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的优势显著,但缺陷和风险依然不小。无论是闻之色变的校园毒品,还是美国老师对国际学生背景的陌生,亦或者是近年越发严重的低龄留学市场鱼龙混杂……
这是一个乱世,这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不断涌现的新生办学力量,以及不断尝试新的办学理念,中国家庭的希望无限。
三年前,《我在美国当老师》以美国一线老师的角度披露了美国精英教育优劣势。回国几年期间,低龄留学热潮不断升高,《小别离》电视剧更是掀起一波热议,留学话题已经触及小学生家庭。观察这几年的变化,我深有体会,因此再次提笔,希望从更深、更新的角度来分享美国教育的真实和现状,帮助中国家庭看清楚一个选择的正反面,最大化降低风险,但不是回避风险(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们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不论如何选择,没有哪种教育是完美的。我本人是一位美国教育的受益者,在美国学习和生活15载令我脱胎换骨。所以在我心里,只有感恩,但是我并不盲目。我很幸运从学生和老师的两个角度经历了美国教育,因此非常清楚美国教育的利弊。美国教育的优势很明显,无需多言,今日分享的是四个方面的缺陷和风险。
一、美国老师对国际学生背景陌生
任何学校,最核心竞争力是老师。在美国,了解亚洲和中国的的老师很少,带有偏见和误解的很多,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普遍不熟悉,甚至陌生。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存在历史性的相互丑化,这就是为什么每届美国总统大选,中国总是躺着中枪,而且美国大众普遍不质疑(看来美式的批判性思维是有文化局限的)。
如果家长准备送孩子去美国读中学,在选学校或者选导师的时候,您可以事先了解教师队伍中有多少人曾经在美国之外生活过(不是旅游,也不一定就是中国),有多少老师可以讲熟练外语。这些都是一个学校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的美国教育者,特别是基础教育者,不了解亚洲,那么他们所培养出来的美国学生很难拥有国际视野。国际化人才并不等同美国化,所以在“培养21世纪全球性的人才”的时候,美国中学存在严重不足。
二、校园毒品泛滥
美国学校,不管寄宿还是走读,高中还是大学,名校还是非名校,都存在这个问题,甚至可以说现在几乎没有不存在毒品的学校,只是在渗透程度和校方管理的严格程度上,各学校有所区别。毒品不再是学校问题,而是美国的社会问题。
由于美国靠近南美洲,因此美国轻而易举地成了南美毒品供应商的超级消费者。在美国国内,毒品的消费人群不少来自高收入阶层,私立学校就是这种人群集中的地方,而且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因此毒品在校园也比较容易渗透。
记得自己在美任教期间,就曾经在一个周末晚上值班时亲自发现过一起毒品用药多度事件。当事人在凌晨1点被急救车送往医院,之后再也没有回到学校。(想了解整个故事,请阅读《我在美国当老师》第26章)
三、美国教育严重分层
热剧《小别离》道出了中国家庭的心声,同无数家庭产生高度共鸣。但是《小别离》忽视了一个很大的留学风险,也是很多家庭容易忽视,留学中介回避的,那就是美国教育存在严重分层。
弗吉尼亚州Thomas Jefferson 高中
事实上,美国高中有30%学生中途停学,非裔人群高达50%,不少学校连个人安全都无法保证。美国虽然是创新大国,但是很多学校高度关注标准化考试,根本就不是创新人才的摇篮。
我们印象中的个性化美式教育其实是少部分美国人的教育,比如清华附中的姐妹学校,位于弗吉尼亚州Thomas Jefferson 高中,是美国公立学校的佼佼者,也是中国校长团每年必定访问的对象。宾夕法尼亚州的魔堡私立寄宿高中,是南京外国语的姐妹校,出了多位游泳奥运健将。
在美国的十几年,我亲身经历过“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虽然两者都有毕业生进入藤校,但是教育过程、教育资源以及校园文化相差甚远。我们自认为送孩子去美国读书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家庭千万要切记美国学校分层严重,并非任何美国学校都能保证优质的教育。
四、最大风险:中国是棵摇钱树
相比较于上述的三类缺陷,隐藏最深,影响最广的风险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个现象。从2010年到现在,一个愈演愈烈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把中国群体视为摇钱树(英文:Cash Cow),来华招生的美国中学,鱼龙混杂。
自2005年开始,低龄留美开始萌芽并在短短几年内井喷式发展,中国学生挤爆了美国的寄宿制高中,导致高中的录取门槛堪比常春藤大学(比如初中生托福达100+),更多的中国家庭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于此同时,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更多美国家庭为了节省开支,流向了公立学校,因此美国私立中学的国内市场开始萎缩。走读学校3万美金/年,寄宿学校6万美金/年对绝大美国家庭来讲是奢侈品,原本就有限的消费群体进一步缩小。
一方面是中国家庭需求旺盛,千军万马闯美国;另一方面是美国市场萎靡不振,美国学校浩浩荡荡进军中国。两者相遇,相见恨晚。也就是这种混乱,滋生了不少的问题。
令我深有体会一件事发生在今年7月。我的一位美国校长朋友,也是我共过事的美国上司,今年6月在东海岸一所百年私校上任当校长。这次来华访问几天,并非招生,而是特意到中国进行家访。他是一位热爱教育,踏实做事的教育者。他坦诚过去几年自己学校的中国学生逐年增加,但是学校为国际学生提供的服务令他不满意,他下定决心从他开始改善现状。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案例,但它极具代表性,突显冰山一角。从正面而言,美国的很多教育者是敬业的,善良的;从反面而言,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有些学校急于进入中国市场,联合中介公开收取中国家庭更高的费用。令人失望的是取之于民,却不用之于民。更恶劣的是有意欺骗,比如最近被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所点名的美国旧金山湾区利佛山谷特许预科高中涉嫌欺诈留学生,已被美多个部门调查。
五、中国家庭的希望
话至此,现实看似很悲观,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过去5年,国际化办学在国内蓬勃发展,也逐渐出现标杆性学校。于此同时,也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投资者直接购买美国学校,如2013年办学人大附中的美国分校以及2015年中国买家收购的一家百年历史的纽约高中,嫁接中国教育,想象空间无限。
早在19世纪初期,美国当时财政部长Albert Gallatin 为了弥补哥伦比亚大学对纽约市教育的不足,致力创建了纽约大学。现在的中国,笔者身边就有多位朋友成为人父人母之后,亲自创建学校,既解决自己子女教育问题,又同时创业。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