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留学生活> 一名“格格不入的学渣”在大学4年中学到的4...

I think deep about things,

and I want others to do likewise.

高 冷、格 格 不 入、学 渣

大 概 就 是 我 对 于 他 人 的 印 象 了

 

这篇文章写给即将入学的小鲜肉、在读的老鲜肉、已经毕业的老腊肉以及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也许从一个“格格不入的学渣”嘴里说出的话,也值得让您思考。开始文章前,我们先认识 2 个数字:

 

 

12.6 万

这是 2006 年北京市参加高考的人数

 

 

6.1 万

这是 2016 年北京市参加高考的人数

 

 

学龄人口下降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这体现普遍大众对于国内教育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但无论国内国外,教育都广泛存在着缺乏实践,形式化、流程化、商业化... 你终究还是要去读大学,但说起大学,不同人总是有不同的观点:

 

有即将入学小鲜肉们的期待,

有在读老鲜肉源源不断的槽点,

有毕业老腊肉的悔恨,

也有家长吃力不讨好的操心… 

 

但很少有人会问问自己:

 

我真的应该去上大学吗?

 

因为“正常”的人生,一直都是家长老师告诉我们的:

 

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争取拿到硕士博士学位,然后找个好工作,娶嫁生子…

 

 

我 们似乎在沉重的课业和家长老师不断的压力下,从来没有时间去思考,思考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思考自己是否适合大学,思考自己是否有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 大学前12年的教育,已经让我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人面对一些公开的场合连一句话或者自己的观点都不敢发表,更不要说做演讲了。

 

看到这里的学弟学妹们,我知道此时你们会说:

 

上了大学就好了啊,上了大学我就自由了,我会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好好为自己负责做一份规划出来的...

 

不想打击天真可爱的你们,可是当你进入大学之后就会知道:

 

噢,原来大学不是家长老师说的那样的。

 

然后陷入迷茫,4年一晃而过,除了坏习惯,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因为迷茫中的你,在翘课和逼自己看书中一定会选择前者;

因为迷茫中的你,在游戏和安静下来思考中一定会选择前者;

因为迷茫中的你,都不知道起床去干什么,那干脆就一觉儿睡过今天吧…

 

我也承认,会有一部分人在大学中,因为一件事情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从此不再沉沦。但你永远不是他们,因为那些人潜意识中在一直的逼着自己去寻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已变得麻木不仁...

 

 

下面要谈论的 4 条干货,都是我在4年大学生活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现在我已经毕业,希望这些可以帮助你们所有人,变得比以前好那么一点点。

 

 

1. 学习也是件“终身”大事

如果你是一位在校的学生,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期末考试考完最后一门后的教室。考前那晚,基本是没有座位的,考完了,每个教室大部分人考完试都会选择和朋友约,出去 high,通宵开黑... 

 

我不是说考完试之后放送一下有什么不对,而是说,大部分人是觉得终于解放了,吃饭、睡觉、学习,这个人生都变得不规律。好像平时学习只是为了那场考试,没了那场考试,也就没了追求和目标。

 

 

而我想说的是,学习应该是一件“终身”的事情。二逼青年会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但是当你读书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有些人进了大学会比之前还二逼,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现在的头衔是“大学生”了。但是,上了大学和你的独立思考能力、聪明程度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们和那些没有进入大学的人在同一艘小船上:我们都是无知的。

 

 

所以我才会强调

 

Stoicism

坚 韧

 

Marcus Aurelius 在《Meditations》这本书中,主要谈论的就是 Stoicism,他说:

 

If you are distressed by anything external, the pain is not due to the thing itself, but to your estimate of it; and this you have the power to revoke at any moment. 

 

当你感觉到自己学习和进步不再受考试和他人的督促限制时,你才是真正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2. 最不可或缺的技能——思考

离开学校还不到一个月,90%大学课本上的东西,我已经忘了。但这对我的生活和未来好像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我在大二的时候一直不解,

 

为什么我们要被别人告诉

去如何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果你认为大学就是听话跟随老师的节拍,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做每一件事情,那你还根本没有认识到大学的本质。

 

 

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四年的时间培养如何思考的能力。但学校家长都不会提醒你这一点,没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也没有很多机会去展示你独立思考的成果。我们误以为考场上独立解出的题,就是独立思考。这太狭隘了。

 

Thomas Edison 的一句话,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道理:

 

5% of the people think; 10% of the people think they think; and the other 85% would rather die than think.

 

如果你想成为那5%的人,那思考,就是你首先需要学习的能力。我把思考归在了一个人的软实力中:

 

Soft Power

软 实 力

 

我们都知道,哈佛教授 Joseph Nye 在上世界80年代就提出了,国家之间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分。当然,这对人也适用。

 

 

我所理解的软实力:它是一种外在根本无法捕捉的能力,你只会在某人生活中的细节中慢慢回味。它可能是思考的方式和角度,可能是对待挫折时的态度,可能是许多非常好的生活习惯,也可能是对于自己未来清晰的规划。我也把这些东西统称为

 

Self Awareness

自 我 认 知

 

软实力非常重要,但事实上,它与硬实力是相辅相成的。以我自己为例,起初英语不好,逼着自己去学习英语就是练习硬实力。用张一驰的话说就是:

 

GPA 烂,情有可原;英语烂,没有借口。

 

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我才能接触到更多英语书籍和文章,从不同文化中对于优秀的定义去锻炼自己。而真的是,接触到的这些英文材料,让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培养思考、习惯等软实力,然后再去锻炼硬实力,不断循环循环… 

 

 

这就像电脑,首先你要有硬件基础,高速 CPU,大 RAM,牛逼 GPU。然后,你才可以在上面安装对于硬件要求不同的 APP,当看到心仪 APP 不能流畅运行的时候,你就自然会去提高硬件标准,不断循环… 

 

我们都需要一定的硬实力,才能锻炼自己的软实力,而当软实力足够强的时候,你可以学习并胜任任何硬实力。You are becoming invincible!

 

 

3. 坏经历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正如 Ralph Waldo Emerson 说过的:

 

All life is an experiment. The more experiments you make the better.

 

很多人在和我见面之后,都会问我到底是学什么专业的。大部分都会猜我是学艺术或者英语的,其实我是一名正儿八经的工科生,来自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但我大一还没结束,就发现我对这个专业,除了画设计图,没有任何的兴趣。

 

 

可我并没有在大一结束后,就选择转专业。不是说没有想好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说我并不需要转了专业才能学习喜欢的课程。

 

如果你问我大学四年没有学到喜欢的专业和课程,你后悔吗?我的答案当然是不后悔。四年的工科学习,对于根本没有兴趣的人来说,有点累,但很值得!如果我想要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那就意味着,我要起得更早,回宿舍更晚,并且把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去阅读和消化。

 

看起来很累,很高冷、格格不入,但你知道你自己每天的收获和成长。加之参加一些比赛或活动去检验自己的成果,通过交流来获取别人的建议,沉淀,进步。

 

 

庆幸我有一个非常高效、给力的睡眠,四年下来,我养成了每天6点至6点半之间自然醒的习惯,早起阅读写作的习惯,睡前总结反思的习惯… 

 

所以,不管是好经历还是坏经历,关键在于你面对它的态度,积极去面对、学习,它就会变成好的经历,否则,再好的机会对于你也无济于事。

 

 

4. 拥抱不同,包容不同

我出生并生长在一个三线城市,大学之前,我接触的都是同样的人、同样的文化、同样的想法和对于未来的打算… 这样的人生太局限性了。

 

但上了大学之后,通过一些比赛、旅行、学习机会,认识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方面,我在网络上分析不同国家文化下发生的不同的事情;另一方面,线下与这些国家的人聊天。世界,也就以这样的方式,一步步与我相识。

 

 

正如我在今年年初在美国的沙发客旅行,其中在美国纽约期间与一个同性恋、裸体主义(意味着在家我们都是一丝不挂的)的大叔睡在一个床上。我们都是人类,都会说同一种语言,但生活方式和态度截然不同。更多请关注:在美帝24天,5000人民币,除了在哈佛做了一次演讲,我还收获了什么?

 

拥抱不同,说的就是我们要敢于尝试、体验不同的文化;(如果说要第二次和同性恋的裸睡大叔同床共枕,我肯定是拒绝的)

 

包容不同,说的就是需要理解。那个人也许看上去很奇怪,也许在做看上去十分愚蠢的事情,但如果你不知道他所经历的事情和故事,就不要妄自评价或嘲笑。表现出接受和认同,更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道德修养。

 

 

这些就是 我在大学4年中体会总结出的 4 条干货和人生指南。我相信每个不断思考的人,在毕业后都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几把宝刀”,但过程一定是枯燥无趣的。

 

我还依稀记得高考完的那一天,大部分人考完最后一门就会仰天长叹一声“终于解放了”,而我好像没有那么高兴,也没有很悲伤,只是觉得完成一个目标之后,心中脑中都很空,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那一晚,我一夜没睡,不是因为核对答案后的失落,而是对于人生的失落感。那晚月亮超级亮,我坐在床边,不知为什么眼泪就不停的往下掉... 大概到了凌晨5点半左右,我终于对自己有了一个答案:

 

我不知道会去哪里,认识怎样的人,学到什么,4年后是否能变得“很厉害”,但我清楚,我要把这4年变得不那么平凡,不那么“随大流”,它必须要配得上一部青春励志电影的剧本... 

 

 

那是我至今以来,第一次通宵彻夜未眠,也是过去这23年最值得、最难忘的一次。

 

Most people do the job they don’t enjoy, get the money they don’t need, and impress the people they don’t like.

 

之前关注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本来毕业之后要在深圳开始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之路,谁知5月突然变卦,违约放弃了工作,选择了未知,选择了拿到全奖的学校,8月即将前往美国,在不知道会学到什么,认识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回来的情况下,开始一段新的探险。

 

是 的,我叫它 adventure,探险。但家人,更会选择说这是一次冒险,甚至一次赌博,因为你放弃了国内10k+的薪资和应届生的身份,选择了更多的未知和挑战… 但是,还要感谢家人全程没有参与或左右我来做决定,并毫无理由的支持,I think this is LOVE.

 

 

离开之前,有种感觉,和4年前高考结束后的感觉有几分相似。

 

相同 的是,对于未来未知的恐惧感、兴奋感;

 

不同 的是,我变得比4年之前思想更加成熟,有一些令他人羡慕的生活作息习惯,并且还没被现实磨平,还没丧失尝试的勇气,还没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MAKE

YOURSELF

GREAT  AGAIN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