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游学分享> 英国> 什么是海外游学,你有过怎样可分享的国际游...

张一驰 :

游学,是被我们忽略的一种伟大。出国的人大概有几种。有以工作出差为目的出国的。有以旅游为目的出国的。有以上学为目的出国的。很多人由于工作或者学习的原因,只能靠短暂的假期时间去旅游。以旅游为目的的出国大多数时候时间都是比较短的。短期的旅游让一个人的24小时变得非常的紧凑。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在短短的假期去看尽可能多的城市,景点;有些人也希望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购物。最后,我们在短暂的旅游过程中所收获的可能是那一张张我们叫不上地名的照片,一个个我们说不明白具体文化意义的旅游纪念品,以及一件件我们费劲经历购物淘到的商品。总之,旅游总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你永远得不到你希望得到的那些东西。因为,时间太短。而以公差出去旅游的人,看世界的机会更是有限。出国上学的朋友们一待就是一年。在欧洲上学的同学们还好,今天买张火车票,一个小时之后就到另外一个国家了。在北美留学,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了。你开12个小时车,你可能还停留在这个国家。在美国上学,放假了,有些人为了以后可以找到工作,于是牺牲自己假期玩耍的时间:去做实习。有些人是在国内做,有些人是在国外做。有些人能够积累到一些经历,更多人觉得一个夏天下来也没有学习到什么东西。有些人和朋友组团,或者和爸妈一起,组局出去旅游。有些人找到学校的项目,和美国同学去欧洲或者其他一些国家的学校做暑期的交换生项目,一边儿玩,一边儿刷学分儿。有一个姐们儿,今年才大一,就想大一的夏天去一家她感兴趣的公司做实习。聊来聊去,虽然对这家公司的兴趣还是蛮大的,但是她想去做实习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自己的简历上有一份实习经历,以为自己大二开学后申请商学院赚取更多的筹码。(商学院的教育模式,杀死了我们本来所具有的创造力)作为一所美国商学院金融专业背景毕业的学生,我真的为美国的大学系统里的商学院体质感到悲哀。很多学生入学后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去做什么,因为他们的哥哥姐姐做会计,做金融,因为他们的父母强迫他们去学会计,金融,图的仅仅是一个毕业后稳定的工作。学了会计和金融后你真的可以找到工作吗?也许吧。但是你会真的快乐吗?美国的商学院教育体系让学生们在大学这个探索自己思维领域的阶段恰恰是封杀了学生们的这个机会。因为学生们在没有进入商学院的时候考虑的时候如何找实习,做有用功,让自己可以稳进商学院;而在进了商学院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攀比形成了恶性的压力,谁今天拿到四大的实习了,谁明天会去和高盛面试。这篇文章,不是适合所有人去看的。因为有些人的生活,需要求稳,需要普通,需要循规蹈矩。(如果你不想普通,不想循规蹈矩,也许这篇文章对你来说会有一定的可阅读的价值)游学,可能会是你年轻时的一笔最有价值的财富。2014年的夏天,我研究生院的第一个暑假,也可能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没有像学校的小伙伴们那样选择去广告公司实习。毕竟2013年的暑假也在广告公司实习过了。研一的一年时间,在学校所专修的项目是品牌管理。但是天天看着其它系的小伙伴们在做着他们所专修的科目的时候,心里很是痒痒。我在2014年初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不去实习,而是出去学习。走的远远儿的。越远越好。我选择了去欧洲的几个国家游学。将近3个月的时间。我却只去了欧洲的5个国家:意大利:佛罗伦萨 (1个月)- 学习平面设计法国:戛纳 (1个星期)- 参加戛纳广告节丹麦:哥本哈根(1个月)- 学习互动体验设计英国:伦敦(2个星期)- 学习创意逻辑思维瑞士:苏黎世(4天)- “打打酱油”以下是我个人对游学这件事情的一些拙见,仅供参考:游学,最好是你自己一个人( 一个人出去,你才能让【自己】最大额度的学到东西)很多留学生利用夏天的时间去其它一些国家的学校学习,走的都是学校的交换项目。这样一来,项目里面的学生就是有很多美国人。然后美国大学生出去交换,夏天就是party(不是绝对,但是80%至少是有了)。美国大学生的party风格在我看来是全世界大学生里面逼格最low的。尤其是在欧洲国家,也是最被人所讨厌的。自己一个人去游学吧。一个人去游学,你身边不会有你所熟悉的人。一个人去游学,你行动比较自由。一个人去游学,你做的是你自己。一个人去游学,你才有机会去最大限度的认识自己,探索自己。游学,尽量不去做太多的准备。(没有必要过度的准备,适应的过程本身就是进化的过程)当一个人到了一个她/他所不熟悉的环境的时候,生存的本能得到了最大强度的激发。相信我,这样情况下你所学习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实习你可以学习到的东西。我在去一个国家之前,我只确保我做了这三件事情:注册好课程,预定好机票,以及安排好住所。除了这三件事情外,我不去做再多的计划。人文,气候,语言,以及一切与这个国家所相关的事情,我一概不知。这与传统的旅行的方法似乎有点儿大相径庭。但是这也是有意思的地方。要降落在佛罗伦萨的飞机由于天气原因降落在了距离佛罗伦萨车程一小时以外的小机场。机场里的人都不怎么讲英语。坐大巴终于到了佛罗伦萨的家,已是傍晚。家里的Wi-Fi也不能用。肚子很饿,就到楼下觅食。不知道吃那家,就凭感觉。店家会讲英语的,就多聊几句。你没有地图,没有旅游手册,你没有手机流量,你有的只有你自己。在佛罗伦萨的第二天,穿梭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向不同的店家,路人,打听着如何才能买到手机sim卡,这个过程其实是最有意思的。因为你使出了人性最本能生存沟通技能里的所有大招儿。没有必要去用别人的游记来当做自己的旅行手册。人家的路是人家走出来 的,复制别人走过的路真的会很有意思吗?游学,一个地方至少待一个月的时间。(你想跟人家说的是,【这个城市居住过】胜过【曾经去过】)一个星期到半个月的时间左右,你就可以交到一些不错的当地朋友了。你希望有另外半个月的时间去更深入的去认识这些朋友。第一个星期,你们可能还仅仅是酒肉朋友。但是没关系,因为第二个星期,你们可能就可以升级为挚友了。第三,四个星期,你们完全可以成为好兄弟,好闺蜜。你的经历与阅历要远远牛逼于你那张学校希望你按照规格布置好的简历。而好的经历与阅历最重要的元素不是地点或时间,而是人物。概念很简单啊,每当我们提到“家”这个概念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人吧?和家人走过的地方,经历过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回忆吧?游学,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你做的是“无用功”(学分对于你来说意义有多大?)为什么是“无用功”?因为学分转不到你大学的档案里。但是,你会在乎吗?游学,就别去看排名了 。(超级跑车在城市里豁(飙)车是一种感觉;租一辆1950年的自行车游走在哥本哈根是另一种格调。)中国人喜欢看排名。既然是游学,就别去看排名了。而且很多欧洲的小学校,没有什么排名之类的。但是东西就是好,学与不学是你的事情。不要走到哪儿都得给人家分一个贵贱的头衔。游学,也别去找中介了。(呵呵,只要有懒惰的人,中介就一直会存在)在国外上学,如果连Google都没学会用,那这学真的是白上了。游学,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如果实在没钱,如果实在想游学,建议尝试kickstarter)比起美国大学高昂的学费,欧洲的很多学校项目价格还是非常合理的。青年旅社或者是AirBnB都会是你住宿的最好选择。你一年少买几双鞋,少买几个包,欧洲游学的钱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当然了,资金真的是不允许。那也不要太勉强。游学,去学那些你想学的,但是没有学到的。(本科学金融,研究生学广告,去年夏天接触的课程之一:Fashion Driven Wearable Technology)很多商学院的人跟我说,我喜欢艺术,我喜欢摄影,但是因为必须得上专业课,没有机会接触。那么游学就是你的机会。我所学习的课程,让我在我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未来的发展这条道路上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我所居住过的城市,让我有机会对一个我不熟悉的文化可以有深刻的了解。因为我在这里住过,而不是匆匆来过。我所结交的朋友,已经和她们/他们一同分享的经历,是我整个欧洲游学的最大收获,也成为了我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研二开学,IBM Interactive Experience来我们学校招人。我去参加面试。简历上游学的经历成了面试官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很多朋友问我如何去面试,要我说其实很简单啊:做自己,炫经历啊!马上要毕业了,正在创业期的我,也发现去年夏天那三个月在欧洲的经历胜过我在美国大学里面一年所学到的东西。虽说实习这个东西还是有必要去做的。但是如果有精力,有能力的话,去游学吧。最后,尤其写给那些读商学院的学生们。生活中有比Accounting, Finance, Marketing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你在商学院外的才华与能力可能才是今后在竞争激烈的商界可以有力竞争的筹码。

Zhang Shirley

2006年的时候曾经因为学校的赞助参加了一个海外项目,是去德国的好几个地方游学,分别有小镇Muenster、科隆(大教堂所在处)、波恩(著名的波恩大学)以及柏林,有寄宿在当地人的家里,也有在外面的旅馆住过。现在想想当时参加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不过觉得有个机会可以去国外、又有学校赞助、可以学习德语,就参加了。虽然最后德语也没有真的学会,可是这个经历却让我受益良多。国外的月亮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圆,可是德国的绿草如茵、火树银花都让我难以忘怀。我所寄居的德国家庭,在Muester小镇上,那里几乎全城的人都骑自行车,汽车都不怎么看得见。主人家的后院和邻居连接起来,大家共同管理一个蔬菜水果大花园,随时可以采摘酿食。古人喜欢一边备考读书一边游历四方增长自己的见识,碰到志同道合的人可以把酒当歌,一如杜甫遇李白;遇到伯乐还能接受赞助、上京赶考,一如甄士隐之于贾雨村。其实你看看杜甫的人生,基本就是在游学中度过的,而他早期的作品《望岳》是在年轻气盛的时候完成,若不是游学,又怎么能够写出“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诗句。鄙人游学自然没有那么充满知性,但开拓眼界倒是不假。在参观科隆大教堂的时候,被哥特式建筑的肃穆庄严所感动,虽然以后的审美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但它的身影也算深深嵌在了我的脑海中;在柏林墙角下,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唏嘘感。多年以后,游学这个概念竟然火了,而现在的学生和我那个时候比起来也幸福很多,因为有许多选择,看看百度上琳琅满目的产品(百度:海外游学留学)就知道了。如今身在海外回头看当时的经历,总觉得如果能够再成熟些就更好了。每天早上有半天的德语课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除了英语之外的第二种外语语言,虽然她的语法有些复杂,可其实是一种很理性、很酷的语言。如果有时光机器,我会回去对自己说:好好学德语!德国回来之后,我又在另一个学年去了美国加州,同时游历了德州和纽约。而我的人生,从此踏上了留学不归路。我对游学的理解:游学和旅游不一样,因为去的时候目的不同,心情没有那么放松,是抱着学东西的态度去的。我知道很多大牛都看不上游学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去海外联系教授、谈升学,目的性极强。可是我觉得游学真的应该是一种不同的经历,是人想要在别处行走的一种天然渴望,是接触异地文化的绝佳机遇。我个人觉得,旅游太匆忙心态又太放松,接触不到当地人家;而像我说的大牛出去找学校又过于目的性强,游学则是一个很好的折衷,在同一个地方,住在人家家里一段相对来说较长的时间,和当地人交流,会发现不同的人想法真的差很远。我记得当时接待我的一对夫妇,他们有个女儿,有一天她来,正好第二天要期末演讲了,出于好意我说用不用我帮你准备,让她做一个mock

presentation,可是她一脸惊讶的望着我,说她正要和朋友出去喝酒。。。我就呵呵了。。。现在很多人都渴望出国留学,可是我以我十几年的留学经历告诉你,文化差异真的不是想想就能够度过的。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先试试看游学,选一个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看看它究竟有没有这么好。尤其是在目前欧美经济不景气,国内生活蒸蒸日上的环境下,你游学后的判断可能会更客观。说一说当时的游学安排:Muenster呆了大概三个星期,住在寄宿家庭,每天早上一个当地学校上德语课,下午在导师带领下游览当地的建筑、博物馆、艺术馆,也有郊外活动和BBQ派对,去了科隆和波恩,当时还和来自新加坡的另外一个团队混在一起,生活很丰富。最后一个星期在柏林,住在旅馆,德语课不上了,主要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自由时间很多,我就脱离大队,看了很多艺术品,也去看了芭蕾舞表演,还一个人拿着地图把柏林走了个遍,很带感。

作者:Yufeng Huang

1.你是如何理解”游学“这个概念的?

关于游学的定义,我觉得我说不太好,几个关键点:国外专业系统的学习,少量的游玩。

可以参照下百度百科的答案:游学 (Study Abroad),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所谓游学既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学生在游学期间(一般1-4周)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结合。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

游学_百度百科

2.你曾用怎样的方式”游学“?

我曾经在我大三的时候,通过自己学校与海外学校的合作,参加了游学项目。

按照目前中国的情况,出去游学有三种形式可走。

1.走自己学校与国外学校的官方合作项目。(这种形式最为妥当,安全性和游学的内容都会相对而言做得很好。)

2.自己在国外高校的网站上寻找游学项目报名。(我基本没听过学生用这种方法参加游学项目,但一定有且可行。缺点在于申请过程可能比较繁琐。)

3.走留学中介或者专业的游学机构。(现在大到新东方,小到不知名的机构都开始做游学了。市场上游学项目良莠不齐,且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好处是申请方便,且性价比较高)

3.你有怎样的”游学“经验可供分享?

因为我从小就想出国留学,大三的时候学校正好有和海外学校的合作项目,就正好一起参加了。这里有项目的官方网站:International Student Leadership。 这个项目目前只有高校有官方合作的才能参加(除了我们公司,这里我就不打广告了)。

我参加游学的时候是暑假,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在加州橙县的CSUF,一个不好也不算差的学校。和我们同一届的学生有南京师范的(全是姑娘,真的没一个汉子),澳门大学,复旦,韩国庆熙大学。我是东大的,和南师大一个城市,后来一起玩得特别好,中间还成了好几对。好多年过去了,我们好多人还是经常联系的好朋友,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事业、生活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我当时的游学项目是星期一到周五上课,课程围绕领导力(美国人非常注重这个技能)展开,然后双休学校会组织安排旅游(美国确实好玩,土鳖们玩得high爆了)。

那么来谈下我的收获。

1. 国际化视野,个人自信心提高,心态心界的提高,重塑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要以为我在吹牛逼,真的就是这么短短得一个月时间,改变了我们中的绝大数人,至少我的人生轨迹是被改变了。我们当时的那一帮人(特指东大和南师大),后来绝大多数去了国外名校:密歇根安娜堡,康奈尔,约翰霍普金斯,早稻田,宾夕法尼亚。。。。。。

2.收获友谊和爱情。

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在这个异国他乡,谁都不认识。一帮年轻姑娘小伙,男男女女,上课吃饭睡觉玩耍一天到晚腻在一起向不起化学反应都难。(当然,我们主要讨论的还是友情)在这个阶段产生的友谊真的不是可以用时间去衡量的,真的是那种肝胆相照,以诚相待,情深意重的感情啊。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能出去游学的家里条件都不会差,你们价值观会相似。日后绝大多数人又会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内成为佼佼者,又是一份非常强大的人脉网络。

3.遇见不一样的人,学得更多的东西。

短短一个月时间,你想要从课堂上学得很多东西,那真的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你可以从课堂上最直观得感受到美国的高等教育方式以及理念。 和你同行的人,即使是一个学校的,如果不是因为参加游学项目,我相信很可能你们一辈子也不会认识。但是你们因为游学认识了,这其中不乏牛人,从他们的身上你会得到很多的idea和新的目标。

好了,暂时就这么多吧。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回答。。。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