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留学家长> 女儿英语启蒙教育
女儿英语启蒙教育

女儿英语启蒙教育

留学博士2016-11-30 16:53:47浏览1080

       女儿一岁两个月时已经可以完全独立行走,腿部力量也明显地增强,走起来也还算稳当,不过偶尔也会有因为掌握不好平衡而摔跤的情况发生。她的活动范围因此变得更大,能够探索的地方也变得更多,学起东西来速度也明显变快很多。老人们常说:“嘴跟着腿。”意思是小孩子学会走路后,很快地就要学习说话。女儿开口说话并不算晚,大概在一岁左右开始学说单个的字词,但她停留在说简单词语的阶段似乎有些长。在她一岁四个月的时候,我曾经在心里默默地数过她会说的词语,算上爸爸、妈妈之类的称谓词语,总共也就三四十个,而且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常见的。只会说这么少的词语,很显然地不能满足她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需求,所以在她想要表达,但是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地急躁,有时还会控制不住“啊啊啊”地大喊,一边还用手指着她想要的东西。看着她那着急的模样,我的心里也不好受,但我也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她,只能默默地等待和期盼。

       虽然我一直没有担心过女儿说话的问题,也从未向女儿和家人提起过这些,但却不能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那段时间里,我总是会反复地琢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不能再多学说一些词语,并循序渐进地向复杂的词语、短句、长句一步步地过度,进而学会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那样她就不需要再因为无法表达而那么痛苦了。我之所以想要一探究竟,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原因对我来说很重要,对女儿来说也很重要,虽然那时我还不清楚它为什么那么重要,会对女儿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今后会将她引向何方,但我内心的直觉告诉我,我一定能够在适时的机会揭开这个谜底。

       我开始留意观察起女儿和我们交流时的表现,发现在成人对她讲话时,她完全能够听懂成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作出面部表情上的回应,有时也会用简单的词语来表示回应。在听别人说话时,她的神情非常地认真,眼睛里流露出坚定和自信,没有丝毫的闪躲和漂移,她在听别人说话时是专注的,她的目光也总是追随着说话人的眼睛或是观察着他们的动作。因此我确信她是真的能够听懂我们对她所说的话,至少能明白其中的主要意思。她也乐于用她已经学会的有限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和我们进行简单基本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她的情绪愉快,没有丝毫的抵触和回避。有时我也会特意说出一些物品的名称,让她指认给我看,她能毫不犹豫地用她的小食指正确无误地指出,显然她能很好地理解我的指令,也能记住那些日常用品的名字。我根据以上的观察,判断出女儿对语言的理解不存在问题,对学说语言也充满了兴趣,所以她在语言上的进步应该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那时,一岁多的女儿每天最喜欢做的事,还是让别人给她讲故事书听,除去吃饭、睡觉和出去玩的时间,她都会不停地要求大人给她读书,“讲书”这两个字是她说得最多,使用得最频繁的,当问她想干点什么事的时候,她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讲书”。她等着听故事时的状态是那么地如饥似渴,迫不及待,只要我们一开始讲起来,就非要持续一两个小时不可,否则根本不能满足她的需求。那时我们总是一本接着一本的讲,讲得口干舌燥,讲得精疲力尽。再加上总是重复地讲这些故事,成人难免都会觉得无聊枯燥,所以我们几个大人总是会轮流着为她讲,直讲到她满意为止。

       女儿看她喜爱的童书画报的重复率非常高,几乎每天都要让我们给她讲上一遍,有的画册一天可能还要连续讲上两三遍,即使这样不断重复地读,可她每次在听的时候仍然是兴致勃勃。就连我都会感到惊讶,不禁会感叹,一岁多的小孩儿怎么会这么有定力,注意力怎么能够集中这么长的时间,而且不只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女儿注意力的培养,大概就是从那时候起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的。她总是能够长时间地集中精神于所做的事情,只要所做的事情是她感兴趣的,不光是读书和玩耍,还包括上幼儿园,上小学以后的课堂上,她也总是能非常专注于课上所学。

       可是女儿还是不愿意多讲几个词语,有时我就在心里想,是不是因为她讲话的器官还没有发育好,她就不想去讲更多、更复杂的词汇。她连几个词语都不愿意多说,那就更不用说让她讲句子了。这种情况又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她一岁五个多月的时候,碰巧我们回家乡过元旦,或许是因为环境突然地改变,或许她生理上已经准备好,女儿显然不再满足于只讲几个简单的词语,她开始成段成段地讲话。不仅仅是平时和我们说话时用的都是完整的句子,更明显的是,她能够复述出书中的句子和段落,尤其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她能够完整地背诵出很多首,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记得那时她背熟的儿歌有“小肥猪,胖嘟嘟,吃饱饭,睡呼呼。”还有“小手绢,四方方,天天把它带身上,又擦鼻涕又擦汗,干干净净人喜欢。”她说话的时候,会用到很多她之前根本不会说的词语,但即使是第一次使用,也都用得十分恰当。

       女儿完全地略过了词语的积累和学说短句的阶段,直接过度到说长句的阶段,她讲起话来,总是一段接着一段的,滔滔不绝,好像是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想要把自己身体里积蓄了很久的力量一下子全使出来一样。从简单的词汇到一整段话,女儿完成了一次语言学习上的飞跃,她的这个飞跃完完全全地出乎我的意料,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根本不是我想的什么循序渐进啦,什么逐渐过渡啦,她就是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去做,不受别人的控制和左右,最终完成了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喷发式的输出。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女儿自我学习的规律,和我之前所认识到的成人学习的规律有很大的区别。她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始终连续的,而是分阶段的,她会在一段时间内貌似停止不前,接着却会有一个爆发,突飞猛进地进步,甚至是对自我的一个超越。这不仅仅表现在语言的学习上,她数学的学习和运动方面的锻炼,都有着类似的现象和规律。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一直都在积极地为开口说话做着准备。她不断要求我们给她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她吸收和积累的过程,重复的、大量的语言输入,在她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起初她不愿多讲一些词语,可能是因为她还没有将那些输入消化完,没有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根本无暇顾及来怎样将它们输出。由此我发现,前期的输入过程是多么的重要,远远比急于输出要来得重要得多。内容丰富的高强度输入,锻炼了女儿的母语听力,让她对中文的字词、韵律、句式更了解、更熟悉,慢慢地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多听它们,多学它们。因为书中的内容与她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是身边可见可得的事物,她可以将听到的和见到的联系起来,这就增强了她对内容、含义的理解。所以在吸收它们的同时,女儿也在学着怎么运用,即使那时她基本不怎么开口说话,但并不表示她的大脑没有在飞速地运转着。

       再加上这些书都配着有趣的图画,女儿在一边听,一边观察图画的同时,读图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这样无形中她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变得越来越敏锐。这种日渐培养形成的观察能力在她玩耍,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女儿喜爱一本书,有时往往是先被那些有意思的图画所吸引,而后才对书中的故事产生兴趣的。在之后的亲子共读中,她也总是能够快速地发现我不能发现的许多小细节,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不仅表现出了很强的观察能力,还有一定的对比分析能力。

       随着读图能力的提高,她的理解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升,为她日后阅读难度较大的中文、英文、德文书籍打下了坚实的理解上的基础,这也是我如今回想起来,才得出的心得体会。在我疑惑女儿的英文阅读理解力来自何处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可以追本溯源到她幼时我们为朗读母语书籍的那一刻。就是因为儿时积累的大量的听读经验,让女儿能够从理解简单的图画,理解单一的词语,慢慢地过度到对于句义的理解,对于整个故事的理解,后来又延伸到除了母语之外的,对其它语言的理解。可见那一刻我们所做的事情,意义不可谓不深远啊!

       因为有了学习母语的经验,所以当女儿进入德国的国际学校,学习英语时,我们也是采用的同样的学习方法。女儿最初接触英语的时候,我借来很多简单但是与日常生活非常相关的英文绘本,读给女儿听。我每天不间断地重复地朗读,再加上在学校也能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很快地女儿完成了最初的英语听力积累,包括英语最基本的词汇和句式。在完全零基础的情况下,在她接触英语两个半月后,就开始了英语的输出,这个输出也不仅是简单的单词,或是一句话的输出,而是整段话的输出。

       当时五岁多的女儿非常愿意用英语表达自己,强烈的程度远远超过当初学习母语时,所以即使用英语表达时会犯很多语法错误,但女儿根本不在乎,就那么愉快而又自然地输出了。由于她输出所用时间之短,远少于初接触外语的孩子的平均时间,还得到了Room Teacher在年级网页上的公开表扬。这情景像极了女儿学习母语的过程,所以我由此认为,她的大脑已经摸索出了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我也有理由相信后来女儿在德语课上学习德语时,也借鉴了之前学习中文和英文的成功经验。首先得到发展的也是她的德语听力,而后才是德语口语的输出。

       女儿讲话的能力爆发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早上醒来,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一直不停地说这说那,在不需要得到成人的回应时,她就会自言自语,那时她仿佛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非常地自得其乐。她把说话当成一种乐趣,不停地变换着说话的方式和方法,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也希望双方能够很好的互动和交流,她也希望双方的谈话是愉快地、开心地。所以每次说话时,她总是积极地、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尽可能调动起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让它们都活跃起来。

       过了一些时候,女儿对词语的运用也变得更加纯熟,有时还能自己造出很多新词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当她想要表达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时,她就会自己编一个出来,还想方设法把那个新词编得贴切不离谱。有一次她在看我们操作电脑时,有时进入苹果系统,有时进入Windows系统,但她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所以就说我家的电脑有两个“面”,想想也挺符合实际的,她所说的“面”,其实就是指操作系统,也可以描述成操作界面嘛。再比如她忘了人们形容一座房子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继续再盖下去,叫它们“烂尾楼”的说法时,她就会自己为它们起个名字,把它们叫成“废品楼”、“垃圾楼”。

       对于女儿自编的这些词语,有时我会觉得很可笑,或不太符合常理,女儿就会找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办法来进行化解,那就是假想出一个虚拟的人物和世界,将她创造的词语用在那个虚拟的世界中,似乎就很合乎情理了。比如她有一个虚拟的好朋友叫“小丽”,她还拥有一个虚拟的卡通世界。后来逐渐演变成,她所有奇奇怪怪的想法和主意,都可以在那里存在和实现,因为那里可以发生现实世界不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事。再到后来,她甚至还创造出了很多种卡通语,可以应用于那个卡通世界,当然语言的解释权和拥有权都归她所有。至今这个卡通世界已经发展成为300多个内陆国,1000多个岛国,并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那里的植物的生长方式千奇百怪,动物的习性也与地球上的完全不同,卡通人物更是能够完成很多地球人想不到和做不到的事情。这应该就是女儿最初想象力的萌芽吧,而我则在无时无刻地小心呵护着它,希望将来有一天,她的想象力终能插上翅膀,飞向远方。

       我们成人完全尊重她的想法和创意,从来没有进行过否定,对她所创造的一切都始终持一个接纳和友好的态度。每当她兴奋地对我们说,她又和朋友小丽一起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时,我们都会赞赏她们两个,夸奖她们两个。我甚至还鼓励她多和小丽交流,把她的开心事或是烦心事都讲给小丽听。或是碰到什么难题的时候,也让她去找小丽一起想办法,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女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为她最初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让她学会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因为小丽是她假象出来的,所以她会觉得和小丽非常地亲近,相处起来毫无障碍,愿意对小丽敞开心扉,所以表达能力也顺势提高了很多。这些都是女儿自从学会说话以后的一系列演变,从滔滔不绝到自己创造语言,从懵懵懂懂到拥有自己的想象世界,从无法和人沟通到与虚拟朋友互述衷肠,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也在学着使用语言的各种技巧来为己所用。

       在女儿学习说话这件事情上,我的耐心等待和不急不躁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自此我也完全从新手妈妈的过于急躁中解放出来,变得更加的从容镇定,觉得更加地舒心、自在,对任何事都不急于作出结论,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细心地观察、体会。急躁势必会给我带来压力,也会让我变得盲目,会对事物作出不准确的判断和应对。女儿想必也是能够体会到我间接施加给她的这种过分的期待,不知不觉中也给她带来不小的压力,甚至是伤害,也许那些不必要的伤害还有可能会陪伴她的一生,给她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孩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不是家长不停地催促,甚或是咒骂、恐吓,他们只有在完全放松地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成长,释放出自我,也才能收获他们人生路上的一颗颗丰硕的果实。今后我真正需要做的,只是继续跟着女儿的脚步,按照她内心的指引,轻松地等待,默默地支持和静静地守候。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