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出国考试> 考试相关> 家长一窝蜂送孩子出国留学,我们的教育差在...

春节里,亲朋好友相聚总免不了互相八卦,譬如找对象没、去年赚了多少、你家娃成绩如何等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会交谈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话题。

为了给学历镀金、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逃避应试教育、为了回国后找份好工作……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曾在演讲中说起教育,他认为教育不仅仅关乎教育,更关乎国家软实力。

他提及澳大利亚一家报社曾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什么时候”:

何时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

何时全球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

何时全球消费者在选产品时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同时,数据也证明,近十年来,送孩子出国留学渐成风潮,而且正走向低龄化。日前美国发布的《2016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5-2016年留美人数首次突破100万,比上一学年增长7.1%。其中,中国学生人数最多,为328547人,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31.5%,相比2014-2015年增长了2万多人。

到底是中国家长太过焦虑、盲目跟风,还是国内的教育实在不尽如人意,小巴请教了几位大头,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前的这一现象。

“教育不仅仅关乎教育,

还关乎国家竞争力”

我原来一直不太同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我曾成功地阻止了我的女儿去美国留学,但二十年后,我的外孙女已经在美国了,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

我从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也确实感觉到,教育关乎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经济转型、创新、建立正常的政商关系等,教育发挥根本性作用;

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教育也大有作为。

我们过去没有话语权,首先是因为观念有问题。过去,我们从短期的利益出发表达观点,话语权越多,对国家的形象和名声造成的损失越大。

教育还关乎国家的竞争力

所以增强软实力的核心在于,要以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自己。在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高自己的地位。

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我想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强调几点:

培养孩子的诚信;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是培养优秀社会公民最核心的问题。

作为一个搞经济的人,我从以上角度来看待好的教育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对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意义。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竟有那么多人离开自己的国家,那么多家庭付出沉重的代价,只为孩子出国留学。所以教育问题涉及很多人、很多方面,甚至涉及国家的未来。真正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很不容易,希望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努力。

秦朔: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出国读书应是孩子的选择,

而不是为了逃避压力”

这些年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稀缺。中国家长的传统观点是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将来就没有好出路,所以纷纷将孩子送出国。

同时,国内的教育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题海战术和淘汰制让题目越来越难。放眼全球,中国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不错的,但自我接受度和满意度非常糟糕,自卑度很高。而这又加剧了家长的慌乱,于是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

但家长一窝蜂地将孩子送出国存在很多问题,孩子本身不一定适合,要看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会化程度、抗挫能力等。

中国学生在学术正直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对考试、作业和日常讨论中的作弊现象处理并不严格,但国外不同,因此存在被劝退的情况。

也有的留学生在国外呆了好几年,回来后发现英文还是一塌糊涂。另外,在美国等国拿工作签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对于作弊现象,国外比国内要严格地多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的家长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如果仅是为了躲避眼前的困难,很有可能制造出更多长远的困难。

针对目前的现状,有以下方式可以改善:

从政府角度看:马太效应的局面是不行的,教育要普惠要公平。允许好的私立学校扩大办学,对于国际教育、民办教育,都应大量鼓励和倡导;

从教育理念看:应该从应试转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尝试多元化教育和考核方式,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唯有考试分数高;

从家长的角度看:要花更多时间去沟通,帮助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投资,不应是金钱,而是时间和耐心。让出国读书成为孩子自然真实的选择,而不是变成让孩子逃避压力、为家长脸上贴金的一件事。

封一帆:”浙江新课堂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培养开放能力,

是教育中重要的课题”

中国的出国留学潮足有三十年历史,这三十年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留学动机都不相同。“低龄化”是近十年留学最大的主题词。高中生申请读本科的趋势达到顶峰,而初中生申请读私立高中的浪潮方兴未艾。

这个潮流和我学生时代的本科生申请读研大不相同——留学从个人决定为主转变为家庭决定为主。

在我的学生时代,这个决定是能改变未来财富状况和人生走向的,所以专业选择和就业必然紧密挂钩;在最近的留学专业选择中,“艺术史”专业不再如此冷门。这背后折射出中国家庭财富积累、国际视野、教育理念的巨大变化。

但留学绝不是中国教育的救星。要解决中国教育问题,还得回到中国教育自身。我不想妄评中外教育的“高低”,但的确感到国内教育是“狭窄”的。无论是理念、方式、目的、视野,各方面都很“窄”。

举个例子,法国高三有哲学课,学习的概念包括:意识、他人、欲望、存在与时间、真理、物质与精神、自由、义务、幸福等。

国内外教育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哲学会考中有诸如“对自我的认识是否以他人的认知为前提?”“欲望一定会带来痛苦吗?”“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它的意义吗?”“工作会让我们失去自由吗?”等论述题。

国内教育环境下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严肃、系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样的课程让人思考“教育本质”的根本问题。

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开放”,即在“自我”之外,能够容纳不同想法、意见、文化、态度、信息,甚至思维模式。

在最近对于世界的未来的讨论中,“分歧”成了关键词。不论美国还是欧洲,不同人群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失去互相包容的耐心和能力。

很多学者试图分析其背后复杂的原因:美国经济复苏缓慢、西方左翼势力政治无能、网络出人意料的封闭性质(把同类人聚在一起,形成封闭的信息圈子,圈内人完全忽略圈外的世界)。根据我非常有限的观察和思考,教育也是背后不容忽视的因素。

我们的教育往往不锻炼学生开放思考的能力。 一个人很快形成一套封闭的、似是而非的、自圆其说的认知模式,并维持一辈子。 但我认为,真正优秀的人才是“超越”这些模式的,这是其与众不同的所在。

魏英杰:专栏作家

时事评论员

“目前趋势难以逆转,

除非国内环境得到改观”

富裕阶层送孩子出国留学就不说了,因为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但对许多中产阶层来说,是有经济压力的。许多人甚至在孩子读小学初中时就开始筹钱或送到国际学校准备。支付孩子教育的经费占据中产阶层收入很大的比例。

这些中产阶层拼了命要把孩子送出国读书,背后反映他们对国内教育的不满,也有教育以外的原因,例如对国内的环境包括食品安全、人文环境、竞争环境等感到不满。用更直白的话来讲,一方面是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一方面是对国内环境的不满。

这样的后果是,中国许多拔尖的人才都到国外去了,虽然不排除很多人留学后回来工作,但还是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因此不得不回到教育改革的问题,我们当前各阶段的教育都不能让人满意。应试教育一定要改革。但是怎么改,往哪条路走?

国内的应试教育一直面临着改革的问题

现在实际上在走回头路,在拼命地往应试靠。比如以减轻课业负担的名义,取消了很多考试,但因为高考没有做出根本的变革,导致小孩的负担反而加重。

必须把教育从应试转变到培养人本身来,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好经验,但是国内行不通或者不能去实行。

家长纷纷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个趋势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只有到了教育有根本性扭转,社会、环境有很大改观后,总之社会要变得让人觉得更有希望、有期待、有未来,那么人才往外走的趋势才会慢慢改善,趋于正常化。

 

精选留言:

张哲宇

虽然高考不完美,但是它依然是很多贫困家庭孩子改变阶级的唯一出路

1月31日

双子座

很感动的一段话:留学生不是“挥金如土”的富二代,他们只是一群孤独前行,撞得头破血流也要打开一条路的十几岁孩子;他们的背后也不是什么土豪,只是有一点教育情怀的中国普通家长。他们没有把孩子搂在怀里为了自己的天伦之乐,而是倾其所有也要给孩子一个看世界的机会。

这代人并没有世人眼里的风光,他们背负着父母的使命,接受异国文化,宗教,孤独,甚至歧视……把东方人的脸孔展现给世界,并接受了不同文化的教育,他们在世界各个角落,是改变世界的一代人!

1月31日

我孩子就在国外读书,春节前我问她大年三十会不会跟同学一起过,她说大家会一起聚餐然后各自回宿舍学习,春节的时候要考试。她说没关系,学习让人充实,就不会那么想家。她说国外的同学谈到GPA时都觉得中国人不仅聪明而且勤奋,她觉得很骄傲?国外留学的孩子很多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遇到团难自己解决不让父母太操心(他们说父母担心也帮不了自己),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增强了?对于不是拿着父母的钱去国外混日子的孩子,如果有条件,应该给他们机会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月31日

永远的孙悟空

脱离社会环境谈教育质量是没有意义的,即使两国教育水平一致,有能力的还是会送小孩出去,这根本不是教育问题,这是在搏一把移民的机会。你大可以说移民越来越收窄,但是不搏就压根没有机会。

1月31日

聽雨

大学教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1月31日

.

个人经历。我在日本上学。当时考本科(现在是硕士),不见得就比国内简单。第一要过语言考试,留学生考试(相当于高考,但是相对简单),学校好的话还要参加入学考试(还要再考日语比语言等级考试难和简单专业小知识),面试。相对国内一考定江山,我感觉还是国内考试来得痛快。咱们国内百分之70入学率,三年认真点,上大学没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没在国内好好学习,出国受苦了,才知道没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再说说教育:我在亚洲圈上学,欧美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其实日本和国内一个操行,好学校挤破头,烂学校没人愿意去或者穷人去,再加上日本也是补习班疯狂出现,孩子们也是下课就过去了。虽然日本放学时间早吧。我感觉教育这个东西吧(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要根据家庭情况实事求是而定,年收3万的家庭,通过教育一下子就年收过亿,这个不成正比。其实应该是渐进模式,教育也需要家庭积累和社会积累,一代一代不停的累积才能达到知识的累积。也就是说教育本身是社会资源和家庭累积资源,共同作用才有效果。一味要求国家教育怎样怎样,那叫索取。这里不行就去那里,和强盗没区别。其实我也是教育的小强盗。同时自身也要好好考虑考虑。

1月31日

森林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跟风,根据自己和孩子的情况让孩子自己选择。

1月31日

西江月

我感觉真正靠自己实力考出去的留学生大多数都能在国外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看问题比较客观,更能理解和宽容别人,有爱国情怀。而靠父母花钱大钱出去的学生他毕业后只能回国,因为这样的学生在国外很难找到工作签证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国家不缺人才缺的是人们成长的环境。现在教育腐败也很严重老师课上不认真讲,利用业余时间补课收费。我家邻居的小孩才8岁星期天不休息还要去上小班,这样恶性循坏孩子们该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补课上面最后他们变成自私嫉妒利己的人。国家教育应从长计议。

1月31日

一生懸命

现在资金实力更雄厚的家庭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为孩子选择了有专业教育体系背景的方式,比如蒙特梭利幼儿园,但是在中国却没有相应延伸下去的小学初中等更多的教育资源,当孩子转到普通学校以后要经历一个特别痛苦的转变过程,家长也是,所以读国际学校就成了一个方便的选择,但是国内很多国际学校的教育提纲也很不稳定,朝令夕改,伸脖子缩脖子都是一刀,于是继续送出去留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1月31日

YP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们没有经济能力出国留学,甚至在上大学前一直都认为留学离我们非常非常的远,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身边许多同学都打算出国读硕士!这其实就是一种差距了,这种生活环境不同铸造的思想上的差距!国内的教育尽管不尽人意,但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方法了!

1月31日

sst

不谈教育差在哪里,但是留学的艰辛更能让孩子珍惜学习的机会,选择去留学也更追求进步

1月31日

嗯嗯

教育不振的根在于教育产业化 卖辅导书 卖课卖辅导班的巨大的产业链和利益集团  ,还有另两座也产业化 压着中国人一辈子喘不过气的大山 医疗和住房  这是民族强大 文化昌盛的绊脚石

1月31日

Even

应该允许多开点好的国际学校

1月31日

会娟

选择出国还有另外原因,在北京读书却参加不了高考,户籍限制,导致很多中产不得不负债让孩子出国,不然就是留守儿童

1月31日

进击的小学生

个人觉得辩证看待问题,学习这东西不是说你有好的资源你就一定会努力会比别人成长更好,更多是内因起作用。国外教育就一定好吗?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可否认,以美国藤校为例,他们这类顶级名校有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方式,出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对于国外其他那种本来就高不成低不就的学校,我没看出他们好在哪里,或许美国的的教育方式你说好,但是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你觉得就一定好的适用中国吗?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都是出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吗?

1月31日

Katharina

一个孩子出国,受影响的将是未来所有跟这个孩子生命有交集的人,教育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

1月31日

祝小米miki

我本身就是一个留学生,就是去了英文还是奇烂无比的留学生。但是我还是希望让孩子出国,见下真正的国外的好和坏,用他自己的眼睛。这和我会建议外国人来中国留学是一样的

1月31日

I'm five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关乎学校,老师。作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应该承担起更大的作用。家长们总是以“一切为了孩子”,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想法,导致他们往往高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会因此低估了很多优秀孩子自身的独立。

1月31日

李明

从我观察的现象是这样的:现在的中产,年轻的时候不富裕,打拼赚钱,没时间陪小孩,没资金投入教育。   现在赚钱了,但孩子的教育落下了,怎么办?送孩子出国,好好弥补……

1月31日

张鑫

对此事不以为然,更应该扎根中国教育和国情,不盲目跟风,外国就比中国圆吗?

1月31日

起航了

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到清末废除,再到1978年恢复高考,就已经注定了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与中国国情的适应性

1月31日

方慧

教育是个社会问题。现阶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国内的教育特别是师资,学校环境等比十年前要进步很多。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就如文中所说家长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时间和耐心的长短,是决定孩子以后人生发展的关键。至于在那里读书,只要孩子努力都能成才!

1月31日

顾婷

出国留学也并非坏事,能走出去看看别的地方的人怎么生活,怎么思考问题,开阔眼界,关联怎么才能留住这些人才,为祖国效力才是。

1月31日

如果不是以移民为目的 孩子回来后会很挣扎的

1月31日

阿兴

该认真思考高考背后的教育意义和初心了,现在的高考制度看似公平,但公平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否则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曾经是高考下受益者,但我们必须自问,我们的教育在做什么,我们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了,我们的下一代也开始承担教育下一代的时候了。做习题备高考,长知识谋职业,肯定不是教育的全部。

1月31日

EMCC

定位明确的,适合各自家庭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1月31日

麦克

看了评论,众说纷纭。立场不同,见解不一。如同高考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拔制度,应试教育也绝不是理想的培养方式。农村子弟通过高考博命运无可厚非,有条件面对留学与否选择的又另当别论。总之,只有家里有一个正在经受应试教育熔炼的学子,才能体会这一切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1月31日

花卷配豆浆

有需求才会有人去做才会有进步。现在国民需要优质教育资源,会催生出一堆乱七八糟的教育机构,然后真正好的教育资源才会出现。

1月31日

Happier

中国留学潮从上世纪初开始,这种“移花接木”式的学习也并非我们想象的一帆风顺。

1月31日

在飞翔的芝麻

经济的发展会比文化的发展快的多,而且在发展初期文化输入大于输出,澳大利亚问的三个“什么时候”是建立在经济的发展上,经济的持续发展自然会带来大量的文化输入与输出,当然还需正确合理的政策和氛围,相信会越来越好。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