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学语言就像是“ 搬砖”,语法是钢筋,单词是砖,修辞文化是水泥。你要做的就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个一个语法的积累、一个一个单词的堆砌,最后修建成一座大楼。
刘一戈,南京大学2013 级法语系学生,南京青奥会首棒火炬手,2014 年“卡西欧杯”全国法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得主,2015 年南大毕业季超高颜值MV《星光》女主角。在南京大学青奥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上,奥运冠军孙海涛的介绍让刘一戈的名字开始见诸报端。2015 年,刘一戈以班级学分第一的成绩被学校选中远赴巴黎第七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其间还曾作为第一副主编,参与编写《法语阅读理解 文学卷》《法语阅读理解 文化卷》等
白皙的皮肤,乌黑的长发,一脸温婉的笑容,这位南大2013 级法语系学生刘一戈便是备受瞩目的青奥会首棒火炬手。在南京大学青奥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上,奥运冠军孙海涛的一句介绍——“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小学妹,就是南京青奥会首棒火炬手”,更是让刘一戈的名字开始见诸报端。追溯起来,刘一戈与青奥会的不解之缘还要从中学说起,那时的她就参加过许多有关青奥会申办和宣传的活动,因为高三错过亚青会的缘故更使得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投身青奥会的志愿工作。
事实上,作为非洲乍得代表团团长的NOC 助理,刘一戈的表现得到了团长的好评,被央视、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并被评为“明星志愿者”,获得了“南京大学青奥会志愿服务金奖”。其实翻开过去的履历,不难发现为什么这样一个19 岁的小女生就可以站在舞台的中央了。
2007-2013 年,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刘一戈便开始了六年的法语学习生涯。其间曾参与接待当时到访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并于2012 年11月获得第二届华东地区高中生法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2013 年9 月,考入南京大学的刘一戈再次选修法语专业。所以算起来她应该是个名副其实的“法语通”。而且,除了被冠以“女神”“学霸”等称呼外,生活中的刘一戈还是一位集唱歌、主持、绘画、钢琴演奏等才艺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和很多人一样,刘一戈做一些青春里应该做的事情,在学生会做起了文化部长。
不可否认,从青奥会首棒火炬手的光环下淡出的刘一戈一如既往地努力。2014 年6 月由她制作的沙画MV《夜空中最亮的星》,在网上拥有高达40 万的点击量。同年,先后获得南京大学法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红太阳奖学金一等奖、2014 届“卡西欧杯”全国法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参与主演的2015 南京大学学生自制毕业MV《星光》上线短短一天多,播放就已经超过了6 万次,轻而易举地调动起了网友的感怀。2015 年7 月,刘一戈作为第一副主编参与编写《法语阅读理解文学卷》《法语阅读理解 文化卷》等。面临着大三去法国交流学习的选择,学分成绩班级第一的刘一戈最终还是放弃了去巴黎政治学院学习半年的机会,选择远赴巴黎第七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留学生:作为多项法语比赛大奖的收获者,你觉得怎么样才可以学好一门语言?
刘一戈:我觉得学语言就像是“搬砖”,语法是钢筋,单词是砖,修辞文化是水泥。你要做的就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个一个语法的积累、一个一个单词的堆砌,最后修建成一座大楼,也就是所谓的“语言水平”。而且,它还是一座巴比伦通天塔,永远没有尽头。总之,学语言没有捷径可言。与其找各种办法想要速成或者突飞猛进,不如拿起几篇范文好好背一背,多写几篇文章反复修改、反复操练。另外,考试也不是衡量语言水平的唯一指标,等你真正到了那个语言环境里,就会发现课堂内容、考试内容都非常局限。
我初到法国时,在语言交流上还是有一定障碍的。虽然基本的日常交流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和同学聊天时感觉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语言本身(他们会用很多流行语或者口语),另一方面是文化的差异(虽然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但由于法国人和中国人在叫法上存在差异,所以往往很难对上号)。因而,比较受用的法语单词还是需要在当地的语言氛围下才能慢慢积累起来,我这九个月所接受的还远远不够,况且大多数时间还是独自生活,精力主要投入在学业上(课堂主要就是听课、做笔记、写论文、读书,日常接触的就是文学性语言了,所学的单词和内容在日常生活里基本用不上)。
留学生:在巴黎政治学院和巴黎第七大学之间,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后者?
刘一戈:因为我觉得外院出来学习的人,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意义是体验生活。无论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学校,只要在法国,对我们来说只要交一些法国朋友,和他们交流交流,说说法语,就非常好了。巴黎政治学院半年的学习时间对我来说太短了,所以还是选择了巴黎第七大学。
留学生:你是怎么和当地人打交道的?
刘一戈:其实我性格比较内向,不是很喜欢主动和人接触,也不喜欢随随便便交朋友。一开始来巴黎的时候,也会听各种长辈老师的话,努力去和外国人交流,联系语言,交流思想。但后来我觉得这太痛苦了。有一次参加一场集体聚会,基本上没我认识的人,所有人都在很愉快地聊天,但是我完全体会不到任何快乐,就一直坐着。一方面我也希望像别人一样热情交流,但一方面又觉得这种行为毫无意义。后来我就很煎熬。有个同学安慰我:“别往心里去,大家也都是随便聊聊,连对方叫什么名字都未必知道啊。”我当时觉得挺神奇的。比起这种交往模式,我更喜欢找一个朋友,喝杯咖啡,聊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心所想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生活方式,连中国人之间都会“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觉得没必要以“练习语言”的目的太过刻意地交朋友。事实上,即使撇除掉这一份“刻意”,朋友还是会自然出现,有的萍水相逢,有的各赴前程,有的则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中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比如我在法国认识了一位老画家,在画展中为他做翻译,平时辅导他学习中文,他也会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有机会找我聊天,向我分享他的画作。
留学生:回顾法国留学这段经历,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一戈:留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和自己好好相处。来法国以前参加的活动太多,其中许多是学生会团组织或者学长学姐安排下来的,虽然我自己也会甄选,但到最后还是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反而是每到考试周复习了会觉得生活特别轻松,因为除了窝在宿舍里看书,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不得不承认大学生活很精彩,但是也不能在其中迷失自我。我认为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然后专心地把它做好更重要。这九个月在巴黎,偶尔会觉得比较孤独,但是也时常会庆幸这样安静的时光。学习、生活,闲了就上上网、做做饭……没有太多精彩,也没有什么烦恼。人独处的时候,感官往往会变得格外敏锐,会发现很多浮躁忙碌时所忽略的生活细节,也会更有意识地去寻找有意思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生活。
留学生:2014 年6 月份创作的沙画MV《夜空中最亮的星》,在网上拥有高达40 万的点击量。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制作这个沙画视频呢?
刘一戈:学习沙画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吧。最初是因为当时大一要举办迎新晚会,我作为文化部部员必须要交一个节目。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要准备什么。突然想到以前看过别人表演的沙画(因为绘画其实是属于一种静态的艺术,一般是很难拿到舞台上去表演的,而沙画则把这种静态的艺术以动态的形式展现,赋予了其生命力和表现力),就觉得挺有趣的,便在网上找一些视频来研究学习。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和几个学长合作拍摄的父亲节沙画视频。四十多个镜头,几个人呆在教室里架着相机,从早到晚拍了整整两天。也正是因为这场沙画表演,让我进一步走上了学校的舞台。其实从绘画水平上讲,我个人不算特别满意,不过我觉得重在情谊,故事表达到了,情感传达到了,就足够了。
留学生:似乎你对任何艺术形式都颇感兴趣,都会自己亲手制作和练习吗?
刘一戈:总的来说,我是一个对各种艺术形式都很感兴趣的人,而且我一般不止于喜欢,我喜欢亲自去模仿实践。我觉得如果能够亲手把喜欢的东西创造出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比如,我中学喜欢动漫,我就会自己上网找样板模仿练习;我喜欢CG 炫酷的效果,我就会把SAI 或者PS 拿出来研究;我觉得动画很神奇,就会自己拿软件画个几十帧,做个小动画;我觉得拍视频挺酷,就会拍完了自己用软件剪辑;我喜欢一首歌,就会自己把伴奏扒出来,用软件录制,还会做点效果、编和声……我很享受这种动手操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