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真的是有很多标签可以贴:
全国仅有一所的、十年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的一贯制学校,小学考入的绝大多数孩子,不仅可以一步到位免去小升初、中考择校的烦恼,还可以提前两年升入大学;
面向上海全市招生,不占用民办小学报考2所的限额;
每年通过选拔招收60名小学生,选拔过程包括网上填写资料筛选、机考和面试三关;
2016年报考人数超过了五千人,录取比例接近1%,说是百里挑一,也不为过。
回想起来,三年前上实开通网申,尽管身在旅途,仍然坚持半夜打开电脑爬上网完成命题作文的那种兴奋和忐忑,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一转眼,小朋友都已经读完了小学的一大半。有时候想到他明年竟然就要读中学这件事情,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这三年来,也有很多妈妈喜欢向我打听上实的种种,希望“内部人士”能为他们还原一个“真实的上实”。不过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也总是,没有人能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XX学校。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眼里的学校不一样,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的孩子眼里的学校不一样,喜欢鞭策和喜欢自由的家庭对学校的感受肯定更不一样......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和这张图片一样属于无责任乱弹,大家千万不要较真了。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有才作者
语文,有两个小故事
我家小朋友,虽然入学前识字不少,但是从来没有练习过写字,而且因为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比较好,所以中文的自主阅读始终进行得比较缓慢。进了小学,一二年级,家里也没有在语文方面上心,一直到三年级才刚刚开始给他课外补充一些字词、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可以这么说,小朋友的语文水平,完全是学校老师一手调教出来的。
那么学校究竟怎么学语文呢?我想说这么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小朋友是左撇子,入学前又没有练过字,刚进小学的那段时间写作业,简直就是人生灾难!然而学校老师从来没有要求过孩子改用右手,甚至还跟孩子说:“因为你是左撇子,所以我对你写字的要求会比别的小朋友低一点——只要大小整齐、态度认真就好。”——孩子转述的这句话,让我至今心存感激。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小朋友的字仍然挣扎在“丑”和“很丑”的边缘,但是相对他自己,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大概也算另一种“静待花开”吧!
寒假的时候,诗词大会大热,陪小朋友一起看的时候,诧异地发现不少大众题目小朋友都会,甚至混个百人团都没问题,可是家里并没有在这方面有任何补充。追问之下,才知道孩子都是跟着学校的“蓝书”学的。(上实的语文自编教材是一大特色,不仅有主教材,还有训练课外阅读的“蓝书”和训练语言表达的“绿书”,以及配套的练习册。)于是我第一次上心去翻了翻过去这两年多的“蓝书”和主教材,发现小朋友靠着课内的诗词储备量就已经超过了100首!
还记得一年级的测验,小朋友做连词成句,都是“帮我开下门吧,请!”这样的水平,这两年多来,也被老师一手调教成了说话有条理、写作通顺还常有出彩之处的水平。而这种母语能力的进步,进而反哺了他英语的理解能力——正如我前不久的一条朋友圈所感慨的,看到孩子英语阅读能力跳跃式的进步,其实并不能单纯归功于大量阅读和英语精读课程——语文课上的训练积累,绝对有功。
数学,是一堆好玩作业
如果说,上实的语文教材和老师一力把小朋友带成了一个语文、英语能力相对均衡的孩子,那么,数学是更加给了我惊喜的一科——它完全激发了孩子内在的对于数学的热爱,这种自律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甚至让我们做家长的都刮目相看。
数学同样是采用自编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相比统编教材,孩子可能会较早地接触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年级内容,比如负数、分数、图形几何......但是教材所秉承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却很好的杜绝了“拔苗助长”的担心。而老师布置的一些阶段性的作业更是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上学期的三角形分类小结:
学习圆之后,用圆规作图,小朋友的作品灵感来自于神话故事《北冥有鱼》和他喜欢的一套积木。
另一张来自于同班同学,是我最喜欢的作品,感谢同学妈妈授权。
这是学习完“火车过桥”后,小朋友按照按不同类型自己出的题目,并且为其中的小陷阱洋洋自得:
在就读小学之前,其实家中为了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学校,也是颇有过一番纠结和争论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怕刷题磨灭了学习的兴趣。不过,经过这两年多的学习,却意外收获了一枚热爱数学的小男生,每次听他说,“我要变成一个数学比英语更好的学生”的时候,都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呢!
英语,则是一个无解
相比较语文、数学的自编教材,上实采用统一牛津教材的英语教学可能显得就不是那么出彩,但是也能看到学校在改进教学方式上的努力:比如推广英语绘本阅读和创作、配音活动、英语小馆长、以及选修课中的英语戏剧社等,都是不错的尝试方向。
以及,我觉得校内英语这件事情,无论放到哪个体制内学校(甚至部分体制外学校),都不会让人满意,这个和学校没有关系,基本上就是人民群众对英语学习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一刀切的课程标准间的矛盾,并且在短期内都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如果是顾虑英语不够给力而放弃上实,实在是大可不必。
罗列完以上这些,算是对学校真切的喜爱吧!然而入学近三年,爱和愁这样的情绪,其实总是相爱相杀,交替出现的。
愁什么?
进度像飞是必然的
小学读四年,初中读三年,四年级上好直接衔接七年级,要说进度一点也不快,那也是听完笑笑就好。进度的压力怎么破?一是对孩子课堂的吸收能力要重视起来,务必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消化,否则可能根本没有回头复习的时间。二是如果不想放弃自己的课余爱好,不想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到课业上追求排名的话,需要家长有取舍的勇气。
Peer pressure是很大的!
每个经历过上实面试的孩子家长,应该都记得校长说的,上实招收的是”中等偏上"的孩子。然而当你抱着这样的美好愿望入学之后,就会发现,除了自己孩子大概真的是中等偏上,其他很多都是碾压型选手好么!而且这种碾压是全方位的,无论是传统的三门主课还是各种课外兴趣特长,都能找到一骑绝尘的小伙伴。不过,在最初的震惊过去之后,这样的“碾压”其实也是有好处的——看到了真正的天赋是什么样子之后,反而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建立客观、清晰的评价——有些东西,该放手,就还是放手吧!
然而总有一种喜欢叫自由生长
写到这里,我认真地问了一下自己,那么,究竟这个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上实一直有一个比较官方的说法,叫“护长容短”,而非我们通常所熟知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这种对于“短处”的容忍,体现出一个学校对于孩子个体的尊重——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当然是因为没有太大的择校压力,学校里喜欢数学、横扫各类竞赛的孩子固然不少,但是与奥赛绝缘的孩子也能自得其乐,专心课内或者特长发展。
但是如果就此把上实理解成一个不用学奥数、不用刷题、没有学习压力的快乐天堂,却又是另外一种肤浅。上实教材的编排,决定了具有缜密的理科思维的孩子,更容易在课业上取得领先,而这种在理科学习上的学有余力,反而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语文和英语上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也是我在一开始就说的,万事皆有立场,我没有办法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上实,我只能呈现一个恰好非常合适自己孩子的上实。
但如果你是从内心认可““护长容短”,并且用更长的时间轴来看待的话,只要不纠结于一时的排名,鼓励孩子不带有功利心的进行广泛地探究和学习,这种轻松自在的状态,反而更容易激发出孩子的原动力和潜能。这恰恰是上实的学制最令人期待的地方——在十年一贯制的低淘汰率学制下,把竞争尽可能的延迟,把时间交还给孩子自由生长。
而相比传统的升学率或者是排名,这种自由生长所带来的无限的可能性,才是成长中最迷人的地方吧!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