微电影,爱过的人,总会在你那一段的时光里留下不可替代的痕迹。

准备这种国际化的语言考试,最大的体会就是你能明显感到自己语言水平的提高。国内类似于四六级这种类型的英文考试基本上都是偏重于应试,从他考察的风格就可以看出,他所考察的内容几乎是没有对应的国外使用场景的,听力考察复杂单词的拼写,阅读的完形填空更是考察一些非常不常用的技巧,至于翻译那就更是呵呵了,我们学英语都希望到最后能够直接以英文的思维来直接对方的说的话,写的文章,为何要多此一举转换成中文在了解一次呢?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几乎不承认CET的原因,因为你六级高并不能代表你就能在国外很好的生活下去,所以我非常佩服那些六级能考到很高分数的人,因为这不仅反应了他们的英文实力,还有超熟练的做题技巧。

但是雅思这类外国考试就有所不同,就雅思来说,每一个题目都是由剑桥大学考试中心精心设计的,全面考察你在国外各类场景中的英语使用能力,和几个在国外读书的朋友都说自己感觉就是在生活中再考一次次雅思,去酒吧泡外国妹妹感觉就是在考口语的Part1(雅思官方考虑的也是周到..),小组讨论就像在考听力的section3,写论文就像在写雅思的小作文。一般来说,如果你雅思能够达到对方学校的总分和小分要求,那你在那儿生存下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不然雅思也不可能成为移民、留学、工作都承认的考试吧。

英语提高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对付国内的这些英语考试轻松了很多,因为能力到了,不要解题技巧也无所谓。我对门寝室一哥们Reading 8.5,现在有在准备考研,那天碰到他问他考研英语感觉怎么样,需要背单词什么的么?谁知他云淡风轻的来了一句,阅读还是挺简单的,最多就错一个吧。当然这些大神当然没法比,至少我现在在做六级的考试中觉得轻松了很多。

寒假回去找实习的时候,随手投了一个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每天待遇还挺好250元每天,心想这东西一定竞争很大吧,于是就随便投了一个,没想到最后竟然中了,虽然最后可惜因为课程等原因还是抽不出来时间去实习,但是这至少让我认识到了语言所能给一个人带来的溢价。

现在我已经成功申请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费去英国的项目,即将在9月底赴英交流学习,在英国期间生活费用、国际机票费用,签证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总算也凭自己的能力出了国。可能这对于知乎上的朋友的说,出出国可能就是一张机票的事,但是对我可能就接近大半年的努力。

到了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才感觉得到大学给一个人带来的远远不是课本上的那一堆知识和所谓的GPA。当然不是说GPA不重要,但是我现在觉得比GPA更重要的是大学给了你一个新的平台和机会,让你去看看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觉得国际化这个词是一个虚无飘渺就适合拿来装逼的词语。如果你真正的去经历这个东西,那怕只是去去香港或者台湾,你也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它所给你带来的变化。《灯下尘》里说,如果说写作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作品就像一盏灯,照亮了那一束,你原本看不见的灰尘。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在活生生的生活中飞舞,包括你我。如果不是因为一篇文,一本书,你可能不会知道有怎么样的一群人,生活在怎么样的一个世界中。而有时候,知道有另一些人和你过着一样的生活,经历着一样的辛苦;抑或和你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着完全不同的辛苦——都是安慰。当你走出作品,走入不同的地方去体验的时候,才发现世界原来真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柳林三年的生活,每一年对我都像初入西财时一样充满新意,大一的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游乐场,我沉迷在初入大学的幸福之中,每天游离于各类活动比赛之间;大二我转了专业,去了校团委,不管是每天一起上课的同学还是每天工作的人全是新的,每天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微信还有因为转专业补不完的课,忙满碌碌的过完了大二;大三去了台湾交换,认识了一群和以前完全不用的人,遇到了一些完全不同的事,多多少少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坚定了一定要出国的决心。感谢自己在台湾的室友和另一位交换的陆生,陪我度过了可能是出生以来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也感谢自己坚持到了现在。对于即将要到来的大四,我一边我期待着自己的英国生活,一边为能申请到什么样的硕士项目而紧张着。( 现在已经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金融硕士offer啦)

生活就是这么奇妙,他可能是任何样子,但唯独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可能在决定考语言的时候还不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决定会让我的生活轨迹发生变化,但是确实是因为IELTS,我的生活开始有了一点点的不一样。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