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经验> 留学家长> 留学生回国是因为不想远离父母?

在中国式的亲缘关系里,最讲究的永远都是“团圆”。

到了这一代,对世界的渴望,对制度和现状(教育、雾霾)的抗衡,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中国式“团圆”,从此流露出一种悲情与无奈。

尽管分隔两岸,甚至一起过年也成为一种奢侈,仍旧有万千父母为了子女的前程,让他们负笈远游。

他们目送我们离开,并默默告诉我们:不必追。

他渐行渐远,

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龙应台《目送》里的这段话,流传已久。但于我,是越长大,才越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沉重。

我初中进入寄宿学校,每周回家一趟;高中背井离乡去外省求学,寒暑回家两趟;二十多岁又去留学,一年只回家一趟。

十几年来,我回家过多少趟,父母就送走过我多少趟。

直到一天早晨,父亲再一次提起曾经为我提过很多次的行李箱,送我离开家乡,我忽然发现,他已经有些提不动了。

他踉踉跄跄地走下楼梯,嘴里微微地喘着粗气。

当我人在他乡,渐渐长大到可以轻松地提起小时候提不动的箱子,爸爸妈妈不知不觉已经变得非常苍老了。

而我终归搭上了列车,行驶回自己的生活。车窗里,景色一步步倒退,如同电影,过去与现在打开一扇扇窗子,我和他们互相问候,却渐行渐远。

父亲离开的背影似乎就在告诉我:不必追。

但那种无法割舍的亲缘,从此无时无刻是我心里的牵挂。

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在,不远游”的现实纠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

2015年,留完学的我最终选择回到离家乡小城最近的大城市,上海。

但还有更多的人,选择了远渡重洋,或者继续在海外游弋。

2016年的统计显示,1978-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累计已达404.21万人,其中221.86万人选择学成回国。这意味着,还有近一半的留学生仍处于学习阶段,或成为移民定居海外。尽管微信、skype等通信手段已经可以让他们无时无刻与父母保持联系,团聚却依旧是一种奢侈。喜乐不能陪伴,病痛不能伺候,修行的道路终究是孤独的。

一些有条件的孩子也选择“父母在,同远游”。他们将年长的父母接到国外,却无奈父母在文化差异与语言不通的环境下面对的是更大的寂寥和孤独。难以适应的老人匆匆逃回国内,想要团聚的时候就飞去国外,可是万一有一天跑不动了怎么办呢。

于是分别,就真的如同余光中那首《乡愁》里所吟诵的一样,“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儿行千里母担忧

送孩子出国,更多的是无奈

父母是弓,儿女是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纪伯伦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的这句话里,除了传达了中国人“百善孝为先”的价值理念,还映照着中国人几千年得以传承的亲缘情结、家庭情结。

在中国式的亲缘关系里,最讲究的永远都是团圆。

到了现代社会,中国式“团圆”,却也是中国式“悲剧”,从头到尾流露着一股悲情和无奈。

在留学和移民的热潮中,分离一度成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生活的主旋律。

曾有一位父亲在朋友向他询问中国教育制度太糟糕,该不该送孩子到国外上学的时候,问了朋友这样三个问题:

你希望自己退休后到国外生活吗?

朋友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

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

朋友说也不希望这样;

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

朋友说自己光想到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一种比较好的教育,但没想到这样做的后果。

朋友默然。

留学,冲击的是中国人千年的“团圆”信仰,注定是一场取舍和牺牲。然而即便如此,依旧有万千父母愿意接受骨肉分离,让独生子女负笈远游,只为他们的前程。

杭州的郭艾梅,即将送女儿去美国上学。因为不舍,她流了不少眼泪。但是女儿打从是个孩子起,就梦想去美国留学。她说:“我没有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她身上。我只有一个孩子。我只想要给她她梦想的一切。”

11岁的江西男孩严智耀来到美国一个寄宿家庭,开始了他的异国求学生活。上学的第一天,他畏畏缩缩,异常拘谨,状态很差。他告诉妈妈,自己想回中国。可是父亲相信,美国的教育比中国更好,能促进独立思考、带来更多机会,学习压力也更小。早点把孩子送过来,未来申请大学的时候,他就更有竞争力了。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都海虹,是一所高校的老师,女儿正读六年级。保定这座位于石家庄和北京中间的城市,空气质量常年全国倒数。自己走不了的她,希望女儿读高中时能出国交流:“赶紧走,走得越远越好。” 读大学和工作也去没雾霾的地方,钱赚多赚少都不重要,只要“有蓝天就行”。

留学井喷,既源于这一代人越来越开阔的视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有对制度和现状的对抗(教育、雾霾)。

关于孩子出国留学这件事,父母总是怀着极其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在理智上希望孩子远走高飞,追求更好的一切,一方面又在情感上期盼着孩子永远像孩提时一样守在自己身边。送孩子出国留学,是爱,是期待,也是无奈。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外面炮竹声声,家家户户把盏问欢,如果可以选择,一定希望儿女绕膝一家团圆吧。可他们欲言又止,默默告诉我们:不必追。

雏鸟初飞,百行亲人泪。雏鸟离巢,万千父母心。

想到这里,不禁给家里拨了个电话。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