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女48岁,92年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拿了硕士96年回国。我家娃是龙凤胎两个小预备,计划最晚本科出国留学。昨天有个女朋友儿子初一,跟我聊留学的性价比,才有了今天此文。
你为什么要送娃出国留学?
1. 镀金,拿个外国洋文凭,回国就业更有竞争力。
2. 混得比别人好,挣钱多。
3. 英文好
4. 长见识,开眼界
5. 移民
我的女朋友送娃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上面第一条。她40出头复旦毕业,没留过学,在世界500强工作。她算了一下本科就送儿子出去,加上硕士,三四百万总要的。可是看看公司里那些年轻海归们,收入并不比没留过学的公司同辈高。父母多投资的三四百万什么时候才能挣回来?这样的话,留学的性价比岂不是太低了吗?
留学的性价比,到底要怎么算?
最近有个论调频频出现在朋友圈:学区值钱而学历不值钱。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都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由此推导出“读书无用论”,辛苦一世不如有房两套。跟去年很火的帖子《逃离北上广》《我上了985211依然一无所有》一样,衡量读书值不值的逻辑是:花钱读了高学历,必须尽快尽多地变现,必须比学历比我差的人/比老家没有出来的人挣钱多混得好。(你老家村里养猪的中学文化程度都有可能比你挣钱多)
如果你是这么计算读书性价比的,那么不用往下看了,你跟我不是一国的,鸡同鸭讲瞎耽误功夫。
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有了一点名气,我经常接受媒体采访,每次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你的思想很超前,这跟你早年在美国留学有没有关系?”我说那是肯定的。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那是你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情的集成。1993年我在美国。
在美国短短的四年,我学到了五样东西:
1. 探测到我生存的底线,锤炼了被放到任何国家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活下去的能力。
2. 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你追求什么都可以,从来都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成功标准。不同生活理念的人,没有办法比较谁混得更好。
3. 人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唯有保持终身的学习力、好奇心和创造力,才能保持年轻的心态。
4. 中国太闭塞了,至今是个发展中国家,衡量标准太单一。我们以为的很多不可能,只是因为不知道。
5. 三观跟你不同的人,少跟他们废话。
这五点让我受益终身,同时也让我今天成为一个不焦虑的妈妈。以下分述。
我这代留学生,被称为“洋插队”。此剧有体现
之一:探测到我的生存底线。
我1992年留美,和比我再年长一点的留学生被戏称为“洋插队”的一代,除了少数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幸运儿,学费生活费全靠自己打工挣钱。我是上海人,虽说一直到本科家境都是同学中最好的,可是父母能给的也仅仅是去美国的单程机票,还有缝在我牛仔衣口袋里的200美元现钞。我的行李箱里,有一套去中餐馆打工的标配:白衬衫黑裤子+平底黑鞋,一下飞机就要去中餐馆求职了。
我去的是休士顿大学,在洛杉矶转机的时候口渴,看到1美元的大杯可乐,舍不得破开我那两张百元美钞,饮水机上喝了点凉水了事。头两年,我完全就是赤贫,家具都是街上捡的,中餐馆打工的时候把客人盘子里剩下的没咬过的点心打包带回家吃……我是如此顽强的小强一枚,如果不来美国,我是不知道的。有这碗酒垫底,后来经历的很多挫折,都是小菜一碟。
我,1992年,生命力顽强的小强,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家龙凤胎以后是不会像我那么苦的,学费自然全部由父母准备好。但是挑战依然很大,这是对他们长大成人最好的磨练。
之二: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
在美国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怪人太多了! 他们安然自得地活着,也没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我经常听到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it’s none ofmy business(不关你的事,不关我的事)。30岁单身女人被讥为“剩女”,这种事在美国是不可能的。
我后来在外文系的中文课做助教,有个白人学生,四十几岁了,他一直领救济金,不想工作,赖在大学不肯毕业,修完了好几个不同专业的学位。这不,又来学中文了。我问他,你学那么多干嘛用?他盯着我不解地问:“学,就是学,干嘛要用”?好吧,我们不是一国的。他也让我反思我在中国一直被教育的“有用”哲学,什么都要有用,要变现,不然就是浪费。
参观哈佛大学。在美国读书,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上课考试,知道了什么是博雅教育。
我在美国认识一个做钟表的瑞士人,祖传的手艺,看到他在那里慢悠悠地做表,我想,以后自己如果有一门手艺,当个体户(匠人)也蛮好的。没想到2011年我实现了此愿,离开了大公司这个系统,成了独立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个手艺人了。
前年带我家龙凤胎去日本玩,他们发现很多店铺几十年近百年只做一样东西,比如只做寿司、只做拉面、精细得不得了。我告诉他们这叫匠人精神。女儿喜欢吃西点,如果以后她当个糕点师开个蛋糕房,问我会同意吗?我说,百分百同意。
电影《死亡诗社》
我推荐《死亡诗社》给娃看,电影里一个私立学校的男生一心想当演员,固执的父亲非要他去学医(美国医生挣大钱,那才是正确的道路),结果他自杀了。而我的咨客里,就有出了心理问题从美国退学回来的上海学生,妈妈强制她学不喜欢以后能挣大钱的医学院。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父母。
之三:终身学习才能永葆年轻心态。
中国的高考是一考定终身,到了美国看到他们的大学学制惊呼:天啊,这简直是天堂啊!本科一二年级是通识教育,不分专业,这就避免了中国高中学生填高考志愿的迷茫;学分制,可以随意跨系选课,修满了学分就可以获得学位;转系转校很方便,不需要像中国学生退回原籍重新高考;读了一半想出去工作,想出国旅行,可休学,学分保存;什么年纪都可以考大学;一门课有几个老师教,一天不同的时间有几次课,晚上也有,方便白天上班的学生……
我读硕士的时候基本选择晚上上课,因为白天要打工,同学里好多比我年长十几岁二十岁的公司职员,他们本科毕业就去工作了,有了需要再来读硕士,不像中国一路读到博士再工作。我还在加油站碰到一个临时工,他是博士,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先来打工。
我(站着的女生)做中文课助教,除了在校生,还有公司职员,甚至有退休的人,他们来学习中文,只是因为喜欢。
我很喜欢随时背上双肩包坐在课堂里的感觉,回国后的这20年,我也经常当学生。我本科硕士都不是心理专业,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后也一直在做专业学习;还学习了我感兴趣的戏剧舞蹈,投入了很多时间和金钱。
等我家娃留学的时候,我也一起去。我不当“哈佛妈妈”,我要当纽约大学电影系的学生。
之四:中国很多不可能,在美国都是可能的。
我高中一女同学A,除了英文好,其他科目都不好,老师说她考本科都困难。后来她跟着父母移民美国,父母收入低,她一直靠打工补贴学费。毕业后她盘下了一个倒闭的西餐厅,经营得很盈利,后来申请哈佛MBA被录取。她也能读哈佛?我想我们的高中班主任知道了眼镜都要掉下来了。A说,哈佛喜欢有伤疤的人。
这是朋友圈里看到的,上海数一数二的民办初中牛校家长会拍下的,第一张是小预备的排名,第二张是初三排名。一位鸡血妈妈的配文:这就是xx文化,谁说xx给孩子压力大,“压力”来源于牛娃如云的环境、你追我赶的氛围,同时也是孩子们自己给自己的动力,xx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越努力越收获。
孩子一进校,就天天活在排名里,没有别的可能性。这样的学校我不会送娃去,这样的家长我懒得理。
在中国,只有10%的孩子是牛娃,90%都是普娃,因为衡量标准只有一个。在美国,普娃也都可能是牛娃。
我女儿在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会用画画来表达心情了。这是她花了15分钟完成的钢笔画,完全不像一个12岁孩子的手笔,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她说她眼前能出现画面(好神奇,我怎么从来就没有呢?她从哪里遗传的基因,我跟她爸只会画火柴人)。爸爸看了很激动,跟她聊了一会,父女俩给此画起名《深渊》。
她现在的成绩,就是个普娃,但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天赋,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万分地呵护她这份灵气,不让排名毁坏她的自信。
去年我去新东方留学论坛,看到一个母亲跟高二的孩子说“你想学什么?”孩子说“不知道。你决定吧。”妈妈很不满,“你都这么大了,也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吧。”我想,这个孩子大概在家里在学校里从来也没有被赋予过“我想做什么”的权利。
最近跟几个都是海归的女朋友吃饭,家里都有中学生,说起孩子以后出国留学,我们都没有把美国藤校设置成目标,我们关注的是孩子本身有什么特点,他她喜欢什么,他她的志向是什么。
我看到很多孩子有天赋,可是父母会因为孩子成绩不够好,不允许孩子去发展他们的天赋(比如数学不好不许画画),只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朝一日我女儿也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等父母来取经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奥秘其实是因为我是“别人家的妈妈”,呵呵。
之五:三观跟你不同的人,少跟他们废话。
这是1999年《亚洲周刊》,张朝阳上了封面人物,同时还采访了几个美国留学的海归,对海归在国内的发展做了乐观的估计。我是其中的一个,内页有我的照片。那时海归很少,我的职业头衔是戴比尔斯钻石中心中国区的公关经理,跟张朝阳没法比,就是凑数的。
96年我决定回国发展,这在当时属于非常奇葩的决定,而且是身无分文回去找工作的。这可不就是没混好吗,逃回去的。
回到上海见到一个跟我同龄的男熟人,已经混得很好了,知道我依然是个穷光蛋,还要找工作,很拽地对我说:“你看你们这些出国留学的,有什么用啊,错过了这几年发展的好机会,现在也没有什么人脉……”我笑笑不说话,就再也没见过。后来偶尔在新闻中听到他的名字,他确实混得很好,成功人士。我没有羡慕嫉妒恨,我只知道,我们不会是朋友。
一个35岁美国留学回来当演员的朋友说,后悔在美国呆了那么久,没有国内同学一直演戏的机会。我说,如果你没出国呢,就能混好吗?难道你不会说,我没混好是因为没有像李安那样在纽约大学学过电影?
一个熟人说起亲戚的孩子在美国上了名校,结果跑到非洲给穷人挖井,真的是浪费了父母的钱,白瞎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人跟人价值观的距离。
我让娃留学,是为了让他们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还可以这么活,学校还可以是这样的,书还可以这么读,美还可以是这样的,自我实现还可以是这样的……
我对中国的教育很失望,我不想让孩子低龄留学,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不利;如果现在我可以出国工作挣钱,早就带他们出去读书了。
留学的性价比该怎么算?
如果你认为一定要混得比没出国的同学好,一定要把那几百万以最短的时间挣回来,那一定是负分。
QiQi
吴老师,我今年31,也准备去美国留学了。在国内学的计算机,做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但我不开心,也受不了男同志更关心我条件而不是兴趣爱好。谢谢你的文章,给我很大的鼓励。我也是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我不想和周围我的朋友们的生活轨迹一样,挤破头进稳定的体制,相亲认识没有雄性气息的异性。再次谢谢你,一直默默关注这么久,非常喜欢你直率的性格。
5天前
作者回复
能给到你鼓励,我很开心。
5天前
福星高高照我家
但是现在很多留学生生存能力并没提高,窝在留学生圈子里,外语能力提高也有限。
5天前
作者回复
我留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人,留学是什么样的,归根到底看各人了。
5天前
nieshuang
吴老师,如果那个三观不同的人是自己的妈呢,也要少搭理吗?我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读那么多书都白读了,还没有隔壁初中毕业就打工的挣得多。虽然我已经结婚,很早就独立,我妈还是喜欢这么说。
5天前
作者回复
是的。即使那个人是你妈,也少搭理,不要试图跟她争论,不要试图改变她的想法。对跟你三观不合的父母就是要连哄带骗
5天前
满地撒丫子跑
我一直有个梦想,埋在心底,,我想让我娃娃出国留学,,这念头很强烈,,,不是为了炫耀,不是因为想他以后挣大钱,不是要光宗耀祖……纯粹是因为我想让他见识更广阔的天空,让他的人生更丰富,让他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这一代读大学已经普遍了,再过20年,留学肯定也是很普遍的~~加油mybaby...
5天前
作者回复
哈哈,妈妈也加油多挣钱,挣学费。
5天前
在云端
我最近在看关于自信的心理书,想补上在国内成长过程当中失去的这一课。首先国内父母从来不知道放手,为了自私心理,剥夺了让孩子去独立尝试,去从失败中学习的权利,从而长到以后的中国人没有独立人格,甚至连什么叫独立人格也不知道。相反看动物世界,南极企鹅刚刚长出防水的毛,就要被爸妈踢下冰海训练生存。其次国人没有看不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观。小时候自我价值在于卷子上的分数,100分意味着来自爸妈老师同学的认同,70分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从来不知道自我价值存在于自我付出,失败,所有的经历里。长大以后没有了考试,就只能被转移到收入,房子,车子,甚至子女的学校,考分,子女的收入,就业里。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痴迷于攀比,因为自我价值只能在别人的羡慕眼光中得到体现。
5天前
阳雪
我和双胞胎妹妹国内硕士毕业后,我考上公务员就安于现状了,我妹因为老板傻逼愤而辞职出国又读了一个硕士,回国后在一家国企工作,我一直很羡慕她有一段留学经历
5天前
读书人
我对女儿和未来自己留学目的很单纯:见多识广和成为国际化人,在不同国家体验不同的生活,让短暂生命更丰富、更有广度和厚度[微笑]。都没考虑她回来用什么样的文凭找什么样的工作[偷笑]
5天前
作者回复
马丽老师是我的同道中人
5天前
Jessica
一直很羡慕有留学背景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钱,而是他们有见识,这也是我一直为什么35岁单身也没啥存款,但也要坚持多去旅游的原因,只是为了增广见闻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不喜欢稳定的体制,一直想做一个匠人,希望我可以想吴老师一样幸运,成为一名出色的匠人。
5天前
作者回复
成为一个匠人,我绝对不是幸运,我付出了比一般人多了不知道多少去的代价。
5天前
ALEX朱少麟
受了吴迪老师的鼓励 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 这一年我成长的很快 谢谢老师
5天前
作者回复
你的行动力杠杠的,在美国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5天前
英子喵
不过听说现在学签不允许外出打工了,只能接校内的工作,份额很少
5天前
作者回复
我们那个时候也是不允许校外打工的,我们都是打的黑工,随时提防警察来盘问。中餐馆汇集了偷渡的中国人墨西哥人和留学生,没办法,要生存。
5天前
王思斯
我只想说,如果十年前不看吴老师的文,那我不可能是现在的我。祝全家平安自由。
5天前
作者回复
我很开心对你有点小用。
5天前
彭建芬
哈哈,你和我中学同学同名。我大学同学是纽大电影系教授。说得好,同意。打赏了。
5天前
作者回复
谢赏。
5天前
十三点
我对中国的教育很失望,我不想让孩子低龄留学,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不利;如果现在我可以出国工作挣钱,早就带他们出去读书了。
我不想让孩子低龄留学,对他们的心里成长不利?如何理解???希望能得到回答
5天前
作者回复
我的意思是孩子如果初中就出去留学,我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去陪伴,青春期成长会有很多问题,需要父母。
4天前
我头上有犄角
吴老师这篇所说的真的很棒,我也希望以后能把儿子送出去,理由只是因为他可以有不过标配生活的自由
5天前
给红莲姑娘浇水施肥
吴迪老师,我现在在韩国留学,读本科,现在大一。
关于留学的性价比,我只想说,看你怎么在国外生活。你可以选择和自己同国籍的人混4年然后毕业,也可以选择活出自己的精彩--目标,方向,行动。
留学固然辛苦,但收获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无比感谢支持我的父母,勇敢走出去的我,还有我现在在韩国头马的小伙伴。
5天前
作者回复
非常同意。
5天前
Carol Zong 晴圆??
在美国短短的四年,我学到了五样东西:
1. 探测到我生存的底线,锤炼了被放到任何国家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活下去的能力。
2. 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你追求什么都可以,从来都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唯一成功标准。不同生活理念的人,没有办法比较谁混得更好。
3. 人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唯有保持终身的学习力、好奇心和创造力,才能保持年轻的心态。
4. 中国太闭塞了,至今是个发展中国家,衡量标准太单一。我们以为的很多不可能,只是因为不知道。
5. 三观跟你不同的人,少跟他们废话。
说的太好太好了,特别是第三第四条。作为一个在留过学的人,至今仍然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每年都学点新东西,我想着得益于当年海外那种启发式而非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习是一种乐趣,而非苦行。
5天前
涯牙 Christine He
现在想的是怎么可以挣钱,压力不光男人有,有想法的妈妈也有啊
5天前
作者回复
我天天都在想怎么多赚钱,我可是双胞胎的妈,什么钱都是双份的。
4天前
Winnie
看到你青葱岁月那张穿着NYC在纽约的皂片…一口茶差点喷在屏幕上
5天前
作者回复
哈哈,很廉价的T恤,很挫是吧。我也觉得挫。
5天前
clara
30了。六月要去美国。放弃bat的所谓好工作,其实一直焦虑。希望能学到您说的这些吧
5天前
作者回复
有心就能学到。
5天前
石头妈妈
你总结的留学带来的五样东西太到位了,每每和其他人讨论,往往就是以有什么用做为价值评定,太单一了
4天前
玉色
作为一个军二代洋插队,吴老师写这个,真正的优势就出来了。装十三的阿姨范文艺腔实在不适合你,需要特别中立克制的咨询谈价值观也过于越界,一旦进入职业领域,中外视野与人生积累,就跃然纸上,非常好看。
4天前
Lynn
看完这篇文章突然有想哭的冲动,似乎终于被理解了~回想我刚回国那段时间,被周边的人各种当作接受优秀教育的反例,我感觉到给我父母都带来了压力,让他们可能都开始怀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比如说,叔叔安慰她女儿学业压力大成绩不好的反面教材,就是“你姐读了那么多书,也出国留学了,现在不也就。。。”,确实,刚毕业时冲动辞职换工作,也有过在常人眼中看起来不像正常工作的雅思老师兼职,他们认为的工作便是朝九晚五,可是我真的很想说,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手拈来一份收入还ok的兼职的,因为有积累所以有底气,我不怕,因为我有信心自己想兼职就兼职,想全职就全职,而且现在看来也确实这样的。当年那个时候,确实有很大压力,但对任何人没解释过任何事,就像您说的:与三观不同的人少废话。现在俗气地朝九晚五着,收入也不高,但却不会担忧,不会担忧周遭的环境给父母带来压力~我从来不会像那些人那样来看待留学的性价比,并且未来如果我的孩子要去看看世界,我也会跟ta好好聊聊,不希望ta也遭遇我曾经的心理压力
5天前
陈芬_Zoe
生活的多样性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日子总是让人感觉充满希望
同时,看到了更有意思更完整的吴迪老师,赞
5天前
啊狗狗CHIN
谢谢吴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篇文章。虽然我还没结婚没孩子,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一直是我也想使用实施的。因为我就是知足常乐喜欢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人,所以希望孩子也能这样,不盲目追求高分,兴趣和快乐放在第一位,能够成为一个三观正,人生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从容面对的人。
5天前
袁小童
我也是觉得留学还是不能那么功利,可是又有人告诉我不能一点都不功利。我今年就该申请了,我是学理工科的,本来是打算申请硕士之后就不读博士了找工作,工作几年之后去法国旅游?学法语,然后回国做管理或者HR方面的工作,总的来说就是不想搞科研。但是我爸爸所在的研究所的叔叔阿姨说读硕士回国在国外都不认必须要读博士,但是不是说没有足够的兴趣去读博士会很痛苦的么?现在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4天前
作者回复
研究所的叔叔阿姨都没留过学吧,除了研究所也没在公司工作过吧,做管理和HR需要博士???笑话。他们早就OUT了。你要自己去找正确答案。除了科研以外,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有很多种。
3天前
同永霏
认识你以后 我意识到了 生活和物种一样 有多样性 总之 认识你真好
5天前
美好
我也是美国回来,当初别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不留在美国至少把学费赚回来再说。我只是觉得就自己而言,更喜欢国内的生活和工作机会。虽说那时年龄还小,也觉得生命很宝贵,我一年都不想牺牲在仅仅是赚钱上。现在我孩子6岁,也是普娃,热爱画画。我想好好在她热爱的东西上支持她,可是苦于上海太多机构都是教套路,很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被套没了。吴老师能分享一下你的孩子学画的地方,以及如何支持她画画的吗?谢谢啦!
2天前
作者回复
很简单。就是随便她画,不干涉。在华山美校学画画。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