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很多人都想要去游学的地方,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学会不一样的生活态度,本站编辑为大家分享美国游学感悟的内容,希望大家也有所感悟。
当归国的飞机脱离跑道,迎着刺眼的阳光冲向蓝天,向着太平洋广阔的海面飞去,当旧金山的排排小楼因距离拉远变成密密细点,当绵长的海岸线被层层白云像棉花糖一样遮住,我感伤又坚定,感伤于离别,坚定于追求。感伤于22天的时光飞逝,坚定于有朝一日,我还会踏上这片土地,为了心中闪烁不灭的留学梦想。也正是那时起,我开始回忆与思索这次旅行的意义。
我曾经认为22天很长,一个习惯的养成也仅仅需要18天,现在恍然22天很短,真的很短。当每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被欢乐与新鲜填充,竟发现每一秒都像大海里的流沙,过得匆匆。纵然时光是让人措不及防的东西,却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与感慨。
我仍然记得华盛顿的阴天与那个细雨蒙蒙的清晨,在酒店的小小餐厅里,我第一次品尝着美国早餐,一杯凉牛奶荡漾在胃里,烤面包裹着咸咸的鸡肉肠,奇形怪状的炒鸡蛋,美国早餐令我失望至极,匆匆拍下照发给国际朋友,却被大赞丰盛。那是第一次,我在美国感受到浓浓的又不可理解不可跨越的文化差异。美国早餐更像是每日清晨的固定闹钟,时刻提醒我这里是美利坚,那个离中国数千公里的地方。那里有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不一样的风景。
我仍然记得第一天去寄宿家庭的情景。我曾经对寄宿家庭抱有无限幻想,白人爸爸妈妈,温文尔雅,有很多孩子,独栋别墅整齐宽敞,就像大多美国电影里的一样,我幻想着与美国小孩在她家宽阔的草地上追逐,坐看云卷云舒。然而,当黑人妈妈的眼神与我相遇,当地下室客厅呈现在眼前,当她愉快的向我介绍她的男友时,我心中理想的城堡破碎崩塌。或许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或许是因为她那个永远光着大半个身子吸着香烟的男友,或许是因为8点半吃晚饭,不做早餐的生活习惯,或许是因为害怕那只过于热情的宠物狗,“换家庭”一度成了我的头等大事。甚至我讨厌回家,回家就要饿着肚子熬到八点半,还要时刻紧闭房门以避免与她不穿衣服的男友相遇。我曾经在心里骂过无数遍,为何要把我分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于是领队老师的微信繁忙起来,寄宿家庭公司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寄宿家庭的主管与黑人妈妈的长谈开始了。于是就有了第二天天翻地覆的改变,宠物狗有了带笼子的新家,男友搬去与祖母同住,更是吃到了第一顿黑人妈妈做的早餐。我惊异于改变,更明白了沟通的意义。一味的抱怨只会加剧内心的仇恨和痛苦,沟通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当我们奔跑在奥特莱斯为男主人买生日礼物时,我才发现,我已经习惯并爱上了这个我曾经痛恨的家,这对我曾经视为难以理解的黑人情侣。离开的那天,我注视着她矮小的背影消失在学生中心的院落,一份失落与留恋弥散在心底,我不再是她的girl,她也不会再来pick me up。我们又回到各自的路上,观望,前行,过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仍然记得在Ardmore语言学校的每一天,我依然记得obi,我的黑人女老师,我喜欢她盘坐在桌子上讲课,我喜欢她的黑色爆炸头,我喜欢她轻松诙谐的课堂,我喜欢和她,和国际学生一起探讨社会问题,从教育文凭的重要性到美国的肥胖问题。她给我的思绪插上翅膀,飞出教室的局限,让我了解各国的社会现状。我仍然记得我的德国同桌们和意大利同桌们,她们积极的与我讨论与合作,让我不再因为是班里唯一的中国学生而感到尴尬。我仍然记得我们一起制作的长城旅游海报,一起撰写的奥斯卡颁奖词,一起探讨的极限运动。那天,我打开Instagram,看到他们为我的照片点的红心赞,我发现,我又多了很多关注我的人,更多了很多我牵挂,想念,关心的国际朋友。纵然身处异地,游学牵起了我们彼此的手,使我们织就绵绵心网,丝丝是永恒的恋依。
我仍然记得当我站在闹市中的纽约现代美术馆,梵高名作之前的情景,旋转的星空,朴实的邮递员罗林,阿尔绚烂的日光直射入我的眼睛,那朵朵盛开的白玫瑰,仿佛驱散了纽约大都市特有的喧嚣与浮躁,直入内心,让我看到这位伟大画家的精神挣扎。更让我感受到纽约这座城市的多面性,它是立体的,它不只有喧嚣和浮躁,它也有着安静与纯情,它不只容纳车水马龙,它也包容异地艺术的精粹。它可以用华尔街的商业征服人,亦可以以艺术的浓情感染人。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