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游学分享> 亚洲> 游学、冬令营、夏令营|孩子如何在其中完成...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不断与父母分离的过程,孩子和爸妈妈妈,都需要为未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点点做好准备。孩子每一次短期随团出行,都是一次“长大离家”的小小练习,从这些小练习中,他会慢慢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规则、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细节,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一点点积累起来。

农历小年前一天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目测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旅客,是中小学生。我家小儿也在其中。

上午十点结束了学校的结业式,我们就赶紧送他来与寒假新加坡游学团汇合。出发前一天,他和妈妈一起收拾好了行李,寒假前,依依不舍地推掉了他同样很想去的郊区冬令营。

等待办理乘机手续的孩子们,有的表情严肃,有的嘻嘻哈哈,但没有一个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显然即将开始的一小段离开爸爸妈妈的集体生活,更让他们兴奋和向往。

每个寒暑假,我们都不给孩子安排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但尽量会带孩子做或长或短的旅行,也鼓励他们参加冬夏令营。大儿三年级开始去夏令营和冬令营,小儿有哥哥带着,二年级就开始了。这个寒假,两个孩子更是在我们的鼓励下,一个报了七天的新加坡游学团、一个报了十二天的意大利游学团。

为什么不送孩子去兴趣班、补习班,却对冬夏令营和游学团情有独钟?因为我们觉得,游学团、冬令营、夏令营,是孩子长大离家的练习,离开爸爸妈妈、离开家,在一个新团队中独立生活几天,离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孩子在家中无法得到的锻炼。孩子学到的,远比爸爸妈妈期待得多,更比他能从兴趣班、补习班中收获得多。

1、适应一套不同于学校生活的新规则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不是家,就是学校,学校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锻炼、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休息,各种场景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孩子都已经非常熟悉。

但冬夏令营和游学,从出行、住宿、就餐到团队活动,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不同于家,也不同于学校。学会理解、适应这些新规则,并让自己在这些规则之下,生活得愉悦、顺畅,对孩子来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孩子在小学、中学阶段有这样的锻炼,会更容易适应未来几个必然发生的生活场景重大转变——离家上大学(或者出国留学)、离开大学校园进入工作岗位。

2、学会信任一位新的老师,并遵从老师的指挥

平时,孩子在家由爸爸妈妈照顾,到了学校,由熟悉的老师管理。而参加冬夏令营和游学团,领队老师,通常都不是孩子已经熟悉的成人——孩子不了解这位新的临时监护人的性格、做事风格、严格程度,但却需要迅速地建立起对新的老师的信任和遵从。

我们无法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这件事到底如何完成,却不难发现,不同孩子适应的快慢、适应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孩子,会很快学会按照老师的指挥,跟随团队活动、按要求跟老师报备大小事项,不需麻烦老师的事情,不会不停地去找老师,有的孩子,却既难于配合老师的要求,又不停地找老师投诉,而且还很快觉得“老师不喜欢我”或者“我不喜欢老师”。

我们在机场把小儿交给带队老师时,老师照例问:“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我们经常带他出门,他也去过好多次冬夏令营。”老师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下来——这样的孩子,是不需要老师格外操心的。

3、和不熟悉的人住在一起

参加冬夏令营、游学团,孩子多数时候需要和一位不熟悉的新伙伴共住一个房间,这对孩子来说,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

他要迅速地和新室友共同建立起“住在一起”的秩序——谁的东西放在哪儿、谁先洗澡、早晨起来谁先上厕所、谁先洗漱、要不要看电视、要不要开空调……既要让自己过得不憋屈,又不成为只管自己舒服、不考虑对方感受的坏室友。

孩子在学校里已经有过和同学相处的训练,但是和一个人共同居住几天又不会彼此不适应、起争端,是全新的体验。如果孩子中小学阶段有这样的训练,那么到离家上大学,有一群新室友,他的适应速度和程度,都要好很多。

这项能力,到工作之后,也非常重要。真心爸爸外出开会,就曾多次遇到过完全对别人不管不顾的“室友”,要么沐浴时浴帘大敞,搞得满地是水,要么完全不与同住人商量,把空调开得冻死人。成人世界中,这些事令人抓狂,却又尴尬得没办法提醒。

4、适应与家里不同的生活条件

无论家里条件是好是坏,孩子外出期间的生活条件,都与家里不同。适应这些不同的生活条件,不抱怨那些不好的,也不放纵自己挥霍那些好的,对孩子来说,都是有益的训练。

从开始开始参加冬夏令营,真心爸妈就会告诉孩子们,出门肯定和在家不一样,无论好坏,都学着适应,不要挑剔。孩子们遇到过蚊子很多、电视没有信号、水龙头不出水、厕所有异味等各种各样的小状况,但每次回来说起,都只是陈述,从来不愤愤地抱怨。

他们也把这种适应能力用在每次和爸爸妈妈出门旅行上。有时住很好的酒店,他们会赞叹“喔,这次条件真好”,但不会东翻翻、西看看,把好的地方,统统享受个够。有时住很一般的公寓或经济酒店,他们也不会抱怨房间小、枕头硬、空调不凉。

小儿游学团的行前会,老师讲到一件小事:孩子参团到美国游学,住在一个家庭中,那家有大草坪,大花园,后院还养着一匹马,孩子很兴奋地拍图发朋友圈,结果孩子父母从图中发现,孩子住的房间,居然是半地下。“这还了得?!”,于是,也不管时差,半夜三四点钟把带队老师从睡梦中叫醒,要求给孩子调换住处,经老师解释半天才作罢。——爸妈如此挑剔,恐怕对孩子适应不同的生活,没有半点好处吧?

5、尝试新口味食物,并愉快地把自己喂饱

孩子出门,吃得好不好,恐怕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问题。以真心家俩娃参团外出的经验,吃得很糟糕的状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组织者都明白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普遍比较好,饮食安排上一定会特别当心。

但吃得不合自己口味的情况,是一定会有的。一位游学团老师讲过一个小例子,有个小学生,每天早饭时都会哭,问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是“和妈妈做的不一样。”

真心妈妈自己是很爱做饭的妈妈,孩子在家里吃得很好,但出门时,我们会告诉孩子,要学会适应新口味的食物,从不爱吃的饭菜里,找到自己能接受的,然后愉快地把自己喂饱。

孩子们都学会了这一点,所以出门回来,有时会吐槽某天某菜不好吃,但从来没有过说自己没吃饱。相反,他们还常常把在外面吃到的好吃的讲给妈妈听,要妈妈学着做。

6、学会照顾行李,并用有限的行李保持自己整洁舒适

一个参加游学团的孩子怎么都找不到换洗的袜子,老师帮着找,也找不到,只好打越洋电话给孩子妈妈,结果妈妈说,“在长袖外套的袖子里塞着”。这位妈妈给娃收拾行李时,一定是用上了旅行高手的行李整理术,可问题是,孩子压根就不知道啊!

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行李,并用有限的行李保持自己整洁舒适,是出行的必修课,既需要爸爸妈妈培训,也需要孩子自己多次练习。

真心家两个孩子多次独自参团,两三年前就学会了自己整理行李。每次出门前,我们也会提醒孩子,穿过的衣服和准备替换的衣服,要分开放置,以免穿乱,孩子每次回来,都能准确地挑出脏衣服扔进洗衣机,把干净衣服归回衣柜。

这次小儿出行,因为是出国,妈妈就特别帮助了一下,结果发现在妈妈帮手之前,孩子已经自己列了个小清单,每一行后面都画了两个小方框,一个框用来在出行前对照打勾,另一个用来在回来时对照打勾,要带的衣服,自己也已经整理了大半,并且把短袖T恤整整齐齐地卷成了小卷。这样真好。

7、适应暂时不与爸爸妈妈联络

孩子在家,每天都能见到爸爸妈妈,出门去,爸爸妈妈难免会担心孩子“想家”,会给孩子带上手机,自己每天给孩子打电话,或要求孩子每天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其实这不太必要,“适应暂时不与爸爸妈妈联络”,是对孩子的另一项锻炼。带孩子出行,主办方都会有严密的措施保证孩子的安全,也会通过固定的方式每天对爸爸妈妈发布孩子的行程和活动照片,而且我们孩子参加的所有团队的老师,几乎都能细心到每天让每一位爸爸妈妈,都看到自家孩子的照片。

这对于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状态,已经足够了。孩子只是暂时出门,他完全明白,即便不联络,爸爸妈妈也都在家里关心着他,等他回来,家还是一样的家、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的爸爸妈妈。

所以,真心家两个孩子随团出门,我们从来不给孩子打电话,也不要求孩子打电话回来。小鸟总有放飞的那一天,早点练习,比到二十几岁还要互相依赖要好得多。

8、学会遇到困难坚持到底

出门在外,难免遇到小小的不开心、不满意、不适应,克服这些小困难,完成整个行程,是对孩子的必要锻炼。

如果孩子能顺利完成每一次出行,他未来适应更长时段的独立生活、更远程的出行的能力,会更强。如果有过半途而废的经历,恐怕相当长时间内,孩子都会把离开爸妈独自随团出行视为畏途。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不断与父母分离的过程,孩子和爸妈妈妈,都需要为未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点点做好准备。孩子每一次短期随团出行,都是一次“长大离家”的小小练习,从这些小练习中,他会慢慢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规则、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细节,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一点点积累起来。

那么,孩子去参加游学团、冬夏令营,是不是能学到更多知识呢?真心爸妈认为,这真的不重要。开阔眼界、长见识,一定是有的,但不会有什么显而易见的成果,倒是上面说的这些能力,你会看到,孩子一次比一次强。这样的收获,已经足够好了。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