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名以能说善辩的高二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 老师,您空吗?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我随他去到了一个面谈时,坐下后他问我:“老师,您怎么看待美国名校录取中的平权法案政策?”
“这个问题很复杂,也有较大的争议,我和你分享的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平权法案在录取评估中的使用合理的,原因是……”
相信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好问精神。为了回答好他们的问题,不失在他们心中“老师” 这个形象,我们对这个政策的理解和解读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呢?如果您听到这个 “平权法案” 这个关键词还觉得一头雾水,那么说明您的知识储备和学习速度需要加快了,因为您即将指导的学生可能比您懂得还多、还更有批判思考和独立分析精神。
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不仅需要深入地理解什么是平权法案,还需要思考它和美国大学的申请又有什么关系,最近有什么样的相关新闻和话题,它们和我们的学生又有什么样的联系,我们自己的独立理解是怎样的,我们怎样帮助学生得到他想问的答案。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将为大家简短介绍平权法案和申请录取的关系。
在美国这个多元化的国家,种族平等是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是很多人用来捍卫自己权利的法律武器,关于种族歧视的话题已渗透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则是最近令哈佛大学、德州大学奥斯丁头疼的“平权法案”。
什么是平权法案 Affirmative Action?
“平权法案”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洪流之中。最早始于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一个反对歧视的行政命令,后来经过修改成为今天一个影响无数美国人的重要法案。集中在教育与就业问题。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
平权法案和大学申请有什么关系?
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下,原本志于机会均等和反对种族歧视的平权政策,在相当多美国人眼中已经演变成“歧视”强势群体的种族优待。比如在特别关系公平、最容易引起关注的教育领域,不少美国大学曾出台措施,对少数族裔和妇女给予特殊优惠,结果是任何一个白人孩子都可能在考试分数高于黑人孩子时遭到投考大学的拒绝,而考分相对较低的黑人孩子可能被录取。
平权法案的争议是什么?为何美国大学总是官司不断?
本来,黑人因为这个法案的实施,而过上“小康”的生活,应该是好事。确实,贫穷本来就是一种不平等。政府因此而对黑人做出一些补贴。问题是,当依据这个法案,大学在录取的过程中,给黑人学生加分或者硬性的为了种族的多样化,而招进更多的黑人,无形之中,又制造了另外一种不平等。黑人,所以受照顾,是因为他们穷,不能为小孩子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然而,白人也有穷人,亚裔也有穷人,东欧裔移民也有穷人。
近年来,因平权法案产生的争议,不少美国名校因拒录亚洲、白人学生而被告上了法庭,其中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德州大学奥斯丁、密歇根大学等美国顶尖名校。普林斯顿大学还曾因为没有录取一名来自中国的李姓男生吃上了7年的官司。自2014年被告上法庭以后,哈佛大学在2018年6月再次被申请者告上法庭。
这次起诉哈佛大学的是代表亚裔学生的一名男性MR BLUM,他所在的组织基于对15年一万六千多名申请哈佛大学的亚裔学生申请材料的分析,认为哈佛大学全面评估Holistic Review的录取政策实为“平权法案”偏袒少数族裔(歧视亚裔)的罪恶始源。对于申请哈佛的亚洲学生而言,他们的平均SAT要比白人高出140分,要比拉丁裔申请者高出270分,要比非裔美国人高出450分。通过哈佛大学2013年的内部对本科录取办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哈佛仅考虑学生的学术成绩,亚裔学生在哈佛录取学生中的占比应该是43%。然而,因为哈佛大学对运动特长学生、校友子女的特别照顾,美国白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优势让亚裔学生降到了31%。又因为在课外活动方面和个性特点方面的劣势,白人学生的数量继续增加导致亚裔学生的数量降到了26%。最后,为了平衡大学的人口分布和种族多样性,非洲裔和西班牙葡萄牙裔的学生上升,亚裔学生的数量降到了18%左右。
上月,美中国际教育集团参加的哈佛美国名校交流会,据哈佛大学录取办主任Dean Fitzsimmon介绍,哈佛大学由40个录取官组成录取委员会,针对学生的成绩、课外活动、运动特长、个性特点和综合评价5个方面进行评分,1分为最高、6分为最低。不难发现,哈佛大学录取办在评估学生时,所使用的全面评估HOLISTIC REVIEW政策,无疑让亚裔学生的成绩优势不再有用武之地。在录取评估的过程中,亚裔学生(含中国学生)得分最低的往往是课外活动和个性特点的单项。“Standard Strong 标准性优势 ”是美国名校招生官常用来备注亚裔学生申请材料的用词,具体指那些很优秀的学生缺乏能帮助他们得到录取最关键的“个人品质和个性”。这些亚裔学生和美国白人学生相比得到这样的评价的概率要高出25%。在个人品质和个性这个部分的得分中,美国白人得到1-2分的学生数量为21.3%,亚裔学生得到1-2分的学生数量为17.6%。原告认为,哈佛大学有证据显示:哈佛大学校友面试官通过面试评价,给予的亚裔申请者和白人申请者差不多的“个性得分”,到了录取官评估的环节,录取官会给亚裔申请者在所有申请者中最低的分数,他们通常会在申请材料中用“忙碌又聪明”的申请者来备注亚裔学生,实在这些学生为了提高学术成绩忙于各类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中,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只能证明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学术能力,但缺乏最关键性的决定录取的个人性格:积极有影响力的个性特点—是否受欢迎?是否有勇气和挑战精神?是否善良和得到广泛尊重?等…
那么,美国大学招生官经常模糊谈到的寻找个人特质和学校价值观有较高匹配度的录取政策怎么理解呢?怎样准备才能帮助我们的亚裔申请者在这个看似是“个性比拼”的录取过程中不被因为过度保护其他种族成为“平权法案”的受害者呢?
其实,美国名校在录取评估中所使用的评估标准主要用于帮助录取办判断以下两个因素:1. 学生是否能在他们学校的帮助下取得成功;2. 学生是否清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能在大学找到匹配的资源不会转校或退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录取评估标准美国大学是不会对外公布的,且几乎是年年都会调整和进行对指标的修改,其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差异都能反映出大学的新的文化和价值观,而这些文化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被学校现有的学生、资源所决定的。在美国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担任了8年录取办主任的Laskaris女士谈到,例如,在达特茅斯学院,他们对“善良”的定义由“友善”更改为“同理心”,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狭义上的与人为善,还有广义上的愿意向其他学生学习。在录取评估季开始前,录取办主任会对当年参与的录取官进行详细的培训,帮助他们统一所有人对每一项评估指标和品质的定义和理解。然而,这个过程是非常主观的,这不是通过数据的方式在做录取评估,而是通过招生官个人感受的方式在进行评估,录取办唯一能尽可能让这个过程“客观”的方法是每个学生的材料由2名以上的招生官阅读,所有录取学生的材料经过十多人至几十人的录取官委员会投票。其实,这里表面上的客观实质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没有人可以预测录取过程中,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个人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招生官会阅读你的材料,他们的个性和经历的差异也会决定着他们认为你的材料有多么有说服力的差异。
因此,看到这里,相信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美国名校的录取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估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由多方面的指标建立在主观讨论上的录取机制,仅凭分数的高低和学术成就来判断是否该被美国顶尖名校录取本来就是个错误的理解。然而,录取过程中,是否在做录取决定的时候考虑种族因素,对特定种族的学生给予优待和降低门槛,这个却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学校之间一直从未停息过的争议。例如:布什政府不支持平权法案,奥巴马任职期间修改了上届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平权法案的推广以提倡大学应该更多元化,而近日,特朗普政府又大量地删减了奥巴马政府的平权法案政策。这些不同政党期间的政策变化,都会影响到少数族裔和大学人种结构的细微变化,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由各州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的公立大学。相对而言,大部分的私立大学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护着平权法案的政策:为促进校园的多样性和平等的权利,对例如非裔、拉丁裔、西班牙葡萄牙裔的学生提供特别降低标准的录取政策。当然,既然政府的理解都不同,且美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拥护平权法案,类似于因为亚裔学生在申请过程中被歧视的新闻,虽然我们屡次三番地见到大学和申请者之间的撕逼大战,但最后几乎都是大学以成功而告终。究其原因,还是美国社会和大学录取允许平权法案的存在。
好了,关于平权法案的背景和逻辑分析就介绍到这里,再来介绍下如何回答那名学生的类似问题:
美国大学的评估本来就不是依据于分数做决定,这一点在大部分的私立精英学校尤为明显,仅用众多评估指标中的一个指标去概括由多个录取指标决定的结果,学校为了多样性会录取各个背景的学生且不同族裔的学生长期来,他们在某一大学的比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样说来,多样性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何不能录取过多的高分亚裔学生了。
美国大学在录取评估的过程中不会把两个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选择性录取,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背景,所以他们不同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平台和成长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只是看他们的成绩录取学生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谁能说那些非常贫穷没有太多好的学习资源和机会的少数族裔学生,和分数更高、更富有的亚裔家庭学生对比,如果被给予了相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就不如亚裔学生呢?
纵观美国过去10多年的社会结构变化,亚裔的人数基本保持不变,白人的人数在不断减少,其他少数族裔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的总和加起来是超过了如今白人在美国人口中的占比,这说明了美国社会现在和未来会越来越多元化,如果那些本来就很贫穷和缺乏资源的少数族裔没有得到关注,那么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种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今后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歧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美国公立大学因为是政府和本州纳税居民资助的,所以他们的核心目的是服务于本州居民的子女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对平权法案的支持力度和地区以及他们的党派倾向有关系,那么在本州的学校亚裔是否会成为其他族裔特别政策的替罪羊分情况而定,私立大学大部分是由私人和校友捐赠,他们的录取决定是满足于学校的使命和价值观,即使总统发表言论废除平权法案在大学招生中的导向性,私立学校仍然可以保持他们自己的录取政策和学院的录取重点。
那么,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作为亚裔的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的申请不受平权法案的影响呢?
理解美国大学的录取逻辑,别将过多时间耗在学习和考试方面,别用国内高考的录取逻辑去误解美国大学招生流程。大部分的出国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考试,分数上升的同时也失去了发展兴趣和个性的机会,最终在申请美国顶尖名校的时候满足了一项要求却失去了另外几项的竞争力。
重视英文原本书籍的阅读,从阅读的小说、科学文章、传记中找寻自己的榜样、理解西方文化里的人物特点,今后反思自己如果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会具有哪些个性和特点,进而帮助学生走出舒适圈大胆想象自己的独立之处和结合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去审视自己的特点。
提前规划,从小加强原著阅读和口语的练习,进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最终节省更多时间用于申请规划期的活动参与和个性塑造。坚持自己的兴趣和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别让自己成为了家长和学校老师眼里的超级学霸,却成为了美国大学招生官眼里的Standard Strong拒录对象。
提前签约专业的留学机构和用正确、高效的方法规划留学,在此过程中注重去探索自己的真实兴趣、提升社交能力和个人视野,让自己成为有独立的想法、有丰富的经历、有明确的热情的申请者,进而有利于在文书、面试和推荐信中有丰富的素材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在美中国际,我们每月为学生提供了几十种门类的课外活动:讨论国际关系、研究计算机科学、分析英文原著、鉴赏西方电影、练习辩论能力、培养公共演讲、服务社区弱势群体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们通过接受社会教育去理解自己的人物角色和发展个性特点,他们和其他人的交流、交往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他们发现大学招生官也在关注的品质。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