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3年9月成为一名寄宿高中9年级学生的。回想自己的高申经历,至今还一幕幕呈现在眼前。从我决定要出国读高中到拿到Offer,前后经历了近9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失落、有苦闷,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一家曾为高申而爆发的激烈争吵。还好,这一切都过去了,高申之路让我最终学到了自信、容忍和坚韧。虽然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已经摸清了要申请美国顶级高中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例如除了分数以外的各种课外活动等,但是申请美国顶级高中绝不像是划掉清单上的所有项目那样简单,而是要找出自己独特的亮点,要有自己的故事。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入学后前几个月的感受。
神秘的寄宿生“过渡”项目
我们学校为了让所有的新生都能尽快适应新的寄宿环境,无偿提供了一个为期两周的“过渡”项目。它的目的是让新生利用这两周的时间在模拟环境中熟悉课业学习和作息时间,老师每天都会按照平时上课的标准留作业。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美国高中用近百年的时间逐渐完善出的这样一套关爱、呵护新生的程序,充分体现了美国高中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这个项目是为了让新生在陌生环境里尽快交到自己的朋友,我就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认识了许多朋友。能够结交新朋友,这对于一个不到15的我来讲是何等的重要,它大大消除了我对新环境的恐惧和不安,我也因此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开始爱上了我的学校。虽然是“过渡”项目,但是所有课业要求和作息时间都是按照正式开学以后的标准来制定的,唯一跟平时不同的是晚上不用熄灯。每天上6节课,每节课大约有40分钟的作业。课业量之大对于我们这些新生来讲的确有些不适应。几乎所有的学生为了赶作业都要挑灯夜战,有些还要第二天早起继续赶作业。如果觉得到美国读高中要比国内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高中的课业压力一点都不比中国少,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寄宿高中选课忙
每七个新生一组指派一位辅导员,这名辅导员会一直跟随我们直到高中毕业。我的辅导员是我们学校招生办分管奖学金的总监,一个1米9的大个子。他的老婆、孩子和一只非常温顺的狗都跟我们住在一起,这也是寄宿高中的一大特点,有很多老师都住在校园里。我们有任何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找辅导员,他的角色相当于父母。我的父母有任何问题也是要先联系他,所有事无巨细的事情他都管,我们和他的关系更像家人而不是老师。例如,我的朋友要去波士顿的城里打疫苗,只要他有时间就会亲自带着去。
虽然学校在说明里会提示选课一定要选好,否则会影响你的大学申请。在我看来,对于9年级第一学期的新生来讲,自由选课的可能性并不大,一般学校对新生都有硬性规定。例如我们学校9年级必修的课有英文、历史、数学、物理和第二外语,还要修一些音乐和美术方面的课程。只有到了10年级才有更多的选择,这个时候需要把以后3年的课程都排好,这些课程都是一环扣一环的,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想学的课修不了。我在来学校之前已经知道自己大概要选的课程,但是让很多中国学生纠结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在哪个Level。由于中国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教育体制,通常很多人都会在选什么Level的课程上不知所措。例如数学,我需要在学校做了测试以后才知道到底要选哪一个Level的课。这里的课程一般分为普通班和荣誉班,也就是在国内常见的普通班和实验班,有些学校可以在入学前在网上做测评,有些是要到了学校再做。通常不用太担心,如果刚开始选的Level不适合你,可以跟自己的辅导员说,他们可以帮忙跟管课程规划的人说,如果你要换的课有空位那就没问题,如果没有那就只能等下学期了。
反思短板
千万不要以为SSAT和TOEFL高分就说明自己英语水平很高,其实跟你将要面临的挑战还差得远呢。众所周知,SSAT和TOEFL的高分实际是“刷”出来的,更何况中国学生又善于考试。高分只能说你的英语还可以,有应付在高中学习的基本技能,然而这离学校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周围就有SSAT考2300分以上,来到美国第二个月就开始在宿舍里哭的朋友,主要是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写出一篇老师要求的作文,用了比别人多数倍的时间,最后老师一句“这不是我想要的”就全盘否定。
我们的作业基本都是各种不同的报告,就连数学也不例外。先不说写作量的大小,要写好一篇报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然后归纳总结,有的老师明确规定不能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基本上我们的作文都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还要对在作文中阐明的观点逐一进行论证。其次就是报告的种类之多,估计连国内的大学生都很难驾驭,所以有好的英文写作基础是留学之前必须要准备的。
然而光有这些还不够,中国学生另一个短板是课上发言。美国的批判式思维模式其中包含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发言,虽然不同的老师评分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课上发言一定会在平时成绩里占到一定的比重。因为上课发言是大多数美国顶级高中都采用的讨论行教学方法(the Harkness Table Method)。老师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背后蕴含的丰富理念是说老师不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同时学生有权利反驳老师的观点。这种以学生讨论为主的上课模式对我来说很新颖,因此在课堂上发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些课三分之一的成绩是从课堂发言来评判的。这种模式对于美国本土学生不算什么,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这种培训,可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想要放下语言的包袱畅所欲言可没那么容易。从老师的角度来讲,学生上课时的发言是唯一能够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方式,更何况老师寻找的不仅是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更是学生积极提问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