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获得IB满分的学生丁静雯,居然只有16岁。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丁静雯的满分秘笈吧!
满分秘笈之一:美籍华裔的语言优势
和中国学生相比,出生在美国的丁静雯,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而语言问题,正是IB课程的第一要点。
从出生开始,丁静雯的父母亲一直和她说中文,但她和姐姐之间说英文。从幼稚园开始,她便一直浸润在英语环境之中。在复旦附中国际部,除了和中文老师交流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外籍老师交流几乎都使用英文。
复旦附中国际部采用小班化授课,初高中部每班不超过20人,丁静雯所在的IB班只有12人,课堂多采用“圆桌讨论”形式,这种启发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大量时间用英文讨论发言。
为什么语言能力对于IB课程如此重要?
复旦附中国际部主任杨永珍解释说,IB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英文能力,不仅是因为语言考试的需要,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若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会限制一个人的思考,影响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同时会影响自己思想的表达与传递,因此,计划入读IB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她举例说,丁静雯选择的是“经济学”高难度课程,在为期2年时间里,她需要完成240课时的“经济学”课程学习。平均每周上6节“经济学课”,每节40分钟,除了应对最后的毕业考试,她还需要在撰写3篇经济学论文。这些论文由学校老师按照国际文凭组织的规则评分,由IB制定的考官做最终评判,这些论文占经济学成绩的20%。
同样的,丁静雯选择的英语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均需要用英文完成论文与实验报告,如果英语能力高,写出来的文章会比较流畅,表达地道,还可以避免学生因为语言转换带来的思维障碍。
杨永珍告诉记者,IB学生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考完试后,放下笔,大力的“甩甩手”。原因就是IB考试题“题量大,时间紧”,要求描述、分析、解释的题目特别多,包括理科考试也是这样,学生在考试结束后觉得手臂发酸,手指发胀也是经常的事。
满分秘笈之二:抄笔记+“照相机记忆”
丁静雯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复习方法:反复抄笔记,深化记忆,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在复旦附中就读的四年,不算课堂笔记,她已累积拥有10本写满字的复习笔记。
在复习迎考期间,她的同学通常采用画思维导图,通过形象记忆等方法来记知识点。但丁静雯的方法显得特别传统。上课时,她把课堂笔记完整记录下来,当中有一些留白处,用于记录备注。考前复习期间,她会把课堂笔记全封不动重新抄录在一本A5大小的笔记录里,字写的很小,密密麻麻,但很干净。
每次写完两页纸,她会沉下心来,十分专注地对着那两页纸,默默地看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时间。神奇的是,她可以一字不差,记住纸上的所有内容。“我就是用这种‘照相机记忆功能’来复习的,可以记住每一个字的位置。这个方法对背诵物理、化学的知识点定义,以及经济学理论非常有用。”她告诉记者。话毕,她还拿采访桌旁边的一张广告纸做了示范,详细阐释了她的记忆步骤。
这让记者想到了一种名为“记忆宫殿”的记忆力训练方法。据说,接受宫殿记忆法训练的人,可以快速记住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长久的储存。记忆过程中,它把大脑想象成一个宫殿,有很多间房子,每个房间有很多格子,这样把需要记忆的东西都放在里面,同时通过生动的联想,达到记忆的目的。
丁静雯表示说,她的“照相机记忆”更多是一种自然反应,并没有特意接受类似的训练。而她的父亲在十多岁时也有相同的超强记忆能力,只是到18岁之后就慢慢退化消失了。
在英国,曾有一位35岁的自闭症画家有天乘坐直升机,在纽约上空飞行了20分钟。回到地面后,就凭记忆将面积305平方英里的纽约市全景绘制到了一张5.8米长的画布上。当记者告诉丁静雯这则几年前听说的报道后,她连忙谦虚地表示:“我的能力远不如他。”
丁静雯表示,“照相机记忆”功能也并非每时每刻都灵验。
由于每次考试前,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抄写笔记。就读12年级时,她每周平均有三四天,要复习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这导致她睡眠不足,白天也总犯困,复习效率变低,“照相机记忆”功能变得不太好使了。
另外,“照相机记忆”必须配合自己的笔记,才能奏效。2014年1月,丁静雯参与学校安排的第一次IB模拟考试。由于之前忙于申请美国大学和参加SAT2的考试,让她十分疲累。为了节省时间,她采用网络上流传的IB科目笔记进行直接背诵记忆,而没有重抄自己的课堂笔记。结果那次考试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6门科目考试中,她的4门科目获得7分满分,2门科目获得6分。
满分秘笈之三:“超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写论文时有话可说”
复旦附中国际部主任杨永珍表示,IB课程的精华之处,在于它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就是IB课程近些年在全球开始流行的原因。它也符合了信息爆炸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成为什么都能思考,而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人。
在课程设置上,复旦附中国际部从9年级和10年级就开始提供类似英国IGCSE的课程,开设各种门类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对基础学科都有所涉及,然后在11和12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擅长,针对性的选择6门课继续学习。比如丁静雯在10年级已经上过一整年的“经济学”,每周四节课,每节40分钟。11和12年级她就选择了“经济学”高水平课程。
在杨永珍看来,丁静雯的独立钻研精神,以及扎实的独立研究能力,这才是她取得IB满分的主要原因。
杨永珍总结说:IB成绩想要获得高分,尤其是在TOK(知识理论)和EE(拓展性论文)项目上获得3分满分,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语言能力。
2)对学科知识的深加工能力与学科概念的理解力。
2)批判性思维与独立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
丁静雯选择的EE(拓展性论文)是针对“英文文学”科目的书评。“不能选择太常见或者太经典的书。阅卷老师会产生审美疲劳。”她分析说,在11和12年级IB“英文文学”科目的学习中,文学老师曾带领学生精读过大约10本文学书,但她从来没想过从中挑一本写书评,“老师都教过了,就不是独立研究了。”
当时,她找来英语名著《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进行研究。这部作品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最为浪漫、也最为乐观的一部小说。相比其他英文著作,它的名字并不被经常提及。
在此之前,她还初步研究过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及英国作家司各特最出名的小说《艾凡赫》。通过研究比较,她发现《德伯家的苔丝》的单词很难,《艾凡赫》太长,《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相对简单,也容易抓主题,容易写出彩。
TOK(知识理论)考试分为两部分:口试部分是让学生就一个感兴趣的论题进行阐述展示;论文部分是在国际文凭组织给定的6个问题中,选择一题撰写一篇小论文。相比拓展性论文,TOK更强调“融合”,学生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问题研究能力。
当初,丁静雯选择的是第四题:
“That which is accepted as knowledge today is sometimes discardedtomorrow"
Consider the knowledge issues raised bythis statement in two areas of knowledge。
“6道题目中,有一些比较抽象,有一些比较简单。结果,班级里一共12名学生,9名都选择了这道题目。”丁静雯回忆说。
她用1408个单词完成了这篇小论文。论文中,她把之前课堂上所学的数学和化学课知识结合起来,用一些例子,阐述她的观点。记者浏览过这篇文章,发现她回答的很巧妙,没有正面回答哪些现有的知识会在明日淘汰。
具有丰富的IB化学任教学经验的杨永珍在看过丁静雯的论文后也表示,丁静雯的思路清晰,化学部分通过阐释原子模型的发展过程,得出结论:”知识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撰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丁静雯完全是通常自己思考来回答问题,期间并未向任何数学和化学老师寻找指导和帮助。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