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文书中,有的妙笔生花、让人赞不绝口,有的独具个性、让人眼前一亮,然而也有一些文书让招生官们一看到就反感厌恶,难逃被丢进垃圾桶的命运。我们今天可以看看,什么样的文书会被招生官丢进垃圾桶。
误区一:套用范文,写不属于你的文章
不少学生会在写文书之前在网上到处搜各式各样的范文,试图模仿别人的成功之处。《50篇成功进入哈佛的文书》、纽约时报上的对当年包揽常青藤的学生文书的报道等等。阅读几篇类似文章寻求灵感,无伤大雅,但阅读大量类似文章,很容易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既定的框框中,而难以创新突破。
到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量热门文章的模仿版。
比如今年“从Costco买热狗”的文章,估计会衍生出大量类似“去宜家买meatball (肉丸子)”等话题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招生官会不丢进垃圾桶吗?
而且作为一个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你更容易碰到这样的情况:“哇,这句话真的写得太好了!或者这句话真是写出了我的心声啊!我一定要把它套用在我的文书中。”诸如此类,你会努力把自己的文章,往你心目中的“范文”的方向上去靠。到最后,你笔下的自己很可能是一个你很想成为的人,但却不是真实的你自己。
当然,如果你还指望着让别人帮你写文书,那就不需要再继续看这篇文章啦。
误区二:克服“逆境”的鸡汤文
下笔前请仔细想一想,你写的真的是逆境吗?
很多在美国念高中的中国学生,会选择写自己刚去美国念高中时那段艰辛时光。因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小留学生如何一步步适应美国的文化,蜕变成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上课积极发言的好学生。且不说选择这个话题的学生多如牛毛,你无法体现自身的特点。绝大多数的在美国上高中的中国学生都是在私立学校上学,所以你在描述所谓的“逆境”之前,先想想自己每年交的学费是多少好吗?
类似的还有昂贵的义工旅行:去柬埔寨参与建房子,去非洲刷了一堵墙……
千万别到最后只是感动了自己,千万别把体现自己奉献服务精神,写成了“秀优越”。
误区三:志愿者、支教、模联...
近年来,这类活动已经几乎成为了凑数活动的代名词。10个申请者里面有8个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你还会把文章的主题定格为“其实我的志愿者行为是功利的,是值得反省的”这样看似在做深刻的自我检讨实则不能更俗的主题么?
当然,如果你真的用心投入到如上活动中的某一个,我相信你文书的真情实感与细节描写会让招生官对你活动真实真切性产生信心的。
误区四: 一个领导的自我修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学生家长开始相信孩子的领导力是进入顶尖名校的必要前提。于是大家都恨不得在文书中多提几句自己是如何克服万难带领松散的团队走向成功的,熟不知这样其实弄巧成拙。
首先美国顶尖大学是想要招收能够引领人类进步或者能够为校园贡献多样性的学生。领导型人才只是这类人群中的一类。再者,领导力是最难通过文书表现的个人能力,因为你多多少少需要把自己的形象放在一个高于其他人的位置。
误区五: 小学是组长,初中是班长,高中是委员
一定要珍惜PS字数限制内的每一句话,因为它几乎是唯一一个让你的申请变得生动、让招生官感受你的内在世界、你的声音的机会。毕竟你的活动、奖项、分数在招生官眼里只是冷冰冰的数字与事实。你的PS会一直提醒着招生官:我是在跟一个申请者,一个人,一个有故事的人,打交道。
在PS里面表现自己的“成就”不仅意味着你放弃了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更是很容易让招生官产生反感,直接导致全聚德。表现“成就”会让读者觉得你是个没有故事的人,你所做的活动,你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虚荣与功利性目的上。
招生官阅读一份申请材料的时间非常有限,你如果不能确保他在浏览你申请文书的时候,每一个词都打动他的心;也不要让你的文章,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尾。以上,只是从选题的角度,告诉大家尽量避免的题材。当然不排除有学生能把非常陈旧的话题写出自己的新意。但如果你没有能力把淘宝爆款穿得清新脱俗,就不要凑这个热闹啦!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