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甜蜜的城市
是梦幻尖塔之城。
她无需温情的六月,
为自己的美丽锦上添花。
马修.阿诺德《赛尔西斯》
一座历史名城,一个人间仙境
从伦敦沿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上溯不到100公里,便遇见了查威河(River Cherwell),两河及许多支流合抱,滋生了广阔而丰厚的草场(Meadow)。
相传公元700年,撒克逊(Saxon)公主兼修女弗莱丝史怀德(Frideswide)在这片草地上建立了一个修道院(即现在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的前身,基督堂是牛津可以追溯最早的建筑,也是教堂和学院的结合体)。为了躲避淫纵国王的追求,公主逃到了宾思的森林里藏身。她的追求者被雷电击瞎,而公主的祷告治愈了国王,从此国王不再纠缠弗莱丝史怀德。在公主的修道院门外,一个依傍着泰晤士河奥克森(Ox)浅滩(Ford)的小社区建立壮大起来,后来的城市牛津(Oxford)就以此为名。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河流草地、清波绿树、船舶酒吧、教堂钟声、鲜花尖塔构成了牛津的面貌特征,而她的内涵,便是享誉世界的牛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xford),不仅如此,她还在工业、科技、商贸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一直以来,她都是英国最重要和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誉为泰晤士河上的皇冠。
第一次去牛津,是在一个盛夏的午后,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雨,步出酒店,一丝清爽袭人而来,涤荡开我身上热带的酷暑和浮尘。四周是和平安详的静,满眼是青翠欲滴的绿,几匹马儿正在田园中间悠然自在地咀嚼着青草,那一刻,我心如止水,一种别样的情愫从内心深处袅袅升起。
漫不经心地,朝着泰晤士河畔走去,小径两旁,茂盛的藤蔓缠绵悱恻,不知名的小花吐露着芬芳,熟透了的蓝莓丰厚欲裂,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仿佛等待着人们去采摘。
斜风细雨中,泰晤士河缓缓流淌,清波绿影,烟雨氤氲,有着三月江南的风韵。一些游艇静静地躺在水面,随泼轻摇,像是妈妈手中的摇篮,天鹅们昂着高贵的头幽雅地在水中徜徉,我也忍俊不住,舒缓了呼吸,放轻了脚步,生怕打破这种宁静。
远远地,透过树梢,那些梦幻似的尖塔凸现在眼前,朝着尖塔的方向走去,穿过几座小桥和桥边的酒吧,便来到了牛津的一条主街道上。
“爱丽斯的店”便坐落在这条街上。路易斯.卡罗带着爱丽斯进行河上之旅前,爱丽斯都会来到这家商店买麦芽糖。在《爱丽斯镜中奇遇记》中,路易斯笔下的主人公爱丽斯被镜中小店里坏脾气的绵羊接待,因此这家店也叫“老绵羊店”(The Old Sheep Shop)。我不知道是这家店和这本书的关系到底如何。
路易斯.卡罗曾是基督教堂的一名学生,后来成为一名教学指导老师,从1851年开始,他在学院生活了47年。在基督教堂期间,他与院长的女儿爱丽斯丽戴尔成为朋友,并且凭借天才的想象,编织出了一系列发生在爱丽斯身上的奇幻故事,这些故事都被写进了他的作品《爱丽斯漫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和《爱丽斯镜中奇遇记》(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中。而如今,alice-in-wonderland已经成为了一个单词,意思是“似梦的,幻想的”
牛津城市布局紧凑,在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上,900多座庄严而华丽的建筑无一不铭刻着英格兰的历史烙印,没有哪个单独的建筑是具有象征性的,也没有哪里是著名的要塞,或者从那一个大教堂就可以领略牛津的全貌。45所学院和礼堂星罗棋布地散落其中,任何一条曲折狭窄的鹅卵石小径,都可能通向一座声名显赫的学院或图书馆;有的学院根本就没有什么路标和标牌,只有走进学院的门房,才发现在一个不显眼的小牌子上,写着声名远扬的名字;某一家百货商店后,隐藏着帕拉底奥式(Palladian)建筑;擦肩而过的商铺,却是中世纪的建筑;曲径通幽处,静躺着或者雪莱,或者路易斯.卡罗,或者哈雷,或者威廉.莫里斯,或者莎士比亚光顾过的酒馆。随意地走在街头,映入眼帘的任何一处,都是值得伫足观赏的艺术杰作。
牛津的街上没有拥挤的车流,也没有嘈杂的声响,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一项措施。为了避免市内交通堵塞,减少污染,保护建筑遗产,他们在牛津市区的周边地区设立了五个大型的停车坪,2008年10月份以前是每天60P,从2008年10月1号起实行免费。从停车坪乘公共汽车前往市中心,往返只需1.25磅,16岁以下的孩子免费。你可以在任何一个车站上下车,据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巴士是免费的,将来也许还会免费,以鼓励市民和游客搭乘,而市内停车场的费率平均是一小时50P至1磅。
行走在这里,我不得不感叹英国人对历史、文化和教育的尊重与爱护,在中国,远比牛津古老的城镇大有人在,可是却很难看到保留得如此完整而美好的城市的。我幻想着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遭遇连年的战争和灾难,如果我们的人民也懂得如此地尊重和珍惜古代文明,如果5000年的文化得以完整地保留存的话,那今天的中国不知将会是多么的美好和辉煌,也不知会诞生怎样的现代文明。
中世纪的史录者将牛津编入亚瑟王的领地,对牛津最早的记录是912年,1071年牛津城堡建成,1611年,这里被皇室拥有,成为皇室成员居住和管辖的中心,在1621年内战爆发时,查尔斯一世曾将这里作为首府。今天,在城市的有些角落,还可以见到古代的城墙。而鸟瞰牛津的最佳点该是爬上位于谷市街(Cornmarket Street)和高街(The High)十字路口的卡法斯塔(Carfax Tower),建于14世纪的圣马丁教堂的就矗立在这里,塔上有一座钟和一对身穿罗马士兵制服的人偶,据说每15钟,人偶便会敲响大钟, 引得许多游客都站在街头静候观望。沿着狭窄而陡险的楼梯爬上塔顶,眺望牛津,那些梦幻般的尖塔使我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原来想象中严谨甚至有些死板的象牙塔式的地方原来却有着如此浪漫的面孔。
一座大学城,一个学术殿堂
不仅是我们这些外国人,一提起牛津,便联想起牛津大学,其实,就连英国人甚至是牛津人自己,也不会把牛津郡或牛津市挂在嘴边,而总是把牛津和牛津大学混为一谈。当他们念牛津时,总是抬起头,仰着脸,庄重地念「Ox-Ford」,那个O字浑圆而庄重,以示对学术的尊重和敬意。
牛津有人口约14.5万,在校和其他相关学生约有3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牛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xford)没有本身的校园,而是一个由39所独立的学院(College)和6个大礼堂(Hall)组成的联盟,作为大学的一部分,她提供中心图书馆,实验室和服务,承担教授的薪水,安置教职人员,并通过他们制定课程,组织考试和授予学位,也印刷教授、教师、访问学者每个学期的演讲日程表。而各个学院,则挑选自己的学生并给他们安排指导老师,支付维护他们自己的建筑、图书馆、运动队,传统节目和其他特别的费用,学院本身,有时具有相当可观的财政来源。
牛津大学起源于何时,谁也说不清精确的日期,但是肯定地说,是11世纪发展起来的,和所有欧洲的大学一样,她最初的目的是向牧师教授神学、法律、数学、自然哲学(早期的科学)和修辞学。12世纪,第一所大学建成,王权和教会对大学持支持态度,一批学者被修道院教育上的声望吸引到牛津来,从而开启的大学城的航程。第一次对牛津大学做清晰描述的是1188年,曾在牛津大学做演说的威尔士人杰罗(Gerald)。
在以后的几百年里,富裕的人们陆续在这里建造大学、大礼堂、图书馆等等,他们宏伟而辉煌的建筑改变了牛津十三世纪中期以前的面貌。一开始,大学是分散的社团,学者和教师星罗棋布地租住在镇上,好争论的学者和市民经常发生纷争。1355年,暴乱发生了,持续了三天的争斗导致63名学生死亡,结果是市长锒铛入狱,大学的权威地位得以加强。1410年,大学开始在大会堂(Hall)里修建住所,学者被要求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居住,专心治学。
十四世纪末期,一些大学开始接受年轻的学生,1500年代,到牛津大学接受教育从而开始政治生涯,在上流社会的年轻男子间成为时尚。而今,牛津大学不再只是那些富有的私立学校学子的摇篮,因为有48%的学生来自公立学校和世界各地。近几年,牛津大学也向中国学子敞开了大门,但是进入牛津大学,需要面试,据说面试的问题千奇百怪,所以一些针对中国学生的顾问公司也应运而生,而且费用不菲,大抵需要5000磅左右。
牛津的绝大多数学院都对游客开放,有的需要收费,费用按成人,学生,老年人三个不同的层次收费,成人在5磅左右。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我参观过的大多数学院入口通道的墙上,都贴有近几届毕业生的合影,可少有见到张贴名人的照片,可见他们的不炫耀和务实;在牛津的官方导游指南上,第一页便用粗体字标明:学院欢迎不多嘴(或谦逊)的参观者,又足以见证英国人的沉静和内敛。
想要参观所有的学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想了解整个牛津大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最好的方式是到位于宽街(Broad Street)上的牛津故事展览馆(The Oxford Story),乘坐欧洲最长的室内“黑骑”(dark ride),伴随着马格纳斯富含磁性的解说,在一幕幕历史再现场景,甚至气味中,进行一次牛津探索之旅,亲历牛津大学900年历史的风云变幻,领略牛津的战争与和平,政治的变换与宗教的纷争;和路易斯.卡罗(Lewis Carroll)一同遐想爱丽丝;和埃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共同在牛津上空发现彗星;和科学家一同探索世界和人类的秘密……最后,你还可以在电子触摸屏上,就一些由牛津大学承担研究和开发的世界性课题向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发问。不知不觉中,也感受了几分“学术“的熏陶。
人们说:“—张牛津文凭在手,足以笑傲天下。”可见牛津大学在英国人眼中的声望之高。
牛津大学享誉世界的学术声誉并不是来自于办学规模,而在于它的悠久历史、教育与学术成就,以及办学体制上的特色。
牛津学生听课没有硬行规定,学费也是根据学生会见导师的次数和单独或集体来确定的,但最多是三个学生跟一个导师。艺术和社会科学系的学生每一次接受指导时,都会被要求准备好一份写好的论文。导师制维持的是一种朋友或家人般的学习关系,它不是枯燥的教师和黑板,它必须与草地、河边、茶馆、咖啡厅、饭桌、酒吧、书店或彻夜长谈等相随,这种结合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
鼓励独立地思考和学习是牛津教育的特点,尽管牛津大学一直以艺术教育享誉全球,但目前她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大学,40%的学生都是科学系的。
大学分Michaelmas (冬季学期 ) Hilary(春季学期) Trinity(夏季学期)三个学期,每学期八周。所有的学生至少第一年会被要求住在学院内,通常他们有单人房,这些时间里,他们的出入或会见朋友很少受到约束。学期末,学生们都会外出度假。
三、四个学期后,学生们就要准备考试了,5月底6月初,考试在高街上华美的维多利亚建筑考试学校(Examination School)举行,考试时,学生都要身穿黑白相间的长袍和学位帽,以显示此时的他们只要一接到文凭,便成为了牛津大学的成员而不仅仅是某一学院的学生。考试结束后,神圣而庄严的毕业典礼在晓东宁剧院举行,各种不同学科、不同学位的毕业生身穿不同的礼服、学位帽和鞋子接受仪式。
这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的一座学术殿堂是在如此的一个仙境当中,只有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忘却了小我的私心与杂念,才可能尽情地在科学和艺术的世界里翱翔。
光荣和梦想
牛津大学孕育过四个国王、46个诺贝尔奖得主,25个英国首相,多个国家元首,无数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艺术家,天文学家,宗教领袖的城市。
然而,牛津并没有以此为傲,真正令他们感到自豪的,一个是备受世界儿童喜爱的路易斯.卡罗,另一个是改变了十九世纪牛津面貌,可并不驰名世界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后来被封为纳菲尔德王。16岁时,这个安静、谦逊的小男孩开始自己制造自行车并于1901年在高街48开了一家商店,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开始制造摩托车,1913年,莫里斯制造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铜鼻” 莫里斯牛津(“bullnose” Morris Oxford),其后,他的汽车制造厂在市区的东边建成,其销量从1918年的204辆,到1925年,上升到55,582辆,这个数量是当时英国整个汽车销量的41%,他的成功带动了其他的相关工业,这使得牛津在1936年成为英国最为繁荣和富有的城市。
还有一个是有人爱有人憎的殖民先锋塞西尔.罗德 (Cecil Rhodes),罗德于1853年出生于英格兰,1881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前往南非帮助建立钻石开采公司,罗德西亚(今天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就是以他命名的,在那里,他集聚了巨额财富。1902年他死后,巨额财富一部分留给了奥瑞尔学院(Oriel College),同时,也留给牛津大学作为罗氏奖学金。
他规定,奖学金不仅仅授予优秀的学者,同时也授予那些具有领导才能,运动天才,品德优秀的年轻学子,目的是让这些潜在的世界领袖领略罗德在牛津是受人尊重的,并将牛津的理念带回到他们的家乡。现在每年有大约70位海外的英语国家的学子因获得罗氏奖学金而进入牛津深造,其中美国最多,每年有32位,他们包括篮球明星,参议员,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罗伯特.佩恩.沃伦,歌唱家和电影明星。
这不禁让我感慨万千,当我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我参观过的唯一免费的著名景点)中参观中国馆时,望着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心中直骂“这群强盗”,一腔愤怒无处发泄之余,耳边却回响起我的英国朋友的一句话:“We know how to look after it”(我们懂得如何照顾)。想着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抢掠,没有保存在宏伟的博物馆中,也不知道它们会烟飞灰灭在哪一场战争或灾难中,今天或许我们连见识它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立场上,是不是该感谢他们当初的行为呢?
牛津人乐此不疲地向自己的子民和外国人展示的是他们的艺术。几个世纪里,牛津大学和各学院积累了大量的叹为观止的优秀艺术作品,他们大都是心怀感恩的学生和富裕的人们捐赠的,这些珍贵的财富都收藏在各个博物馆内,如艺术品和古董大多集中在艾希莫林博物馆,还有其他如科学史博物馆,牛津博物馆,皮特河博物馆,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基督教躺画廊,克里奥西缔博物馆,博物学大学博物馆,牛津导览博物馆,市政大厅等。
而牛津人最为享受的是从不落幕的音乐活动,如全年上下,丰富多彩的音乐会,戏剧,独奏会,都会在著名的古老建筑如晓东宁剧院,基督教堂大教堂,霍利威尔音乐室(欧洲最古老的音乐厅)内上演;夏季,牛津管弦乐队会在如画的公园里举行音乐舞会,春、秋季,他们会表演一些高雅的艺术;牛津剧场则呈现从肖恩,莎士比亚,到音乐剧、现代舞台剧、戏剧到儿童剧的各种出色的表演;阿波罗剧院则呈现歌剧、芭蕾、哑剧、音乐剧,大调音乐会。如果有时间,你一定要去看一场音乐剧,体验一回作为牛津人的光荣与自豪。
身为女性,当然会特别关心女学生在牛津的地位,因为至今,英国还有一些只招收男生或者女生的学校。在维多利亚时期,牛津大学对女性有着强烈的偏见,后来,女性通过各种方式逐渐进入到由亨利七世的母亲命名的玛格丽特大礼堂,1878年,这里成立了第一所女子大学,当时只有9个学生,她们在一间秘密的房间里由诗人威廉.沃兹沃斯的侄女伊丽莎白.沃兹沃斯教授。但是,直到1920年,女学生才可以获得学位,而剑桥在1948年才开始给女学生颁发学位。1974年,全男子学院开始向女性敞开了大门,现在44%的牛津学生都是女性。桃乐思.塞耶斯,印迪拉.甘地,玛格丽特.撒切尔等都是牛津杰出的女性。这令我油然升起一种敬意,不仅为牛津,也为自己。
牛津风俗与河流文明
每年五月一日是五朔节(May Morning),早上6点,倾城而出的人们都会集聚在莫德林学院的塔楼下,倾听合唱团的颂歌,随后的狂欢活动包括敲钟,莫里斯舞(Morris),接受春天的祝福,并在市内的咖啡屋或酒吧里享用热乎乎的早餐。
牛津许多的传统起因于牛津大学和水上运动的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旧的市中心位于泰晤士河(在牛津也叫艾希思河)(River Thames or Isis)与查威河(River Cherwell)交汇的地方,从西边顺泰晤士河而下,可以直达伦敦,西边,查威河环抱着郁郁葱葱的水边牧场,1790年开通的牛津运河由北而南,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由内陆到伦敦的工业的需要。当铁路和公路运输发展起来后,运河变成了垂钓者、散步者和船上运动爱好者的乐园。
牛津西边和南边,在泰晤士比较宽阔的地方,是牛津和剑桥一年一度举行划船比赛的地方。
全年上下,泰晤士河都是牛津悠久划船传统的操练场,大学城最重要的两项划船赛事是春季学期举行的,由一年级的新生参加的划船比赛,及夏季学期举行的,由有经验的划手参加的八浆艇比赛,获奖的队被授予“河流之王”(the Head of the River)的称号。牛津南面的佛里(Folly Bridge)桥边,有一间古老的酒馆叫“河流之王”(the Head of the River),门前用吊竿做装饰,我不知道它是否由此而得名。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租乘游艇游览泰晤士河。
如今,牛津,这座神秘而高贵的大学城,不再仅仅是学者和皇室的家园,她正敞开了胸怀,迎接着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学者,学子,商人和游客,高科技可以迅速发展,学术、商贸、运动等各种活动在各个科技贸易区,甚至各个社区,街区里进行着,然而依然不变的是它的那份浪漫,娴静与优雅。
在七月的黄昏
夕阳映照着晚霞,
小船儿似梦地荡漾着前进。
……
岁月在梦幻中流逝,
夕阳在梦幻中西下。
永远流逝不去的是三次探访后留下的热爱与眷念。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