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同辈压力
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现在这一概念还包括同辈(即与自己年龄、地位、所处环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所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尤其在青少年中,来自同辈的压力很难避免。同辈压力的负面影响在于年轻人通常会对不属于他们团体中的人持否定态度。但同辈压力也会有积极作用。
在青少年时期,同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会逐渐超过父母、老师对其的影响。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着或多或少的同辈压力。而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的控制能力较差,其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在同辈压力之下妥协。
教育专家认为,青少年面对同辈压力而出现问题时,其根源更多在于家长没有做好言传身教,没有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同辈压力,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为孩子进行疏解。
青少年时期易受同辈压力影响
最近,刘女士发现上初一的儿子平平一直闷闷不乐,但对原因却一直缄口不言。在刘女士的再三追问下,平平终于说出了让自己感到苦恼的事情:原来平平长得胖胖的,性格非常随和、活泼,和他比较要好的几个男同学就经常开他的玩笑,有时捏捏他的脸蛋,有时会要求他做一些滑稽的动作。开始平平觉得能逗得大家开心,自己也很得意,但慢慢地他发现同伴的行为开始有些变味儿了,更像是对他的嘲笑,而他也不愿意再这样取悦别人。可当他不这样做时,同伴们似乎就不愿意再和他玩了。为了不失去这些朋友,平平只好像往常一样搞些逗乐的把戏,表面上也乐呵呵,但心里很痛苦,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平平所遭遇的就是“同辈压力”,有专家将其解释为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顺应别人的选择。很多孩子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比如因为同伴们都喜欢某个明星,自己不喜欢也要表现出喜欢;再比如自己很喜欢某件衣服,但因为同伴们都说难看,以后再也不穿了。而在当下,对“同辈压力”的解释会更宽泛,如青少年之间的攀比等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以称作同辈压力。
“同辈压力,就是来自于同辈(而非长辈)的精神上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明指出,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很容易摇摆不定,他们往往具有从众、模仿的心理。而且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青少年较易被同辈压力所左右,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爱面子。
同辈压力可能来自物质、身体等多方面
“这种压迫和不安的感觉可能会来自物质、行为方式、身体、学习等多个方面。”洪明解释,如物质方面,调研发现青少年也会互相比房比车比手机等;如行为方式方面,青少年会受到同伴中流行文化的影响;如学习方面,所谓的后进生会有更大的压力;再如身体方面,一些容貌、肢体有缺憾的孩子可能会遭受到同伴的歧视。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教育处副主任赵彬认为,相关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会出现一些苗头。“的确,对学龄后孩子来讲,同伴关系日渐成为最重要的关系,在与同伴相处中,他们会有一些自尊心、虚荣心,尤其男孩子会要求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比如好的手机、山地车等等。”
虽然,很多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比如抽烟、喝酒等,不少都是在同辈压力之下被迫做出的选择。同辈压力带给孩子的影响并非完全是负面影响,比如在一个优秀的群体当中,孩子在压力之下可能会变得更好。
■ 抗“压”指南
√ 正确看待同辈压力
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这件事,同辈压力对孩子来讲是很正常的,就像空气中也存在压力一样,有时孩子也会因此而得到成长。
(胡萍,儿童教育专家)
√ 引导孩子完成自我构建
孩子在同辈压力之下选择妥协,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的自我构建没有做好,所以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家长的言行、看法很重要,因为孩子都是被熏陶出来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
我会教给孩子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儿子上三年级时,几个孩子把墨水弄到了本子上,老师问是谁弄的,那几个孩子都说不知道是谁,并强调不是自己干的。当老师问到我儿子时,因为怕那几个孩子打他,就选择了沉默。老师于是认定是我儿子干的。儿子觉得很委屈,但拍挨打就没有反驳。我想这就是一种同辈压力吧。在那个集体撒谎的压力中,孩子选择了沉默。后来孩子向我求助,我对他说,说谎肯定不对,你怕挨打没有说话,但你没有说谎,这是底线。”
(胡萍,儿童教育专家)
× 给孩子间接施加“同辈压力”
一些孩子的“同辈压力”是家长间接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比如邻居家的孩子练到了钢琴九级,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特长或者是否愿意,也要让孩子练钢琴,或者朋友家孩子学习好,就也要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家长这种粗暴的行为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我们常说,在孩子18岁以前更需被教育的是家长。
(岳文昊,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 不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在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审美、财富观念时,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时,心疼孩子而不愿拒绝,打肿脸充胖子,这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此外,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的交往人群,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朋友观。
(赵彬,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教育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