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故事日记> 谈谈女生低龄留学的特殊境况

中国的留学潮正呈现出低龄化和平民化的特点,留学中介服务也越来越红火。但传统的中介机构是以销售为王道。对于造假,大家都心知肚明。部分中介会在抽屉里藏着秘密——做国外学校的代理。如果全部依赖这些中介,所谓留学,只是实现了地理的“位移”而已。今天我们谈谈留学这件事。

口述 | 庞博

采访 | 罗洁琪

我是专业做留学咨询规划的,每年只接受100名学生,而且必须是女生。

为什么仅仅是针对女生呢?这源自于我自己留学生活中的一次触动。2011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去了牛津大学读国际和比较教育学的硕士学位。因为一直关注性别教育,有一天我走进牛津大学的医疗所,翻看性知识的手册,以及避孕措施的宣传,并和一位医生闲聊。让我颇为震惊的是,她提到,在牛津大学堕胎的人群中,中国女生占很大的比例。我发现,在国内大众眼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最幸运,最优秀的女孩,其中一部分人却在身心健康上存在问题,而且十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这些了解,促使我更加关注女性在海外留学中的生存状态。女性的情感需求更强烈,在留学时特别容易孤独,更容易受到情感困扰。部分女生缺乏独立性和自我认识,出国前,并不明白自己未来要干什么,对所读的专业也了解不够。而很多家长也不了解国外学校情况,只关注学校排名,操心留学会不会耽误谈婚论嫁。家很遥远,仅仅靠电话和视频交流,家长也未必理解,就算无助,她们中的很多也选择隐瞒。

去年,我有个学生,是舞蹈演员。在社交活动中,她容易害羞,只要超过三个人,她就不知道说什么好,静静地窝在一个角落,不说话。可是,她是舞台上的佼佼者,在舞台上表演,或者看电影的时候,她才能尽情放纵自己的热情和想象力。她热爱看电影,而且喜欢看情色片,对于人体的线条有天然的敏感。从小到大,她偷偷存钱买电影谍,偷偷地躲在被窝里看。高中的时候,她妈妈才发现她的房间里存了几大箱子,三四百张电影谍。她梦想着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可是,她本科的专业是传播学。大三那年,她决定出国留学,学电影。但所有人都劝她继续申请传播学的研究生,因为电影专业的申请对背景要求极高,非科班出身的学生申请非常冒险。

她退缩了,想妥协。我听了这个故事后,鼓励她,“为什么不申请电影专业呢?既然热爱,为什么不选择呢?” 然后我们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充分交流和准备。

一年后,伦敦大学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的电影和纪录片专业都给她发来了录取信。

第一次咨询面谈,很多女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她们会说,“我没有特别讨厌的专业,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什么都行”。我和她们反复交谈,最终会发现,讲到某类话题的时候,她们的眼光会突然发亮,说话变得多起来。很多女生会跨专业申请,男生往往会坚持一个专业,可是,在多元化选择面前,很多女生显得手足无措,“我该怎么申请,会不会很没底气?”在这个犹豫和不自信的阶段,需要人帮助她发现自我。

这种状况可部分归因于国内家庭和学校、社会环境对女生的培养方式。国内学校的培育模式是填鸭式为主,不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公众表达,社会锻炼的机会也偏少。女生一般申请文科、商科和艺术类专业。在这些领域,学生必须要精彩地展现自己,勇于表达不同意见,这是学术优异的因素之一。可是,很多中国女生表现出明显的劣势。男生一般申请计算机和工程类专业,不大受限于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

在留学方面,很多父母没有经验和常识,也不会尊重女孩子的真实心愿,要么手足无措,要么很强势地要求我们保证能申请到排名靠前的大学专业。这个时候,女生就要面临人生第一次自我选择的困境。相比于男生,女生未来就业的薪资压力较小,其实有更多的机会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尊重内心的向往。可是,多项选择,反而让有些人感到迷茫。自我认知,尊重内心是女生出国留学前一个必修课,十分重要,做得好,才能免却出国后的困扰。如果出国后才发现不合适,再改变就十分困难,耽误了时间,也耽误了金钱和机会。

另外,女生在考虑留学时,会更加顾虑婚恋的问题,担心成为“剩女”。很多人会因为这个原因不出国,或者选择去读时间短一点的硕士学位。或者,她们会紧紧抓住本科的男朋友,也容易在国外因为情感孤独,陷于很糟糕的男女关系。

这些就是女生的特殊境况。

我从英国毕业回国后在北大工作,陆续有师弟师妹来找我,咨询留学申请的事情,很多人对自己找到的中介很不满意,“收了很多钱,可是仅仅是按照模板做文书,很难起到咨询和辅导的作用”。于是,我开始帮他们做较全面的出国规划。2013年,我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女性国际教育机构。我引入牛津大学的教育理念,建立海外导师制,希望能帮助她们找到留学的意义和方向。

我从一开始就决定,绝对不能做得像国内传统留学机构那样。

传统的中介机构是以销售为王道。有的中介在校园宣讲、贴海报,大规模地营销,承诺客户。一旦签订合同,完成了销售提成,学生就被转移给辅导老师。在这个环节,很多机构都舍不得投入资金,雇请合适的导师。甚至,为了节省成本,就把文书写作这部分,外包出去。承接外包的人,一般是海外的留学生或者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时间和申请人细聊,不了解背景;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准备材料,也想省心。于是,中介就根据申请人填写的信息采集表,进行千篇一律的包装。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造假,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相互配合的,编造个人背景,实习经历,甚至伪造成绩单。国外没有严格的防伪审查机制,最近几年,中国的造假材料才慢慢被识别。所以,这些行为给社会公众造成中介普遍是造假工厂的印象,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工厂用各种零件包装学生,个人陈述、推荐信、研究计划等都有固定的模板。在流水线的终端,是排名靠前的学校,能赚钱的专业。由于实际能力不强,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学生很盲目地出去留学。渐渐地,他们可能会丧失了寻找兴趣的愿望,变得无所谓,吃喝玩乐,混金字招牌。很多人以为,那是文化冲击,学生迷失,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在申请的过程缺乏自主性和真实性。

部分中介会在抽屉里藏着秘密——做国外学校的代理,他们对学生承诺“保底服务”,甚至“零中介费”,保证申请上某些学校。其实他们和那些学校已经有代理协议。由于中国的留学潮已经“平民化”,国外的学校也想吸引有购买力的中国学生。国外有很多“很水的学校”。即便著名的大学,也有“很水的项目”。在美国,除了“常青藤”或者Top30,在英国,除了Top5,很多学校都有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国际项目。有些项目的录取条件比较低,大部分学生都是中国人。我见过一个国际项目,除了一个印度学生,其他都是中国的学生。中介把国内成绩不好,高考无望的学生直接输送出去,同时收取学生的中介费和国外学校的学费提成。有的学生英语不好,不了解这些项目,信息上全部依赖中介,所谓留学,并无具体目标和兴趣,只是实现了地理的“位移”而已。

还有的中介机构会区分重点客户和非重点客户。对于优质的生源,能出“战绩”的,有利于宣传的,他们就配备好的教师,否则就找个保底的学校,直接送出去。

但无论是哪种留学中介服务,如今都置身于一个快速增长,人数庞大的留学热潮里。快速增长的数据往往掩盖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这需要学生擦亮眼睛,找到高质量的服务。

最近几年,留学潮呈现出低龄化和平民化的特点。我记得有一个针对“高净值人士”(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家庭留学意愿的调查数据,在不同的年龄段送子女出去留学,按照比例最大的依次排列,有30%以上接受调查的家庭认为,希望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出去留学,排在第二位的是,最好在本科阶段出去留学,第三是初中,其次是小学,第五才是研究生阶段。这说明,事业成功的父母更愿意让小孩早点出国。

低龄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几点是,本科毕业后在国外取得硕士毕业的海归已经不再吃香,在薪酬上不会有明显优势,甚至要退回到二线城市才能找到有竞争力的工作。中国学区房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在投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家庭宁愿把钱投资在留学或者移民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早点出国,在语言上更有优势,更能融入西方的文化,能成为第一代移民。中国家庭的教育购买力很强,而且精英家庭有国际化的视野,把主要的资金放在孩子的教育上,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了。

但是,我很担忧低龄化的现象,不是所有小孩都适合低龄留学,除非家长铁了心,让孩子一辈子都在国外生活。当孩子的性格还没定型就去国外,会隔离对自己母文化的认同,对身份的认同。缺乏这些认同,就去了国外,会很游离、甚至痛苦。而且,在国外的低龄学生,在处理社会的性和软毒品的诱惑,交友方面,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孤立无援,容易导致辍学,抑郁,甚至自杀。

不过,我非常支持留学平民化,大众化,如果家庭没有经济实力,可以申请各种国家的留学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很支持学生出国,在本科阶段就有交换生项目。甚至在高中阶段,就有中外交流项目,还有各种海外科研项目,夏令营等。我所看到的,出国和没出国的学生,差异真的很大。从比例上来说,往往是出过国的学生更加自信,更有国际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包容差异性文化,包容自己,勇敢追求自我。

当然,出国之后,不见得就能达成最初的梦想。可以说,留学也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甚至让人对未来更加迷茫。留学生活和朋友圈里晒出来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和美剧的情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独立克服很多困难,甚至有很多人因为成绩不达标、作弊,精神上抑郁,无法适应国外的环境,被劝退学。

但是,如果你在国外能获得广阔的视野和多元化的价值观,也许回国后,就有能力质疑国内唯一的生活主题——“买房,结婚,生孩子”。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