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常见问题> 中国留学生的三大痛点
中国留学生的三大痛点

中国留学生的三大痛点

露浓花瘦2017-01-10 11:19:18浏览1210

三座大山:成功留学路上的“拦路虎”

社会交往能力(social interaction)太差,难以走出华人小圈。社会交往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能力,主要包括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留学低龄化时代,很多95后、00后在国外面对陌生的环境,迥异的文化,悬殊的思维习惯,往往“画地为牢”,与中国学生“扎堆”在一起。曾有美国媒体指出,在社交生活上与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和自己的同胞交流沟通,容易陷入孤立。造成中国留学生社交孤立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语言问题,毋庸置疑,中国学生能够被国外大学录取说明已经达到了学校的语言成绩要求。但是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仅限于应付各种英语考试上,无法将备考中学到的英语有效地运用到国外的日常交流中去,导致中国学生害怕与外国同学打交道,交朋友。相反,外国同学则认为中国留学生比较冷淡,甚至傲慢。2013年,国内有媒体曾报道过一位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发奋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从图书馆晚归途中,因语言障碍与校警冲突遭棍打的悲剧。可以说,正是这种语言上的“迷失”,导致中国留学生出现了所谓的“社交恐惧症”以及“孤独症”。

团队协作能力(team work)不足,无法融入国外课堂。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在团队基础之上,团队成员协调合作,各显其能,通过团队协作的力量,发挥团队优势,共同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的能力。中国留学生除在社交生活上感到“孤立无援”外,在国外课堂上也往往产生一种受“遭排斥”的挫败感。曾经有一位海归回来的留学生分享了他在国外求学时所遭遇的一次异常尴尬的经历。国外课堂上,老师往往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班授课”。在一次小组讨论中,这位学生刚好和一名德国同学、一名白俄罗斯同学一组,讨论美国和土耳其的失业率问题。在对比了两国失业率之后,这名同学仅仅得出了美国就业政策不如土耳其的结论。而他的德国同学和白俄罗斯同学不仅得出了跟他相反的结论,而且完全主导了接下来的15分钟的讨论,而他只能尴尬地看着他的两名队友你一言我一语地享受相互合作讨论带来的乐趣。国内不管是中学课堂还是大学课堂,老师往往高高在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布道者”角色。国外,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老师往往扮演着“法官”的角色,维持者课堂活动的秩序。面对国外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国学生往往变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从而使国外留学生活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很多中国留学生从此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弱,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批判性思维是指基于客观事实,洞察、分析和评估问题的能力。事实上,中国学生无法融入国外课堂的另外一大原因是缺乏批判性思维。2010年,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他认为靠死记硬背获取专业知识的做法,只不过是毫无意义地给学生脑子中装了“一件物品”。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学生必须有自己的 “思考框架”、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2013年,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长沙市某重点中学演讲时对中学生说,美国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应该学习的,因为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一个人的记忆能力重要得多。换言之,批判性思维才是学生未来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崇尚权威、经典,强调被动地吸收知识,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在国内课堂上,没有观点,不敢表达,更不敢质疑、挑战权威。在国外课堂上,中国留学生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人云亦云,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不用说最后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本原因: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缺失

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无形中大大地延长了中国低龄留学生在海外留学的适应期。于是,我们应该反思三座大山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根本问题在于留学生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英语能力)的缺失。语言能力不过关,语言不自信,更谈不上社会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自信。

曾经有一个孩子就读于国内一所很好的高中,而且是个“学霸”,后来转到国外继续读高二。国外这所中学除了他之外没有中国孩子,他在国内是学霸,英语考高分甚至满分。但是他不会用英语融入国外的课堂,国外的同学把他当“怪物”一样看。于是,他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开始自闭,走向抑郁,每天晚上要给他在国内的妈妈打电话才能入睡。这名学生在国内标准下是典型的好孩子、学霸,但到国外却因为语言能力不足导致的社会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缺失而无法融入到国外的课堂,真正实现成功的留学梦想。很多中国学生盲目留学,缺乏目标。没有目标就导致他没有内驱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宅”在家里,不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这种孩子在国内成绩优异,在国外却下滑很快。一般来说,中国孩子相比其他国家的孩子融入国外学习生活的节奏要慢很多,而且容易三五成群,跟老乡、校友 “混”小圈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归根结底,英语能力成为了低龄留学生留学路上的“拦路虎”。

英语能力不仅仅只是语言准备,还有更深层次的学术英语的准备。2015年,澳洲广播网曾报道过悉尼大学商学院400名挂科的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商学批判性思维》挂科率更是高达37%。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而是因为相对于国内的很多注重死记硬背的“送分课”,国外课程更多的考核的是学生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学术能力,中国学生很难蒙混过关。英语培训行业目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大家都搞错了方向,浪费了时间、金钱、青春和生命。国内高中生毕业需要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在3500个左右,而雅思、托福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在7500左右。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培训机构,包括国际班、国际部和国际学校,只要学生出国留学,从第一天开始就让学生直奔雅思、托福学习,完全违背了英语学习的自然规律。很多孩子参加雅思、托福培训之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受到打击,因为他们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更不具备适应国外学习的学术能力。

当大部分英语培训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备考本身上的时候,他们搞错了方向。理想的英语培训和留学语培应该是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练习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用少量的时间去准备雅思或者托福。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准备英语,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是准备考试本身。这才符合语言学习的逻辑,这才能让考生真正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希望上述对你有帮助!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