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出国考试> 考试相关> 《最强大脑》周玮高超的记忆力从衡水中学形...

年前,家里的一位亲人过世,老人家老年痴呆症患病多年,两年前自己完全不记得身边的亲人,只是亲人苦苦地受了两年的煎熬,丧失记忆力真的是让人觉得可怕的事情。

 

可是,于大多数人而言,记忆力是人正常生存的一部分。

 

今早翻看手机订阅号,一篇文章又让我对记忆力三个字重新审视。《衡水中学学生行为再惹关注:是形象记忆还是应试魔怔》,这篇文章讲到中国“超级高考工厂”衡水中学文科721班学生一边看春晚,一边思考每一个节目对应的政治考点和关键词,实时微信交流,并进行汇总。后经过学校官方微信号发出,引起坊间强烈关注和热议。其中观点不一,有赞扬的,有质疑的、有惊叹的,文中也提出“这不过是强化记忆而已”。作为强化记忆的方式,这种形象记忆的形式没有什么不好,这是文中提出的观点之一。

 

而我,却是这一观点的反对者。

 

能够有超强的记忆当然是件好事,可什么事情都要用各种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我觉得是一种可怕又可悲的行为。

 

《最强大脑》第一季青年周玮高超的记忆力被誉为中国“雨人”,高幂次开方完胜数学系教授;《最强大脑》第二季少年孙亦廷智力超群,半天就可以背下一整本棋谱。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天才。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超群的能力,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拥有的都是普通人的智商,平凡人的记忆。面对高考的重压,面对教育的抢跑,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记得更快,学到更多。现在有很多记忆的方法、讲座,为了我家普小白,普大白也曾接触过一些,可是越学习越觉得不是那么一个味儿。普小白小时候在家用过日本七真田的记忆力教具,按照他们的记忆方法,四岁时的普小白可以在很短时间记住四十个毫无联系的数字或图形;上过一次罗辑思维早教课,闪卡记忆,其实也就是七真田的方法和套路,一节课下来也是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拖着为娘的报他们的培训班。但是两次尝试后,我就把这套理论和方法束之高阁再也没用过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记忆11可以用两根油条,我觉得这还不如去直接记忆11这个数字本身,11是记得了,可这种形象记忆也让人记住了本不需要记住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为了记忆而记忆,我觉得这个记忆的过程变得没有什么意义。

 

昨天,当当尾品会2.9折的书到货了,正在学奥数的普小白最近热爱数学的势头正强,为娘的想在顺势助推一把,趁着打折,买了《生活中的魔法数学》和《越算越聪明的印度数学》。买前没有仔细研究,书到手发现是两本差不多类型的心算书。作为彻头彻尾的数学学渣娘,两本书我一口气读完,当然,能记得的方法仿佛只有两个。两本书读下来发现的确可以极大的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心算能力和记忆力。但是,读完后我对《越算越聪明的印度数学》写了这样一段书评——

 

今天刚刚拿到书,娃没看,妈先读。应该说让孩子自己读是有一定困难的,从理解到掌握有一个过程。书中有许多心算速算的方法,但我看完后觉得若是都掌握的的确是好事,但也会产生一定的混乱。对一个四则运算用了这么多年的人,今天读此书觉得真心混乱头脑。其实书中所有题目可以用四则运算的规律方法来解决,只要认真仔细。论速度,计算器也不会逊色于这些方法带来的便捷,但各种方法的使用记忆反倒会给孩子带来思辨上的混乱。

 

如今微信里也经常有关于记忆力的众多培训,不论收费免费,我没有加入其中一个。为了运算快而快的学习,为了记忆深而深的学习,附加了很多不需要学习的内容,我觉得这是有悖于我们学习的初衷的。观看其试看视频或介绍的理论,大多是用了衡水中学学生所谓的形象记忆的方式,如蔡明的小品对应老年关怀、老人与老龄化等考试要点。

 

面对计算器、面对越来越让人惊叹的人工智能,人类的记忆速度终究是会败下阵来。超强记忆力是获取知识的助手,而不是一个必要因素。学习的能力、搜索的技巧、沟通的技能也许比一个单纯的强记能力要有用的多。但是,这就不需要我们再来学习,练习,记忆的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虽然两本心算书不准备给娃一一解释了,可是昨天,我还是把书中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教给了娃,也是我不花什么精力就可以学会的方法:任何两位数乘11的简便运算。用了书中的方法,我和我娃用2、3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心算出答案,我们的学习变得不像是在学数学,而像是在做数学魔术一般。生活中到底能碰到多少个任何两位数乘11并不重要,而普小白在一阵惊叹后更加仔细的研究起他手边的奥数学卡才是狡猾的娘的目的所在。

 

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总是令人羡慕的,为了健康的活着,为了头脑的灵活,人需要有记忆的帮助。可是如何训练我觉得这也是仁者见仁。

 

我不是记忆力大师,就是一位普通的妈妈,到如今也没有看到孩子有超强记忆的苗头,但却想写下这一篇作为孩子成长中的一笔,也想与更多的妈妈,更多的人所讨论,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年级的这一学期,娃的记忆力在逐渐的提高。究其原因,我觉得这得益于一位围棋老师。没错,我没有打错字,是围棋老师,而不是记忆课程老师。普小白的围棋老师让娃做这样一个训练——打棋谱。“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这位老师的教导下又加了一句“棋不离谱”。普小白在学习围棋的三年中,每周必做的一件事是打棋谱,其实按照老师的要求是该每天必做,可是受其他课业压力的影响,他目前只能保证每周打几次。打棋谱就是按名家的名谱重新打一遍,在这个过程中领路围棋的奥妙与精华,在这不断的打谱中,我看到娃的专注力的提高,记谱速度的加快,其他背诵作业速度的不断缩短、英文单词量不断的攀升,而打谱本身让他的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听我讲来,仿佛打谱是一剂灵丹妙药,呵呵,虽然没有那么神奇,但我觉得比网上的三天牢记5000个单词的培训来的靠谱的多。

 

其实,我更看中的是这潜移默化的变化,孩子更能体会的是每天一小步的进步。我不想把娃培养成为所谓神童,也更加要让娃懂得努力才能有收获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何种方法更是我们做家长需要认真考虑的,不要一切来得那么急功近利,不要还没看到终点就在起跑线上累瘫。

 

说句大实话,我也从心里佩服衡水中学721班的学霸们,一场春晚,也能成为形象记忆的工具,关心时事关心热点,为了高考也是拼了。

 

普小白,我也希望你如他们一样获得高分,可是,我希望你能通过一条更加平常、更加有益的途径。快快快,棋谱打起来,脑瓜练起来,哈哈!又鸡血了不是?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