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田华(Richard),硕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 MSCF(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ational Finance),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 Richard的经历非常丰富,在本科期间他便先后在六个不同行业实习,在从CMU毕业之后,实现了自己做交易员的职业目标。来看看学霸是如何解读美国的金融工程专业:
金融工程留学申请
金融工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工程专业的技术应于与金融当中。硕士申请材料包括:成绩单、简历和PS、GRE托福、推荐信。转换成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便是:专业课、实习和英语。
我产生读金工的想法是在大三下学期,当时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交换,读的是经济学,成绩不错,有四位教授都愿意给我写推荐信。其实我一直都比较学术,所以虽然是金融专业,本科期间我学了很多数学、统计、以及一些博士生的经济学课,可以说是阴差阳错地为申金工做好了准备。
在大三暑假,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在券商或咨询公司做实习,很厉害的同学有的去香港投行做实习,而我由于不太想做投资银行业务,选择了去新加坡国立大学做一个风险管理的研究项目,这个经历和金融工程可以说是非常匹配的,我在新加坡期间也接触到了很多金工方面专业人士,从而确定了申请金工硕士这条路。
回到金工,申请所需要的专业课储备有四大类,及数学、统计、编程、金融。前三项均为必备,最后一项金融背景非必需。原因是数理基础扎实的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相对轻松,同时金融工程这一领域也并不需要很多传统的金融知识。
传统金融就是投资银行业务,比较无聊,一般都是工作时间很长,要做很多ppt看财务报表,参加路演等等,在我个人看来没有什么挑战性也没有意思。当然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且做投资银行业务一样可以年薪百万。
所以我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前三年里学了不少数学、统计和编程的课程,否则申请金工会很吃力。具体到课程内容,数学要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随机过程(选修),统计至少一门数理统计课、掌握一个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要会C/C++,金融类可以修如金融衍生品或者固定收益等相关课程。
课程介绍完,接下来是实习,这个对理工科背景的同学非常重要,因为申请的时候需要给申请委员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story,及我为什么想学金融工程,以及你们为什么选择我。我们可暂且称之为motivation和competency。刚才专业课储备属于competency,而实习对两个要素均有加分。
我在本科期间总共做了六份实习,从大一暑假就开始做,先是在互联网公司,然后是咨询公司,再到新加坡做量化研究,也在券商做过股票研究。经历比较杂,说直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但是事后回头看,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通过每个实习,我得意了解不同的行业,从而至少可以明确这个行业我是否喜欢,从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
所以建议大家有机会多去并且尽早去企业里面锻炼,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只要不是励志做教授,总有一天我们要走出学校。
回到申请,理工课同学通过实习既可以了解金融工程这个领域,也可以在申请是提到是实习激发了自己对金融工程的兴趣。国外学校挑选学生的主要指标是看其毕业后找工作的潜质,因此实习经历和学术能力同等重要。国内相关实习岗位有:券商或基金的金融工程、量化研究、固定收益、衍生品等部门。
然后是推荐信需要3封,分别来自教授或实习领导,最好是2+1或者1+2,证明你既有学术能力又有工作经验,文武双全。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有海外交换的经历,如果能拿到海外教授的推荐信就更好了。我大三时去了加州伯克利交换时拿到了4封推荐信,两封用于金工两封用于经济phd申请。
国外学校很清楚国内老师的推荐信都是学生自己写的,一看就能看出来。而在国外,推荐信是决不会给学生看的,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教授在学术圈的威信。这里引用一个约翰纳什的例子,纳什在普林斯顿读数学phd时开创了game theory,如今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大分支,纳什凭借此贡献获得了94年诺贝尔奖。
下面给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当初纳什申请phd时教授写的推荐信
最后一项,英语,GRE quant最好满分,作文3.5以上,托福100以上,口语20以上,这些都是硬性要求。另外有半数的金工项目会安排面试,所以英语口语非常重要。有机会出国锻炼一下最好,我出国交换前考托福口语22,回来后考就提高到24,还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算是中规中矩地介绍了金工申请的相关内容,最后简单讲讲申请经验。金工的申请非常标准化,由于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因此各方面的储备都要有,不能有短板,成绩、实习、口语、对金融市场的理解都不能少。看似比较繁杂,但其实是申请任何专业都应具备的素质。从某种角度讲这些素质也是找到好工作所必须的,我在一会儿会再提到。
在排名第一的CMU MSCF项目里学习是怎样一番体验?
相比于金融硕士而言,金融工程是非常不水的专业,课程涉及了刚才提到的数学、统计、编程、金融四大类。金工项目在美国大学里多设于理学院或者商学院下,美国排名前几名的学校有:CMU、哥大、NYU、伯克利、斯坦福、巴鲁商学院,CMU常年排名第一,可以说是公认的最好的金工项目,但是就录取学生的水平来讲这几所学校都在伯仲之间,能拿到任何一个学校的offer都是非常不错的。
我选择CMU主要是因为职业兴趣在交易员这一块,CMU在这方面的资源最好,其他几个学校学生毕业后能到华尔街做交易员的极少。CMU的项目历史悠久,出来的很多校友现在在街上做交易员,所以我们才能有工作机会。而其他学校,比如哥大,由于每年毕业学生太多太杂了,无法建立起像CMU这样一套薪火相传的体系。
而且CMU有两个校区,纽约和匹兹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两校区上课无缝衔接,求职季还会直接邀请各金融机构到我们位于华尔街旁的校区举行面试。我们的项目可以说覆盖了所有美国以及香港的工作机会,只要学生不是太差、对工作不挑,基本可以保证国际大投行的offer。
下图为某一年找工作数据,可以看到光纽约高盛就有7个人去,用神跳板来形容应该不为过吧
大多金工硕士都是一年半的项目,三个学期,其中第一年暑假用来做暑期实习,第二年12月毕业,之后全职工作大约在来年2月份开始。课程基本上是先复习一下本科所学的数理编程等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入金融工程的相关知识,例如对衍生品定价,设计套利策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等。
这些课程大都是就业导向型的,也就是说是将来的工作中要经常用到的知识,和本科的水课完全不一样,找工作时很多公司都会在面试当中问到这些知识。就我这一届学生来看,工作找的好的同学基本都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很多课程会有group project和presentation,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找工作服务。
我个人因为本科期间学习还算比较努力,读硕士时就比较轻松了,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旅游、体验生活上面。金融工作大多压力大枯燥乏味,在我看来能够自我调整、始终保持乐观心态的人才是真正的大神。
找工作上有哪些经历和技巧?
找实习和全职工作可以说是金工硕士中最关键的一环,和之前的两个环节不同的是,找工作没有固定标准,所以我会更多的讲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感受,有不同意的观点欢迎之后私下讨论交流。
首先,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工作地点主要是纽约、芝加哥、香港、新加坡,当然可以回国工作,只是这样学校的就业资源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拿CMU和清华相比,CMU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学校会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美国学校把帮学生顺利找到工作视为项目成功的标准,这些校友多年后又会给学校提供工作机会,就是这样构成一个生态链。
清华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了,但是学生就业依然没人管,毕竟学生太多了顾不过来,交的那点学费也没法激励教学办去帮学生找工作。
说到第一年的暑期实习,我认为这个实习比全职工作还要重要,因为好的实习大都会有return offer的机会,毕业后便可直接入职,这样就不用再辛苦找全职工作了,我从入学的第一天便开始为申请实习做准备。
对金工学生对口的职位有三大类,trading、quant和risk。Trading指的是二级市场中的交易员,也就是我现在在做的工作,在金融领域可以算是高级白领,属于前台工作,直接为公司创造收益,工资高,缺点是压力大、风险大、工作不稳定。
Quant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宽客,它涉及的工作主要是建模,属于中后台,由于数理功底好以及交流上的劣势,大量中国人在华尔街做的都是quant职位,当然厉害的quant最终可以成为杰出的基金经理,他们通过量化的方法预测产品的价格、制定交易策略。所以quant的优点是较稳定,能力强的话以后可以挣很多钱,缺点是大多数quant需要做繁杂的后台数据处理工作,做策略相关的quant很少,竞争也很激烈。
第三类是risk,由于金融危机给华尔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美国金融机构现在对risk格外重视,工作内容主要是衡量公司可能遭受的损失。Risk比较适合女生,主要原因是需要注重细节以及与不同部门沟通的能力,工作比较稳定,style较好,收入不错,缺点是属于中后台,不直接产生收益。
我选择做trader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当然还是希望在华尔街做前台工作,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Trader既需要出众的沟通能力,又需要对市场的了解和快速做出判断的能力。如果拿游戏来打比方,可以说是非常刺激好玩。后面我会单独来讨论
接下来讲讲找工作的经验,首先口语最重要,毕竟是在美国找工作,我身边的中国同学至少三分之一都有工作交流的障碍,这直接导致面试失利。其次是quant能力,及数学、统计、编程能力,不仅仅课上知识要学好,课下还有公认比较好的两三本面试书需要刷几遍,这些都是硬实力也就是technical skills,没什么好说的,偷懒耍小聪明肯定过不了面试,因为说到底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靠的还是硬实力:擅长编程,交流无障碍。
在这之后就是networking以及面试技巧了。在美国找工作,和校友搞好关系是关键,很可能校友就是你的面试官。在申请工作时叫提交简历和cover letter,简历主要写你的学历和实习经历,社工就不要写了实在是不专业,另外强烈建议写上英文名,外国人不会念中文。Cover letter上面要写你为什么想申这个职位以及有什么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在cover letter中提到你认识哪位校友,基本上可以轻松拿到面试。找校友可以先从linkedin开始,然后是发邮件打电话,之后进一步约见面聊天。
这是中国学生的一大短板,在一开始我也对networking不太积极,后来提高的办法是将重点放在向校友询问工作内容上,而不是与陌生人说话。简单来讲,这是一个business relationship,而不是简单地坐下来喝茶聊天。所以只要将谈话当成是面试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对方也会明白你不只是在扯淡,而是真的对工作内容感兴趣。
当然如果有中国校友的话就简单多了,但是像我找的trader职位,在美国做trader的中国人非常少,大都还是找老外聊,这就更加要求口语过硬了。我当时练习的方法就是读wall street journal和经济学人,练口语的同时还了解了国际上的金融动态,networking时也会很容易找到很多话题。
至于面试技巧,首先肯定是要把自我介绍练熟,要控制在30秒左右,要背熟但是又不能让面试官看出来,其中从学校、专业,到实习经历,再到个人兴趣,最后以对申请的工作感兴趣结尾,当然没有固定的套路,目的是让面试官对你产生兴趣,这和中文交流技巧是一样的,大家应该都明白。
除了自我介绍,还要对一些behavioral questions事先准备好答案。例如why me, why this job, career goal, strength and weakness, biggest challenge等等。我建议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贴在墙上,这样电话面试的时候非常方便看,贴得满满一面墙也会感觉很自信。
针对不同的职位(trading、quant、risk)要设计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答案,因为这些职位所要求的特质经常是相反的,例如trading要求反应快,而quant要求具有做长期project的能力。找工作当然还是要广撒网,准备多种职位类型的面试,千万不要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大牛除外)。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在比较这些工作哪个好哪个不好,但是事实是往往并没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不同工作在刚开始的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不同。
谈谈做trading这个行业的感受
我的第一年暑期实习是在花旗银行香港做的,部门是销售交易部,也就是sales & trading,之所以去香港是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拿到了offer,那时美国的面试基本还没有开始,而我也觉得香港的机会很不错,由于中国人在华尔街做front office的机会很少,香港投行交易部被很多有志于做trading同学的首选。
我在实习阶段表现很不错,由于有金工的学历,我在实习期间完成了一些其他实习生不太擅长的项目,并顺利拿到了return offer。本来已经准备毕业后去香港工作了,但是第三个学期开学后我还是无法放弃自己的美国梦,于是放弃了回香港的机会重新开始找工作。
在美国做trader的机会不多,因为trader还是一个很依靠沟通能力同时不那么依靠quant能力的职位,所以我很幸运能够找到我最理想的工作。看似我在找实习和全职时都很明确我就是要做trading,其实我在大学时期一直都是很迷茫的,在本科期间也做了各种各样的实习。
我在清华时的三位室友都找到了各自的兴趣,做学术、创业、做游戏,我的同班同学去了投行、私募,各不相同。在这种环境下压力是巨大的,选择很多,只有通过去尝试才能明白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说这些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确定career goal很难,在尚未确定之前还是广撒网为好。我自己当然是trader的脑残粉,但并不想给大家一个非trader不做的概念,这绝对是错误的。
回到trader,大家可能会从论坛上看到各种交易员的故事,有好的也有坏的,其实交易员也有很多种,例如中国股市的散户们人人都是交易员,大家往往不做长期价值投资,而是短期投机,这就是一种交易员。我的职位准确地说是做市商,主要职务是给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市场的顺利运转,可以说是一种好的交易员哈。
非常酷炫,每个交易员基本都有6到8个电脑屏幕,要看各个市场和产品的价格,交易员面前还有一部高级电话机,每个按钮连到不同的经纪人,随时都有电话打进打出。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个MD(及董事总经理,投行里的最高头衔)给我们分享经验,他说当他第一脚踏上trading floor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这里就是他一生的归宿了,此话不假,我也有相同的感受。
做交易员需要的基本特质,首先是反应能力,对市场的快速判断,要知道利润和损失往往只在几秒钟之间。其次,专业的交易员并不是今天看好中国股市就买,明天看跌就卖的,一个必须的能力是对风险的掌控,就像打德州扑克一样,输赢的关键不在赢的牌局赢多少,而是输的时候怎样降低损失。最后我认为才是看这个人是否很强势,喜欢冒险,喜欢出风头。
所以那些天天把交易员挂在嘴边的人其实都不适合当交易员(纯属个人观点)。我为什么喜欢做交易员呢?最大的原因我觉得是挑战,交易员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工作,需要上面所提到的那些特点而且要十分注重细节,这里的注重细节和花时间把ppt改得很漂亮或者把代码写得很标准是不一样的,它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对各项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一旦做不好的话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我猜测这也是一些交易员趾高气昂的原因,因为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向外界释放出来吧。
而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聪明的交易员和其他岗位上优秀的人一样,能够从容地应对自己的工作,依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储备和行业经验,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最后最后,讲讲在美国的工作与生活情况。我非常喜欢美国,所以就说说这里的好吧,当然国内的美食,家人,朋友都是这边永远不能比的。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公平、简单,就业机会公平,人际关系简单。
像上面提到的,我们中国学生到美国念两年书都能不费力地进纽约大投行,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去苹果、谷歌,这是在做梦吗?要我说美国梦不难实现,因为所有障碍都在明面上,无非就是语言能力、身份问题等等,而在国内就业往往会遇到各种关系问题。在美国,你值多少,就挣多少,that’s it.
由此带来的其他好处当然就是生活轻松安逸,工作时挥洒热情,下班后便可将工作内容完全忘掉,即使是上下级的关系,在下班后也能够像朋友一样出去玩。这个在国内或者香港都很少见,因为有严格的等级观念。
然后再说说几大工作城市,纽约、芝加哥、波士顿、三藩。我就说纽约和芝加哥吧,各有各的优点。纽约是美国甚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所以的工作机会都在这里了,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有志之士,即使城市脏乱差也不会有半点嫌弃,而是高傲的说一句,this is new york man. 他们认为,在纽约工作,就是一种成功。
我虽不喜欢纽约,但我完全认同这种观点。我之所以选择芝加哥,一是因为这里是衍生品交易中心,有比纽约更多地交易员工作机会,二是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芝加哥地处中部,历史上是美国的交通枢纽,因此大量的商品在此交易,从而成为了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总部,纽约芝加哥有点类似北京上海各自有不同的职能,比如做投行业务首选北京,交易业务首选上海。
说到生活,芝加哥的市容比纽约好太多太多,城市建筑群重新规划过,自然风光也十分突出,我就住在密歇根湖旁边,和海景房差不多,秀一张图片。芝加哥的房价、物价基本上和北京上海差不多,工作压力却要小很多,大家还等什么呢?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