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故事日记> 留学日记:我在伦敦拍建筑

 

单纯的记录是我一直以来拍照的目的。其实很多人认为摄影是一件很文艺的事情,所以谈起自己的初衷可能都有些诗意,但是对我来说其实并没有。虽然看起来仅仅只是记录,但是记录的对象是多样的,可以是人,可以是自然,可以是建筑。而记录与否的标准却是单一,抽象,主观而且严格。那就是——有趣。

于是拍照的初衷成了——记录有趣。

因此记录这项功能和后期制作毫不冲突。因为记录的并不仅仅是可见光谱内的“真实”,而是记录的是按下快门释放期间,我的情绪,思考和对画面的期待。为了找到值得记录的画面,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你需要思考,追寻,然后上路。

在集中拍摄建筑之前我也尝试过很多主题,喜闻乐见的日系清醒人像,到高对比度的街头老人小孩,极简主义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浓郁的自然风光。

飞机还在伦敦低空准备降落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一座近现代建筑历史博物馆;从空中看去,伦敦各式各样不同年代的建筑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城市怎么什么年代的房子都有。真是太有意思了。来过伦敦的人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

跨越500年的不同风格的建筑交错地排列在市区,现代化玻璃外立面的高楼下,是200年前修建的古典风格的商店。始建于800年前的圣保罗大教堂正对面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千禧桥;而伦敦眼摩天轮旁边则是古香古色的市政厅;从哥特式的塔桥望去是现代主义建筑群More London; 税务海关总署大楼前的街道上,现代的车流熙熙攘攘这样的时空交错很自然的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些外观看起来 “很不协调”的建筑为何要堆叠在一起?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拿起了相机。边走边想边拍,这是多有趣的事情。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会下文会给出,也许会继续追寻。

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毫无疑问伦敦是伟大的,我们有很多切入点去读懂这座城。而我只是非常幸运地喜欢上了建筑摄影,于是管中窥豹地识得了她的伟大。

伦敦的建筑,就是伦敦的历史,就是每一个时期的艺术,科技,经济,时代精神的写照。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窥斑见豹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特点:

多元共存——形式的对立与本质的和谐。

这样的城市,她保留了时空切面中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诉求,最终形成了伦敦从古典走向现代,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当代特色。从表面上看是伦敦建筑记录了城市的生命进程,再深刻一点,伦敦展现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充分保障私权,让城市文化从同一走向多元的进程。

在伦敦这一年,结识了很多爱好摄影的朋友,尤其是以伦敦为核心的“英伦细雨-Saunato”摄影团体的各位成员们。最大的感受是:不忘初心。

这是一句或多或少有点矫情的话,但是跟各位优秀摄影师们交流互动下来是真心被他们的技术,意志和器材所感动。他们有很多不同的专业背景,来自不同的地区,也在不一样的学校学习,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但是不变的是对摄影单纯的追求:或为了摄影直面生命的危险,或为了研习光学认真测评研究,或为了抓住决定性瞬间走遍大街小巷——不论他们眼中的摄影是怎样的,他们都在单纯的追求着心中的理想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排除摄影本身的困难,因为摄影作品本身的展示作用,爱好者在学习摄影的路上还要接受来自公众的贬低,高估,过誉,诋毁,质疑,捧杀:有人在欢呼声中忘乎所以;有人在质疑声中恼羞成怒;有人把摄影当成遮羞布掩饰人生的问题;有人有人鬼迷心窍利用不法手段赚取关注;有人发动粉丝动辄党同伐异;有人剑走偏锋把哗众取宠当成自我营销。

我想,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守住按下快门的初衷,更是守住摄影在你生活中的角色——是兴趣,是工作,还是谈资?

不久前,我在LOFTER出版发售了一套伦敦建筑题材的明信片。其实之前制作明信片也只是在本科母校UNNC(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出售,面向的也是在校的同学们,希望能把我眼中的伦敦展示给大家,展示英国的魅力。而对我来讲,真正的意义是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在拍摄的前后期,准备的过程中我会思考很多问题,在不断地寻找答案,非常有意思。对于建筑来讲,我觉得我从中理解了一部分伦敦,理解了这座资本主义之都的魅力,这非常要紧。

其实回国以后我一直在思考,摄影和我所学的商科,应该怎么样的结合才能够满足各方的期待,让效用最大化。目前看来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不过我会一直思考,一路追寻,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