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留学家长> 教孩子时间管理,说到底是要管理自然时间和...

按照三分法,“时间观念” 可分为人文时间、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

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在此不讨论;

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

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

羊羊羊今天要分享的重点是后两者——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它们之间存在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觉得度日如年。——说的是不是你?

如此,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点,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

那么如何培养呢?接下来就和各位分享一下:

重视培养兴趣→改变心理时间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

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当我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内心会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而然洋溢着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烦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过程就倍觉煎熬。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

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一样,越希望看到孩子快,结果越是发现慢。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时间管理,并不全是他的错。

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孩子。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说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心理预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如果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注意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

还有一个因素——情绪,在心理时间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家长会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等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果,但已经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中。

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

记录时间→保持对自然时间的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一直保持高涨的热情,而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利用率。

在时间管理上,成年人对日常行为的所用时间往往还缺乏觉察,更何况孩子?不妨写一写自己练一页字、做一顿饭、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你会发现我们成年人的感觉都未必准确。

 

家长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帮孩子记录一段时间,可能你同样发现问题的存在,比如孩子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是高估了自己的速度。这样观察的目的可以帮助家长修正判断——原来不是孩子态度不端,只是能力不够而已。在此基础上,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一些时间。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做一页练习通常需要多久、最快又是多久。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

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当然,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不要过度苛责。一定要记得,这样的记录不是监工的手段。

有张有弛→提高时间利用率

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他便会主动拖延,会走神、会偷懒;而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觉得还有2分钟就可以休息啦,可以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2-3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但是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领头羊教育的老师并不赞同。

 

对于孩子,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先辈总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如果运用了这个方法,可能最开始会出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坚决不放过。此时家长记得要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

有的孩子喜欢在做作业时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会以为是孩子光想着玩,其实有可能孩子只是想印证自己做作业所用的时间。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都要告诉他一个结果,久而久之孩子对自然时间的把握会越来越准,这样对时间的利用效率自然就提高啦。

看完羊羊羊的分享,大家有什么感触?或者有更好的建议和想法,欢迎留言~

领头羊教育您身边的国际教育专家。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