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开创留学生制度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国学子前往欧美、俄国、日本留学,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学成归来,将古老的中国航船掉头驶向现代共和,再将航船提速,奋力奔向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作者: 崔保新
自清末开创留学生制度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国学子前往欧美、俄国、日本留学,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学成归来,将古老的中国航船掉头驶向现代共和,再将航船提速,奋力奔向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一般人,只属于寿命限定的岁月;而引领时代的风云人物,则能修炼人生,改造社会,创造历史。欧美同学会的成员——罗家伦,就是杰出代表。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留在罗家伦人生中的第一个印记。作为北京大学学生领袖之一,他撰写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20年,罗家伦选择赴美留学,先后于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接着游历欧洲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在四大国五名校研读七年,专治历史与哲学。留学生涯改变了罗家伦,亦使他获得了改变中国的能力。
一位台湾当今的大学校长,曾受教于罗家伦的学生,属于其孙子辈的学者,他有感于前辈罗家伦的事业,作出以下概括:
他,1919年,是鼎鼎大名的“五四运动”学生领袖!
他,1928年,是远近驰名的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他,1932年,是抗战时顶尖大学中央大学的十年校长!
他,1942年,还是人才辈出的“中央政治学校”代理校长!
他,1947年,是中华民国最后一任驻印大使!
他,是捍卫新疆领土的前锋!
他,是维护西藏领土的先知!
他,更是完整考察大西北的第一人!
他,还是完整论述台湾抗日史的第一人!
他,更是中国笔会会长,广受国际推崇的第一人!
……
一连十个他,只是罗家伦人生的脉络,和他对民族贡献的闪光点。
篇幅有限,笔者仅说罗家伦的几个小故事吧。
一件功在千秋的善事
1931年“9.18”事变后,中华民族陷入了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随着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已将战火烧至长江三角洲。其时,中央大学正值假期,校长罗家伦立即发出函电,催促大家返校准备内迁。一时“议论纷纷,阻力甚多”,一些人公开反对。罗家伦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并征得蒋介石同意,开始大规模迁校。是年8月15日、19日、26日,日军机三次轰炸中央大学,日军的炮火震醒了心存幻想的师生。搬迁开始提速。
罗家伦对日机到处轰炸表示异常愤慨: “敌机的轰炸,实不足畏,你炸毁我一个实验室,我造两个给你看,你炸毁我一个图书馆,我造两个给你看。你炸死为一个爱国的有用青年,我培养十个给你看。你能炸毁的是文明的物质,你不能炸毁的是我们的意志。你可以炸毁的是文明的建筑,你不能炸毁的是我们建设的经验。这是我们对于敌人轰炸的答复。”(《大公报》,1937年10月19日)话语中,显示出罗家伦强者的个性。
所谓强者,不是表现在口头信誓旦旦,而是表现在落实诺言,将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西迁后的中央大学,校址分散在重庆沙坪坝、柏溪、成都和贵阳四处。迁校后学校规模建制完备,规模扩大,学生已从南京时的一学年1072人,发展到大学及研究部共3153人,加之实验学校和技工训练班共3854人。专任正副教授221人,讲师44人,助教208人。(中国第二档案馆,全宗号:648,案卷号:00747)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对比中央大学内迁时称:“抗战开始后,中央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是鸡犬不留,南开大学被日军飞机炸得鸡犬不留,中央大学则是全部搬迁干净,连鸡犬都没有留下。”
在炮火中西迁,在逆境中发展,在绝境中重生,斯时的中央大学在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学生人数最多,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学府。罗家伦保全了学校,发展了学生,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保护了智力,储存了潜力。
罗家伦曾为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校歌作词:
国学堂堂,多士跄跄;
励学敦行,期副举世所属望。
诚朴雄伟见学风,雍容肃穆在修养。
器识为先,真理是尚。
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增加人类知识总量。
进取、发扬,担负这责任在双肩上。
罗家伦这样要求师生,他更身体力行。
一部将流传千年的好书
1941年前后,在战时陪都重庆,罗家伦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几乎每周向中央大学的师生作一次演讲。其后汇编成书,即为《新人生观》。
罗家伦在该书的自序中强调:“这一件不是泛泛的礼物,敬毗献给有肩膀、有脊骨、有心胸、有眼光、而有热忱的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罗家伦大声疾呼:“弱是罪恶”,中国人要奋发自强!“强而不暴是美德”,日本人要深刻反省!
一部好书,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磨损其价值,更不会因为地域差异,而降低其启发。《新人生观》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在抗战时,它让千千万万年轻人热血沸腾,激情飞扬,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全民族共同立志,万众一心,抗击侵略,建设国家,振兴民族。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早在1922年访问中国后,就曾写成《中国问题》一书,明确提醒国人:中国首先应当注重的,就是爱国主义!
拿破仑更早时就指出:“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他担心中国强大,所以庆幸地说:“中国现在是一个沉睡的巨狮,让他继续睡吧!否则当他一旦醒来,世界都会震动!”
幸亏,罗家伦的《新人生观》在抗战时,唤醒了中国这头沉睡巨狮,激发了全民的民族精神,完成了神圣的抗日大业!也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永恒的佳话。
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中国传统国土范围(现代观念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大致可分沿海、中部和边疆三个部分,边疆国土面积几占65%。没有边疆,中部、沿海将不保,中国就不能称为大中国。抗战八年,中国正是有了辽阔的边疆腹地,才使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化为泡影。
1942年,罗家伦作为国民政府西北科学考察团团长,赴西北考察。辞行时,青海省政府举办歌舞欢送会依依惜别。当时有人给罗家伦出难题,说他擅作歌词。“余不欲却之,即席构思,想到青海为中国最奇特之一省。中国最伟大之两河,黄河与扬子江,均发源于此;中国最富于历史意义之两大名山,昆仑山与祁连山,亦均在此;中国最大之内海——青海在此;中国最大之草原,最广褒之高原,亦在此。荟萃造物赋予中华民族之奇迹大观于一省,安可不予以提醒,而加以表扬。”
罗家伦当即索来纸笔,即席写成此歌:
《青海歌》
青海青,
黄河黄,
更有那滔滔的扬子江。
雪白白,
山苍苍,
祁连山下好牧场。
好牧场,
一片汪洋。
这里有成群战马,
千万牛羊。
马儿肥,
牛儿壮,
羊儿的毛好比雪花亮。
中华儿女,
来罢!
来罢!
举着牧鞭,
骑着怒马,
背着刀和枪,
随便奔跑在这高原上。
我们更不能忘:
这伟大的昆仑山,
我们的祖宗就在这里发祥!
我们要踏到这山顶上,
扬着三民主义的火把,
放出世界的光芒!
写毕,罗家伦说:古人临别赠言,余则临别赠歌。遂朗诵此篇以为赠。当晚全场鼓舞,将罗写的歌词定为青海省歌,请专家当夜制成乐谱,翌日上午,要唱此新歌,为罗家伦一行壮行。
后来,罗家伦出任国民政府首任新疆监察使,并作《新新疆进行曲》,亦被定为新疆省歌。此乃余话。
1949年去台湾,曾担任首届“国大代表”、“国策顾问”、“考试院”副院长,另曾担任中国国民党的党史会主委18年之久,后来兼任“国史馆”馆长11年,集两大修史重镇于一身,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人。
罗家伦于1969年12月25日卒于台北,享年73岁。但这位海归学者遗世的文、论、诗、书,与昆仑同高,与泰山共存。
在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岁月里,大部分人肉体死了,再不复生;一部分人体化灰烬,然则精神不灭。从上世纪初的“五四”起,罗家伦就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一位火炬手,其思想的火光历久不熄,在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历程中仍有启示作用。
(作者系新疆政协文史专员、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