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英文原著出版者,蒙特利湾区华人侨领乔治·奥与加州大学圣塔克鲁斯分校师生在老唐人街之旅后合影。正中男生手捧的书便是英文版的《中国金》(Chinese Gold)。前排左二立者即为乔治·奥先生。
早在杨百翰大学任教时,我便数次组织并参加过由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及犹他州华人社团发起的每年一度的“金钉节”(Golden Spike Day)纪念活动。这是为了纪念1869年5月10日震撼世界的七大工业奇迹之一,那贯穿北美大陆连接东西两大海洋的美国大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打下最后一颗道钉胜利合拢而特设的庆祝节日。这是一条成就了美国的发展与繁荣的伟大铁路。用筑路工人们的话来说就是:“We built the railroad that built America!”这一壮举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西部大开发的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经济大国。整个工程浩大繁重,在长达三千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承担西段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是特别能吃苦和特具聪明才智的华人路工,他们曾创造了铁路铺轨史上日推进量的世界纪录。但托起这惊世奇迹的也正是大批华工的惨烈牺牲。从1864至1869的五年间,共有近两千名华工在筑路中死亡。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及伤心的“多恼湖”的故事会告诉你:是来自遥远东方的瘦小中国人用尸骨铺就了路基,以血汗浇铸了铁轨。美国大铁路的出世,中国人血肉献功,功不可没!
“金钉节”的感动使我其时撰文数篇(《华人之光,日月同辉》、《美国大铁路》等)在美国的华文报刊上发表,以追念和颂扬华人贡献美国的伟大历史功勋。其后我也投入过支持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华人国会众议员赵美心发起的敦促美国国会通过对于1882年的《排华法案》道歉案的一系列诉求、请愿及签名活动。但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我的本职使命在示意我去寻找一部由美国的史学家编撰的全面而系统的华人美国移民史,将之译成中文呈奉给全世界的华人,让所有的华夏子孙都了解这一段重要的先辈北美拓荒奋斗历史。2009年深秋我家迁居华人众多的加州之后,我的心更加贴近了这个意向。就在此时,我收到了原重庆出版社陈黎编辑的邮件。陈黎曾是重庆社为我作为主要译者的美国当代文学巨匠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中译本再版的特约编辑,我们之间有着很好的了解及沟通。她说,广东花城出版社通过著名英籍华人作家薛欣然女士的推荐,新近拿到一部美国华人移民史书《Chinese Gold》的版权。这是一部由美国历史学教授桑迪·莱登(Sandy Lydon)撰写的,以早期的广东移民为主角,以加州蒙特利湾区为背景的大史书。“花城”译文室主任、编审林宋瑜女士介绍说,“这本书是关于早期华人来到美洲新大陆拓荒一直到后代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曲折历程,而且是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国内几乎没有这段历史的介绍,所以这本书在华侨史上是相当重要的。”“花城”十分重视这部与广东移民息息相关的文史著作,正在甄选译者,希望找到一位既有坚实的中英文功底,又对于中美两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皆有深厚了解的人来完成中译本。陈黎推荐了我,林宋瑜欣然接受。而我则是正中下怀。我在给林编审的复信中说:“我们可以说是在互相寻找。因为翻译一本美国的华人史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自信会以足够的热情和笔力来完成这个译本。”于是在2010年的5月下旬,我和花城出版社签立了为期一年的《Chinese Gold》(中国金)翻译合约。
《中国金》英文原著作者、历史学家桑迪·莱登(左)在蒙特利湾区KCBA电视台的海报中。
从那时起到我今年的4月下旬提交《中国金》的中译初稿已近两年了。回了一趟中国后再坐到萨克拉门托市郊的书房里伏案作全书的审校,至最后呈上终稿时已是8月下旬,确实是严重逾期了。这在我的翻译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因为此书中译所遇到的特殊性也是第一次——一位非华裔的历史学教授来书写华人的历史,虽然它的发生地点在美国,但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仍然是异国的,是在作者长达二十年的资料收集、课题研究和正文写作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谢绝美国人入内做学术调研的“红色中国”。因此,“Sandy Lydon只能在太平洋的彼岸垦荒般地翻找梳理着美国华人移民史。”(薛欣然)。但是这部篇幅几近六百页,书写了上下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巨著所牵涉到的人物、地点和事件成百上千,查找和求证的资源文献也是累牍连篇,所以出现一些偏差也是在所难免。正如欣然在她的《序》中所言,译者“在长达两年的艰辛翻译笔耕中,不仅仅是在完成一个英中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还进行了大量古今史料的核实,中美文化信息的更新。”比之我做过的其他大大小小的译文,此次我确实是花费了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中国金》的中文版,但是为了桑迪·莱登以一颗金子般的心,穷其二十年的宝贵人生来浇铸而成的这枚文史黄金,这一切——值。
这本有史以来第一册关于蒙特里湾区中国人的研究巨著追溯了一整部华人移民历史——从1850年代初第一批渔民的到达一直到当代社会领军人物所做的杰出贡献。中国人在湾区的渔业、农业、水利、矿业、铁路、商业和旅游业发展上所担当的角色是如此重要,因而桑迪·莱登热情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倾心打造了一部蒙特里湾区的现代发展史。《中国金》眼界开阔,史料丰富,极大地弥补和充实了加利福尼亚的历史。在重拾一段由于疏忽和偏见而被冷落的历史的同时,它阐明了中国移民在美国的整个奋斗历程,展现了一部辉煌的英雄史诗。这是一个坚毅顽强、敢于牺牲的英雄群体,他们克服着难以置信的艰难险阻,以生命和自由为代价来追逐“金山”的美国之梦。
这里,我们来读一页书中关于1879年11月17日南太平洋海岸地方铁路在洛斯加托斯到菲尔顿路段的穿山工程赖茨隧道里的山体煤气爆炸事件的惨烈景象描写:
霎时,巨大的轰鸣和冲击震撼了整个的山岭。一片火舌呼呼地冲出道口。听到爆炸的巨响,20名中国工人冲出他们休息的营帐,冲进隧道去抢救他们的工友们。当他们冲到1500英尺纵深处时,又发生了第二次的爆炸。顿时坑内一片火海,似乎整个山体都在燃烧,要将面前的一切毁于一旦。隧道里共有41名中国工人,24人就地殒命,其余17人严重烧伤。
烧焦的皮肉的恶臭混合着泄漏的煤气弥漫着坑道内外。中国人的营帐里摆满了断肢残体的铁路工人。有些人在剧痛中发出阵阵尖叫;有些人则用自己的家乡语乞求一旁救助的同胞赶快杀了他们,以结束他们的巨大痛苦;还有人在向天上的火神祈求发发慈悲,终结苦难。在大多数营帐里点燃着蜡烛,蜡烛的香气多多少少也缓解着那烤肉的恶臭。
救援者们把那些在隧道里丧命的中国劳工的尸体搬出来,沿着铁轨放成一排,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将他们放入粗粗凿就的红衫木棺材中去。在每一架棺木的脚下都燃着一支香烛以驱散恶鬼邪灵。在举行完一个简短的仪式之后,大多数的死者都被葬到赖茨以北一英里许的一块平地上。
即使是华工们如此悲壮的牺牲,如此崇高的奉献,也没有被明明白白地记录在美国近代史,甚至是蒙特利湾区的地方史上。但是,桑迪·莱登却将中国人放回在我们史志的特别页面上——他们就像奇妙的水印浮现,给你以百年前那些场面的重现:那运石车推过铁路路轨的节律会迸发出“中-国-佬”的呼唤,从而对我们重新召集起一大群中国铁路劳工的形象:他们手握铁镐、铁锨,拎着炸药,流着大汗,讲着粗话,唱着家乡的小调,忙碌着清道铺路基……瞭望蒙特里海湾,你会看到系着三角帆的舢板在午后的劲风中掉转船头朝着海滩驶来。小舢板鱼贯而入,靠上沙滩。中国渔夫们就忙着将一天的捕获分拣成类,摆放到船舱后部的板上晒干……在大路两旁的田野里,成百的中国农夫头戴锥形帽,身着棉布衣,点缀着大地。中国人在沃森威尔和萨利纳斯处处齐腰深的泥坑里挖出水柳树根,将沼泽变为良田。在圣塔克鲁斯、沃森威尔、卡斯特罗威尔、太平洋丛林市、蒙特里那些久日前被烧毁后来又重建起来的唐人街上,你会再一次听到华人们的欢声笑语充满在街角、广场和停车场。整个的蒙特里湾区都是对于中国人的纪念碑。桑迪的这部心血之作就是要复原中国移民先驱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家园的英雄群像,志在以一个史学家的良心去帮助人们了解这些重要的史实。
蒙特利湾区的华人领袖小乔治·奥(George Ow,Jr.),也是《Chinese Gold》英文原著的出版者说:“桑迪·莱登是由上帝拣选来为受苦受难,受虐受压的华人移民们伸张正义的。”是的,一位白人学者,为了华人的移民历史树碑立传,仗义执言,用其事业中天时期最宝贵的大段光阴去收集、整理、织补那些散落和遗失在湾区,在加州的华人生存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终于汇成了一汪壮阔的华人新大陆拓荒奋斗史的浩瀚海洋。这之中凝聚着多么高尚的正义心和历史责任感。桑迪做了我们许多华人学者想为本民族的历史传承去做而尚未做到的事情,他的无私付出值得我们投以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之奋斗精神而顽强不屈地生存着。他们能忍受一切体力磨难,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对他们来说,比这些更加痛苦的却是情感的压迫和人格的歧视。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独独针对中国人这一个族裔施行了移民、入籍、通婚、资产、就业等诸方面的人权歧视。而紧随其后的州、县、市出台的地方法规条例更是变本加厉,花样翻新地来虐待和压制中国人。如不允许华人在街道上用扁担挑物的“扁担条例”,禁止华人在城市广场放风筝的“风筝条例”,限制华人洗衣房在市区操业的“卫生条例”,甚至还有刁难城市华人居住权利的“立方空间条例”。中国劳工除了他们谦卑忍让的性格及巨大的谋生压力之外,还有着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语言上的明显差异。由于严重缺乏沟通,他们长久被认作是偏远的异类,是隐匿在社会角落里的“黑人”和“贱民”。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