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常见问题> 留学申请误区大解读
留学申请误区大解读

留学申请误区大解读

疯狂动物城2016-06-12 13:27:42浏览1249

在漫长而煎熬的申请中,学生和家长急于拿到Offer,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屡次碰到"致命"的误区,这其中很多都是因为不了解和想当然而造成的,今天小编就把最主要的八大误区提炼出来,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更早地意识到自己陷入的错误观念,从而在留学申请中少走弯路,最终顺利出国留学,进入自己满意的院校,学到自己满意的专业。收获骄傲与成功!

 

误区一:美国大学规模越大,教学质量越好

 

很多人通常认为,拥有大型的校园、超大的图书馆和数量巨多的学生群体的大学在美国才是真正的好学校。不可否认,这样的院校确实多有很高的知名度,教育质量都会不错,但也同样不可抹去一些“小而精”的优质院校。

 

美国高等院校的类型主要有种,分别为社区学院、四年制学院、大学以及专门学院。很多文理学院比较小,其规模、实力都略逊一筹,不像综合性大学那样声名远播。然而,在美国人心目中,文理学院往往代表着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人们早已将它们视作"精英教育"的代名词,其学术声誉并不亚于哈佛、耶鲁等顶尖名校,成为很多美国贵族子女的首选。

 

误区二:申请到高额奖学金,签证就不容易被拒签

 

小王大专毕业后想出国深造,一家留学机构告诉他,除了中介费外,如果愿意再交8万元的境外服务费,可帮其申请到奖学金。小王顾虑因自己学历不高,可能被拒签,但想到如果有奖学金撑腰,签证或许容易过关些。果然在交了钱后,小王顺利地申请到了7000多美元的“奖学金”。然而小王还是被拒签了。

 

在这里提醒大家,有些留学机构会收取申请人高额费用,用一部分钱来买所谓的"奖学金",让申请人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获得留学签证后还能获得一笔奖学金。可实际上申请人获得的奖学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针对这种现象,获得奖学金是成功申请签证的要素之一,为避免因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受骗,申请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必须先付钱才能申请到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很可能是骗局;
如果奖学金听起来太过优厚,可能也是骗局;
宁愿自己多花点时间亲自申请,也不要贸然请人代为申请。
那些百分之百能拿到奖学金的许诺,也一定要当心,要通过正规途径获得国外奖学金的信息。

 

 

误区三:排名前后代表着学校的优秀程度

 

 

在很多家长脑海里的一个概念:名校里云集着世界顶级人才,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够到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必然会带来超值的回报。从目前学生和家长咨询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准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都会参考每年各国公布的院校排名,有些同学甚至是完全根据排名来择校的。

 

但在国外,名校排名并没有统一标准。例如在英国平日查看最多的是《泰晤士报》的排名。而在美国,大学排名榜也多是一些非官方组织所为,至少存在5种完全不同的排名结果,其排名的标准都不相统一,结果自然也不一致。

 

因此,进入排名靠前的院校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有些学生即使坐在了世界的顶级课堂,被无数羡慕目光所包围,但因为自己的学术背景和能力有限,最终仍被学校淘汰了。各种排名都只是不同机构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排名原则所做的数据统计,每年的评估方法和侧重点都会改变,所以没有必要只是简单的把目光集中在那些排名靠前的院校。

 

所以排名不应成为选校的绝对标准,选校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判定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四:加拿大每所院校都提供双录取

 

 

近年来,随着留学加拿大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加拿大院校对留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松动,很多名校纷纷推出了双录取项目来吸引更多生源。

 

双录取”就像是一种福利,让更多因为语言未达标而对申请望而却步的优秀学生重新燃起进入梦想之校的希望。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在咨询时,过于乐观地认为“双录取”适用于所有加拿大院校,以至于最后申请失败而受到打击,这完全是一个“想当然”的误区造成的。而实际情况是,加拿大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有“双录取”。比如女王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依然不提供双录取项目。

 

双录取虽然吸引力很大,但是对于不同程度,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需要斟酌考虑的。如果学生即将高三毕业,高中三年学习成绩优良,英语也不错,只是没有雅思成绩,那么通过加拿大大学双录取方式进入加拿大大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相比预科双录取的优势就是,学时更短——如果学生的英语够好,完全可以在3个月甚至更短时间进入加拿大大学,而预科需要8个月时间。

 

不过,对于高中成绩处于中下游的高三同学,更建议学习大学预科,因为以学生当时的成绩很难申请到加拿大名校,但进入大学预科后,申请名校就成为了可能。这是因为大学预科课程较为灵活,学会可根据兴趣,选择如音乐、戏剧等课程,同时还可以用这些课程的成绩申请加拿大大学。

 

 

误区五:拿到Offer,就一定能顺利出国

 

 

每年拿到国外入学通知书的学生很多,但是却非百分百成功留学,其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存在很多当时不在意的误区,以至于酿成大错。

 

拿到Offer却被领事馆拒签的人数平均约占5%。国外大学Offer仅仅是大学给予了录取,而出国留学当然是需要获得学生签证的,而签证官除了录取通知外,还要看许多别的因素,比如担保金是否充足、签证材料的真实性、申请人到底想去国外干什么等等。

 

另外,收到Offer后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下关键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一下你的名字的拼音对不对。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出错的,特别是前后鼻音上,经常会发生错误。如果offer上面的名字和你的护照上面的名字不同,那么这个offer就不是你的了。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你的性别、生日等细节都是要注意的,万一发生错误,你就要马上和学校联系,然后让学校出一封新的offer letter。

 

对于申请专升本的学生需要更加留心,注意offer letter中的专业是不是你原先想要申请的专业。或许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于申请硕士课程通常是不会发生错误的,但是对专升本的学生就经常会遇到三年变两年这样的错误。所以如果发现有所不对的地方,必须马上和学校取得联系,询问一下具体情况。

 

 

误区六:申请文科专业难度低,就业前景好

 

 

基于国内学习的惯性思维,很多学生家长普遍认为文科专业相对逻辑性很强的理科专业更容易学好,在申请方面也是相对容易,选择广泛,并且在就业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包括一些留学机构也强烈建议学生选择新闻学、心理学和艺术等文科专业,认为这些都是很有潜力的热门专业。这是一种狭义的想法,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变化和背景。

 

多年来,很多文科生在海外求学路上遭遇了困境,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由于国外的文科学习对于英语和文化背景方面的要求相比理科要高很多,在教学中,小规模授课和课堂讨论都是海外教学特色,但没有在英语语言环境里生活过的中国学生,刚到国外时很难听懂,从而无法参加讨论,口语不流利,即使听懂了别人的讨论,自己有想法也无法流畅表达,所以逐步被边缘化。在课堂外,文化背景不熟悉、学习紧张以及自信心不足都影响了中国留学生的社交能力,甚至使他们变得孤僻或者只生活在海外华人圈里,失去了留学的意义。而且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容易造成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力变小。

 

所以千万不要盲目扎堆儿地选择文科专业,真正地了解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并符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才是选择中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考虑的事情。

 

 

误区七:有名气的学校的专业课都强

 

 

有很多考生只顾及选上自己理想中的院校,却忽略了专业的选择。这一特点,确实符合中国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情况:先考虑院校,再选择专业。“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名校虽好,往往综合实力很强,整体教育水平较高,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是强项。而对于留学生来说,选好一个专业会直接影响到一生的发展和前途,远远比一个名校带来的名气重要得多。许多排名一般,名气一般的中等院校,却蕴含着世界顶尖的专业及业界名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到的东西自然高人一筹。

 

对于寻求深造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学习的动力会是对所选专业的热情,学生一定首先选择想学的课程,然后考虑在哪里学,最后才是录取的激烈程度以及学费问题。针对研究生教育,中国学生在申请学校的时候应该根据各种综合情况来申请学校的相关专业,选择专业和学校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要考虑到毕业以后的发展以及就业的状况。

 

专业的选择必须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要根据自己将来的职业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一方面不要光顾着热门专业一味地赶时髦,也不要直接忽略所谓的“冷门专业”,广大考生必须一直牢记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八:在留学申请中,家长应该分担更多

 

 

每次在各种说明会、咨询会上看到家长疲惫焦急的身影穿梭其中,通常会用心地听一下他们都在问些什么样的问题。总结下来大致一下几点:

 

这个费用去哪个国家更合适?
去哪个学校读这个专业最好?
我的孩子正在读高二,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时间最佳?

 

 

等等。细琢磨下来,发现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生自己需要了解的,而他们却躲在家长身后,或是根本不参与进来,甚至有的家长故意不让孩子知道,以免耽误学习,孩子只需要上好现在的课,最后成功留学就行。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家长中最为普遍。建议家长,即使在高考前申请,也不要隐瞒孩子,这毕竟是终身大事,父母是没有权力完全为孩子做决定的。一来家长未必清楚国外教育,二来家长不是将来要去留学的人。让孩子在留学前亲身体会申请的不容易,才会更加珍惜深造的机会。如果孩子连这点都不能承受,也就可以不需要出国留学了,因为国外根本不适合他

 

正确之道是父母最好能请教真正在国外学习、工作及从事此行业的专业人士,针对孩子自身的情况、家庭的情况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孩子是否适合出国,何时申请为佳,申请的整个路线应如何设计,学什么方向,选择什么学校较为适合等等并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整个过程,而不是采取从众心理,不管现实,一味攀比,不现实地考虑问题。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