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纪较小的留学生或是出国需要先读语言学校和语言课程的学生来讲,寄宿家庭有时是唯一的选择。也有一些学生为了加快融入、锻炼英语,主动选择在寄宿家庭居住,期待能有其乐融融的本地一家人与自己共同成长。但是,也有人听过居住在寄宿家庭遭受不公待遇甚至虐待,因而对寄宿心有戚戚。在国外,寄宿家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
寄宿家庭,你敢住不敢住?
不少住过Homestay的留学生声泪俱下地抱怨自己在寄宿家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吃不饱、饮食不习惯是最常见的问题,也有人被迫住在没有窗户的阴暗地下室。还有部分寄宿家庭对学生提出了不合理要求,比如限制学生活动时间,额外收费,甚至有留学生在大雪天被扫地出门无家可归。在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寄宿学生甚至因为寄宿家庭的虐待而进行过抗议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
不过,也有留学生和寄宿家庭亲如一家,就算后来离开了寄宿家庭独立居住,依然在圣诞节感恩节回家吃饭,分享礼物和美食。
就像是淘宝上的买家评价一样,对于寄宿家庭经历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明显。很多人对寄宿望而却步。寄宿家庭和留学生的矛盾根源在何处呢?
我在读研究生时的结业项目是对加拿大留学生寄宿家庭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寄宿在加拿大虽然普遍,但在法律法规上缺乏监管,仅靠校方进行约束。留学生与寄宿家庭虽然有租住的现实契约关系,但是寄宿家庭的权力却远远大于普通房东,甚至学生与寄宿家庭间没有一纸租房合同。一旦出现问题,留学生无法维权。
另外,本地人申请成为寄宿家庭的动因也非常耐人寻味。一部分人选择为留学生提供寄宿是由于自己的子女已经去读大学或是工作,感到寂寞无聊,希望了解更多异域文化。但寄宿家庭中的大部分是出于赚钱或补贴家用的心理,部分寄宿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素质不高,留学生对他们来说就是摇钱树。所以一些寄宿家庭只为留学生提供垃圾食品和罐头食品。一些家庭家具破旧,住宿条件非常有限,对留学生的关怀不足。
文化冲击也是学生难以融入寄宿家庭的一个原因。曾经听一位寄宿生讲过故事:在她来到寄宿家庭的第一天,主人为了欢迎她准备了一桌餐饭,兴致勃勃地询问她感觉味道怎么样。她回答"OK"。她以为OK就是很好,其实OK更多表达的是勉强可以的含义,主人就对她冷淡了下来。诸如此类的文化差异还有很多。比如在国外,午餐往往时间短,食用不多,一个三明治全搞定,但对留学生来说,三明治很可能吃不饱,又是冷食,感觉寄宿家庭怠慢。大多数外国人也理解不了中国人喜欢喝热水的文化。
有时,留学生自身也存在问题。一些人无视寄宿家庭的门禁和规则,甚至有人将寄宿家庭等同于酒店宾馆,时常给寄宿家庭的饭菜和家庭条件提出苛刻的要求。在跟寄宿家庭沟通时,就有寄宿主人表示留学生对家庭缺乏尊重,表示自己并不是学生的仆役。另外由于寄宿学生往往语言能力有限或是对政策、法律和求助方式缺乏认知,在真正被侵犯权利时,选择息事宁人或忍气吞声。
“
如何躲开不良寄宿家庭的魔掌?
对于寄宿家庭,有人说好与坏就是看运气。但我建议学生和家长将这份运气把握在自己手里,不要任由学校分配。在这方面可以向负责学生住宿问题的协调人员提出一些需求,比如希望房价面积大约是多少、条件是怎样、与学校的距离和交通等。
在学校分配了相应的寄宿家庭后,务必要充分了解家庭情况:寄宿家庭的主人的工作、年龄、是否有年幼的子女在家里居住、分配到的房间条件如何、各项设施是否齐全,等等。从这些基本信息中可以了解到寄宿家庭的人员和经济情况。尽量通过邮件跟主人直接沟通,如果有条件,能视频或打电话沟通一次最好。如此就可以间接核实寄宿家庭的情况,避免上当受骗。很多学校确实是会派出工作人员去寄宿家庭实地考察,但也有寄宿家庭移花接木,用借来的房子应付检查,等工作人员离开后就回到原址的情况。借着视频的机会,也可以问清寄宿家庭的家庭要求,看是否适合自己,并提出自己的一些需求,比如日常饮食量、希望家里有电饭锅(一般寄宿家庭都不配备)、常备一些亚洲食品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感觉寄宿家庭和自己的期待有很大差异,建议立刻跟学校申请调换。
在入住寄宿家庭后,就要入乡随俗。寄宿家庭和合租关系有很大差异,学生可能会称呼男女主人为Host mom and dad,学生要接受寄宿家庭对自己的管理,其子女也是Host brother and sister,每天都要打招呼、聊天、共进晚餐。要想要融洽,就要善于交谈,在期待获得对方的关注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关注和关爱。在异国他乡获得一个本地家庭的喜爱和支持,可以说对留学生来讲是很大的助益。建议留学生提前在国内给寄宿家庭的成员准备一些中国特色小礼物,有人用一个熊猫玩具就赢得了寄宿家庭的心。另外要注意室内卫生,不要因为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影响寄宿家庭的生活,这是对寄宿家庭最基本的尊重。
同在一个屋檐下,发生矛盾也在所难免。就算是在国内上大学,宿舍内也可能出现矛盾,何况在国外住寄宿家庭呢。遇到矛盾时,一定要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勤于沟通,请求对方主动处理,相互尊重。如果矛盾点无法解决,要请校方进行处理。一旦遇到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质量或人身安全的大问题时,一定要要求先搬离寄宿家庭,寻找安全的庇护所,再请学校更换寄宿家庭。
作者介绍
于娜
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 与国王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King's College)新闻学硕士毕业。新东方网自由撰稿人。2011年DIY自主申请出国,被Dalhousi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King's College,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以及怀俄明州立大学 (University of Wyoming)的新闻专业录取。作者微博:于娜在加国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