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寒冷的4月,各门专业课的学习都已接近尾声。在完成所有课程论文之后,我甚至连一个稍微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便又一头扎进了毕业论文的准备中。早就听闻英国大学的毕业论文不好对付,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上面栽跟头,最后导致毕业延期甚至无法顺利拿到学位。不过,对我来说,英国硕士的毕业论文写作却是一件新鲜有趣、充满挑战的事。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带有很强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毕业论文的创作很能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爱丁堡大学的图书馆不仅藏书丰富,还有庞大的文献数据库,里面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学术珍宝待我发掘。因此,我满心期待自己在完成论文之后,不仅能在知识层面得到提升,也能在思维方式上有所改变。于是,怀着担心又期待的心情,我开始了毕业论文的构思和前期准备。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辩题: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即在诸多法律条文限制下的自由还能否算作真正的自由。我觉得这个辩题所描述的问题像极了我们在做论文选题时所面临的情况。虽说我们在选题上有很大的自主空间,但却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在结合兴趣的同时要考虑后续研究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然后再做出决定。有的课题很有趣,但却过于宏观和宽泛,短短一篇数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难以论述全面,也很难得出建设性的结论。还有一些课题,从研究规模上看还算合理,但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因此也不合适。所以,看似随心所欲的选题环节其实也是“机关重重”,充分考验着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论文选题也是一个反复推敲、推陈出新的过程。特别是在刚开始,满脑子的想法如雨后春笋般往外冒,但是多数都逃脱不了最后被否决的命运。比如,作为一名外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对双语环境下个人的母语学习极其感兴趣,于是从一开始便一心扑在这个课题上。但后来我发现,这项研究要以在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为实验对象,可操作性不强,而且时间和资源也不太充裕,所以我只能忍痛割爱,另辟蹊径。也许是因为经验不足,在几次尝试都无疾而终后,我多少感到有些气馁。好在有导师Ruby的鼓励和启发,我才终于在几番修改之后敲定了研究课题——以日语学习为例研究视觉化对外语学习的作用。研究课题的确定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灯塔,剩下要做的就是朝着目标全速前进。
其实,选题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不仅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还学会了如何有目标地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最终成为所学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爱好者和求知者。所以对我来说,硕士期间的在校学习不过是“师傅领进门”的阶段,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阶段的结束,反而代表着全新的开始。
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问卷调查、开展实验、文献查阅等,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一个好的研究项目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做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换言之,在写论文时,写作者的目标不只是要顺利“抵达罗马”,更重要的是要开辟一条集快捷、有效、灵活于一身的“最佳路线”。
虽然我在本科毕业时也写过论文,但到英国读硕后我才发现,西方教育对于学术论文的严谨性和原创性的要求比国内严格很多。从刚入学到所有课程结束,除专业课以外,有一类课程是贯穿始终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从确定选题、选择研究方法、开展具体研究、分析数据到论文写作,每一步都有十分详细的理论教程和实践练习。起初,我觉得这些课程颇为无趣,甚至有些空洞,以至于上课时偶尔会神游,但直到写论文时我才发现,这些知识是多么有帮助,多么重要。
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开展以人为对象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环节,但最让我害怕和头疼的莫过于实验的设计和开展。实验环节的设计对于研究者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以人为对象的实验。如何巧妙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是颇费功夫的事,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更是如此。起初,我的畏难情绪占了上风,觉得既然做实验要求这么高,那我不如改用其他方法。殊不知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困难之处。在与导师和同学沟通之后,我终于明白实验是深入研究自己所选课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于是我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惰心理和畏难情绪,开始着手这项在我眼里相当浩大的实验设计工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此话真是不假。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结合前人的经验进行创新,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仅是大量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我从一个学术研究新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的必经之路。经过两周左右的苦思冥想,我终于确定了实验方案的框架。在与导师进行数次沟通之后,我逐步对实验框架进行修改、加工和完善,最后终于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
开展实验的阶段便是将自己苦心研究的“纸上兵法”付诸实践的过程,这无疑又是一个挑战。为了引起人们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的参与度,我将实验设计成类似日语单词学习的小游戏,并以PPT为主要工具,操作十分简单。
如何招募实验参与者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问题。由于我的实验性质要求参与者符合一些基本特征,这就为目标参与者的招募增加了难度。回想自己之前参与过的几个类似的实验,我发现那些实验普遍都有资金支持,所以参与者都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可我的毕业论文没有这样的资金支持,所以一切只有靠自己了。
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利用身边的朋友资源和社交网络的力量。我先是在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中寻找合适的人选,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参加我设计的日语小游戏,这样他们不仅能近距离地接触语言学研究,还能免费学几个日语单词。幸运的是,我的邀请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感兴趣并积极报名参与。此外,我还在Facebook上更新了相关状态,并在群组上发招募广告,竟然也得到不少回应。没过多久,我就轻松招募到二十几个符合条件的参与者,这其中有我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及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大家的积极参与让我对自己的研究增添了许多信心。
我将实验地点选择在学校的咖啡馆,一是因为我的实验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或道具,二是因为我的实验更需要一种轻松的氛围。实验一共持续了三天,在这三天里,我几乎每天都从早到晚泡在咖啡馆,仿佛战地前线的记者一般日夜奋斗。实验参与者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背景,在对他们进行观察并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想要的数据,也有了很多额外的收获。时间过得飞快,在实验结束时,我甚至觉得意犹未尽。我终于发现,学术研究根本不像想象中那般枯燥、无聊,也不像想象中那样困难重重,它其实可以很鲜活、很有趣,让人觉得回报无穷。
请输入正文
有了恰当的选题和充分的数据,论文写作便水到渠成了,所以论文写作反倒成了我花时间和精力最少的环节。在此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泡在图书馆,将自己在查阅文献和实验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信息以及思考的问题进行汇总、整合。以前我总觉得写论文像挤牙膏,辛苦半天却写不出什么东西,现在我终于明白,说到底这还是因为我没有细致观察,缺乏独立思考。胸无点墨,如何能顺利地写出论文?而这一回,我有幸尝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我终于明白,对于一个学术态度认真的研究者,论文就是他的思想结晶,就仿佛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面对自己开创的第一家公司,心中满怀希望与热情。如今回想起来,那些在图书馆里文思泉涌的日子已成为十分美好的回忆。
从4月开始着手准备,到5月具体开展研究,再到7月完成论文定稿,工程浩大的毕业论文占去了我在英国学习的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随着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我突然明白了研究生学习的意义。我的导师Ruby说过,导师们最重视的并不是学生在写论文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而是一个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思考和努力。所以,即便某个学生得出了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结论,只要他/她有足够的理由和充分的数据作支撑,那他/她也是具有学术潜力的。更何况,知识是不断更新换代的,现在被大家所接受的知识也许到了某一天就不再适用,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研究才具有意义。所以高等教育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并赋予我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它教会我们不只是从书本和网络中被动地获取二手信息,而是主动去挖掘和发现更多不被人们所了解的一手信息。它教会我们冲破思维上的禁锢,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才气和潜能。也正因为如此,高等教育的存在对于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我有过迷茫,有过沮丧,有过辛苦的付出,但更有丰厚的回报。曾有好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到达极限,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甚至对写论文这事无比仇恨,但最终却发现这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和方法出了问题。经过压力重重的“毕业论文季”,我体验到了另一种成长,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自己。我终于明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要摆正心态,不抱怨、不气馁,不把责任推给外在的客观因素,而是多从主观上寻找原因,力求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然,“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每一个经历过“毕业论文季”的留学生大概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相信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我们无可替代的财富。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