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选校> 美国加拿大>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数理化却不擅发明创造...

大家好,又到了周二的思维和方法时间了,今天来说一个新话题。

开年后,我一直在读书。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花生这份工作么?因为隔三岔五就能收到世界各地出版社寄来的最新样书,我觉得可以每天什么都不干,读读这些书就好,顺便幻想一下如果小时候就有这些书可读,我现在会是什么样?老板说,行啊,檩子,只要你把读到的东西写成推送 ... 好吧!

 

瞧,这是2017最新版的美国小学科学教科书,叫Science Dimensions,前身就是大家知道的 Science Fusions. 我最近在读这个 ...

 

 

美国的科学教育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每个年级都有一本厚厚的教材,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

  • 科学方法 (Scientific Methods):科学、科技、工程 ... 

  •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动物、植物、生态环境 ... 

  • 地球和空间科学(Earth and Space):资源、气候、宇宙 ... 

  • 物理科学(Physical Science):物质、能量 ... 

 

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每个年级一厚本,叠起来能“砸死人”!

 

 

记得小学时,我们上的是自然课,会学到一些动物、植物、自然环境的知识,但感觉很轻量,也不是学校和老师特别重视的课。进了中学,正式开始学数理化,一上来就是大量的概念、公式、习题,感觉非常抽象,不容易学,也就没什么内在兴趣;好像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做习题、掌握套路,目的就是应付考试。

而我这次翻阅美国小学科学课本,真的是感触良多:我们的孩子在花大量时间做习题、练套路的时候,他们在学习用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怎么教小朋友学科学呢?他们的课本编写思路其实也很简单: 从问问题开始,试着去解释你周边的世界 ... 

 

 

老规矩,我们还是从例子出发。

今天,我就以手头的书为例,和大家一起感受下老美的科学教学法,比如,他们是怎么让少不更事的小学生理解高大上的 Design Process 并动手实践的 ... 这是Dimensions五年级的一节课,What is a Design Process(怎么做工程设计?)

 

 

 

最近,“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 这个词很流行,但总感觉有点抽象。我看了这节课,感觉真的是把这个概念说清楚了。事实上,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和训练这方面的内容了!

 

1、从生活现象出发,看看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Defining a Problem

看美国小学科学课本,我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就是原来科学一点不抽象,不是公式的堆积,更不是没玩没了的做题,而是从现实中来又回到现实中去。

一节科学课,往往是从一个生活中常能遇见的现象开始的。比如,这节课从一个孩子极可能遇到的现象开始:你去爬山,发现靠近山顶的山道经过大自然的风水雨打,发生了严重的侵蚀(erosion),成了一条深深浅浅的沟,很难安全通过,需要修复。

 

 

 

这就是一个从生活中来的真实问题。事实上,大量的发明创造,就是从生活中一个需求、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起步的 ... 

 

2、做背景研究 

Background Research

很多人遇到问题,或者接到一个任务,往往就直接一头扎进去,做了好一会儿,却发现自己越做越糊涂,不知道相关知识,不了解有哪些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一句话,缺乏研究,没有研究能力。

其实,研究能力主要是在做项目(Project)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还是老问题,做题和应试占据了大多数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从小学甚至到研究生毕业都没有机会做很多像样的projects,所以研究意识、研究能力都很弱。

而在美国小学科学课上,做研究是要专门学习的 ... 

比如,在这个山道修复问题中,提出问题后,第一步就是要做背景研究

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天气、地理特征,老师也会给一张等比例地形图,带孩子们读图,让孩子搞明白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最大程度地靠近现实 ...

 

 

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 Criteria- Constraint 分析要做。解决任何问题,我们都需要考虑两个重要方面:

 

1、我们希望达到的标准(Criteria)是什么?比如,你认为这个山道侵蚀问题要解决的好,要达到这三项要求:通行安全、能减缓降水对山地的侵蚀、修复过程中尽量少用建筑材料。

2、我们面临的限制(Constraint)有哪些?比如,实施这项工程,资金、材料、空间、时间 ... 有哪些约束条件?

 

老师会让孩子做点简单练习,理解这个问题中的 Criteria 和 Constraint 分别有哪些?

 

 

说到这里,我还是很感慨。这个分析虽然很简单,但充满辩证,其中原理几乎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管做什么,我们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具体的如资金和时间,大的如生命本身,这个过程中,什么是对我们重要的,什么是我们的局限所在,对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我们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这个道理,很多人要经历很多年才能明白 ... 而小学科学课,一个小小的案例,就能让年幼的孩子开始领悟这层道理。

 

3、头脑风暴,碰撞解决方案 

Brainstorming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基本都是团队合作进行。团队合作也是一门高度实用的技巧,我们以后再谈。发现问题,经过研究,有些初步想法后,就可以来个“头脑风暴”了。头脑风暴的关键是:要心态开放,学会倾听不同意见 ... 

 

 

课本上先提供了一些方案建议,老师让孩子们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比如,可以在山道边上放一些大石块,石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对山道的侵蚀 ...

 

 

在周边的泥土上放一层山草覆盖物。这样,土壤会比较湿润,湿润的泥土比干燥的会少一些侵蚀 ... 

 

 

还可以在周围山坡上放一些障碍物,比如建一个木头或混凝土的矮墙,这样能减弱山上下来的水流,降低对土壤的侵蚀 ... 

 

 

这些方案有一个特点:都是真实的,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感”。满足所有要求的完美方案一般不会有,每个方案都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 接下来怎么办呢?

 

4、用决策矩阵来确定方案取舍

Decision Matrix

熟悉小花生的朋友知道,我们向大家介绍各种“思维图表”很多年,比如,Thinking Maps, Mind Maps, Anchor Chart, Graphic Organizers,等等。这些图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把思维可视化,给出信息分析框架,把一个人的思路理得清清楚楚。

在欧美中小学教科书里,Graphic Organizer 是用得最多的,到了随便说一个问题都要画一画的程度。

这节科学课上,面对前面说的各种方案,到底该如何取舍呢?这时候,老师会引导孩子用一个矩阵框架,做决策分析 ... 

 

比如,针对每个标准(Criteria),给每个方案打分,再参考每个Criteria的优先级;如果一个方案的总分比较高,而且在优先级高的Criteria上得分比较高,那么就可能成为最后被选中的方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选好了方案,下面进入制作模型和测试阶段了 ... 

 

5、动手做模型,测试自己的方案

Hands on Activity

科学课里,一大部分是跟着课本、跟着老师亲手做实验。像这一课,当然不太可能让孩子去实景地做实验,但动手部分毫不含糊,会要求五年级的孩子做一个山地的 Scale Model(按比例缩小的立体模型),亲自测试自己的解决方案。

 

 

比如,模拟降水情况,看看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

 

 

即使是做这么一个实验,也是分四部分12个步骤一步步走下来的,这四个部分是确定实验目标(Objectives),设定实验步骤(Procedures),分析实验结果(Analyze Results),得出结论(Draw Conclusions)。非常详细,满满的方法论,

 

做完实验,也许结果并不完美,这时,就要不断改进解决方案,通过数次尝试,逐渐靠近目标,让孩子体会到 Design Process 其实也是一个 trial and error process(试错过程)。有句话孩子听到耳朵都能起老茧:

If at first you do not succeed, try, and try again. 

一次不能成功,那就继续尝试吧!

而亲自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就能让他理解这句老话的真实含义,并去做到这一点。

 

6、体验完整的设计过程

It's a Process

走了这么一大段路,现在,和孩子总结一下什么叫 Design Process,就水到渠成了 ... 

  • 发现一个需求(问题)

  • 做研究

  • 精确定义问题所在

  • 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 做方案评价,选择最优

  • 做测试模型(model, prototype)

  • 评价测试结果

 

 

说起来,真的不难;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这种从小养成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对于未来从事任何“和发明创造、解决问题有关的工作”,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7、放宽眼界,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Take it Further

我们小时候读数理化,每次提到科学家,都是“超级明星”级别的,不是牛顿,就是爱因斯坦,感觉离我们好遥远 ... 比如,我奶奶的院子里有棵苹果树,无论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多少,都不会让我对研究物理多一分兴趣。

但是,小学科学课本里介绍的这些生活在当代、平凡的科学家却让我感到亲切和动容。比如这节课里提到的是一位黑人女性科学家,叫 Wangari Maathai,她出生在肯尼亚,在美国和德国接受过教育。她的专业领域是地质侵蚀(erosion)和森林流失(deforestation),这正是肯尼亚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也是这位女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原理和方法和解决课本里的“山道修复”也差不多,也是在限制条件下(Constraint)寻求最优解的过程。老师还告诉孩子,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个个去解决。

所以,站在更高处看科学,科学不是冷冰的公式和定律,科学更不是一大串习题,科学是有趣的,也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用它去改变世界 --- 这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拥有的格局。

 

好了,国外小学的科学教育真的是内容超级丰富,我还在理解消化中,以后会再找一些有趣的主题,和大家举例分享。

必须说,中国孩子在数理化基本功上其实很不错,如果能借鉴一些国外科学学习方法,真的会“如虎添翼”,成为一个真正热爱科学的人;因为只有热爱,才能找到发明创造之路。

小花生会在2017这一年里,和大家分享更多的科学“故事”,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把科学学得棒棒哒!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