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就像去新东方,你以为你是来学英语的,实际上你是来学做饭的。
关于留学的感受,一千个留学生或许就有一千个答案。看了上面的知乎问答,你或许也无法完全了解留学的全貌。你有留学打算吗?下面的文字你得注意看了,试着回答下东方君抛出的问题。
从留学的思想准备来看,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出国留学吗?留学的孤独与远离亲人,你是否能接受?留学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何帮助?留学是否等于好找工作?
从留学的技术层面来看,你想好自己留学大致读什么专业了吗?哪个国家哪个大学的专业更适合自己?出国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参加哪些考试?如何规划时间?
从留学的物质条件来看,家庭是否能支撑留学费用?自己的成绩与经历是否能申请到奖学金?读一年制还是两年制?
留学这件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上面这些问题想得越清楚,做出的决定才会越明智。
有同学说,论坛上看帖子众说纷纭不知道信谁,还有同学说,暂时不想去留学公司咨询只是想了解下情况。好了,善解人意的留学君又给大家送来解决办法了!
留学是一场属于自己的冒险。
初来乍到,还是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大学在复旦念新闻系和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在新东方开心地教了两年托福的听力和口语,后来申请到了美国华盛顿大学读研以及之后读博士生的机会,在五年时间内获得一个博士和三个硕士学位。2015年6月顺利毕业后,现于华盛顿大学任职和任教,从事教育、咨询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目前的部分工作便是和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以及与各地的教授们打交道,从留学前期的“水土不服”到留学中期感到的困难重重,到后期的成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我都经历过,也指导过很多学生走出困境。
所以,开播《微姐侃留学》,便是想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分享经验的角度,更直观、更生动地将我个人经验、指导学生时遇到的真实案例、有趣的故事分享给更多想了解留学情况的国内学生、留学生、家长、教育界同仁和朋友们,让大家能共同探讨、有所启发。
言归正传,今天这第一期节目的主题是《留学究竟是怎样的体验?你需要懂点留学的真相》,虽然话题有点大,但真的是能直击很多人认知中对留学的“误区”。希望通过微姐侃一番,能摆脱一些你可能有的错误观点。
误区一:留学可以到处玩耍
外国确实是山水都非常美,空气很清新,可以自驾游去玩的地方很多。留学生朋友圈好像也到处都充满着美景,但那只是朋友圈当中的留学,真正的留学生活并不轻松。
当我刚来的时候,我发现了,原来本科生的图书馆可以24小时全开放。在考试期间,有人拿着睡袋、牙刷,准备全天守在图书馆。而且这当中不光有中国或者亚洲的同学,美国同学也很发狠。
所以说,留学期间可以到处玩,只是一种误区。如果说真的要好好学习,或者说真的想取得很高的成绩的话,可以下很多很多功夫,在这一点上,美国同学并不比亚洲同学或者说中国同学要更加得轻松。
而且说在这样的留学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选择和独立的机会。你可以选择周末的晚上是去狂欢派对还是熬夜苦读,你也可以选择在放假的时候到底是宅在家里还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最根本、追根到底的是,做任何选择之前,都得先想一想这样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自己是否会有承受的能力呢?
如果说第二天有一个很大的paper due(论文必须交了),或者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试,那么前一天到底是挑灯夜读还是去party狂欢呢?你可以做自己的选择,但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而且身边的美国同学,或者其他国际学生也可以很用功很用功,一点不比中国学生要差。
误区二:留学是就业的一把金钥匙
其实大家可以算一笔账,可能留学四年下来,花销100多万,包括学费,生活费,出去旅旅游吧,出去玩一玩吧,买点东西纪念品吧。但是出国并不是自动地给予了一把金钥匙,而且出国并非一张“能比他人过得好”的自动保票。出国读书,只是让你去见识一个不同的世界,处身于一个不同的环境,这是一个留学更大的意义。并不是你拿到出国签证、买到出国机票、去到异国、拿到异国学位,就能立刻拿到一把限量金钥匙。
出国并非挣钱的捷径。
有点时候可能留学过来砸了100多万,发现回国之后只能拿到一份月薪1万左右的工作,这个投入和产出好像不成正比啊。
而且说在美国博士毕业以后、硕士毕业以后、本科生毕业以后,并不是想留下来工作就能留下来工作的,有的时候由于专业的限制、移民政策的限制,在我身边的很多中国同学,想留下来,但是找工作比较难,或者说公司也不愿意去找一个没有身份背景、还需要他进行各种赞助的国际学生。所以说,工作本身很难找。这样一来,原来打的算盘“挣美国工作的工资”就要落空了。
所以留学不等于轻松就业,这也是当下大家选择留学前,必须要想好的问题。
误区三:美国同学不认真努力
这个前面也讲到了,我看到的努力的美国同学不少,爱玩的美国同学也不少,所以说人可能都一样,不管天南地北,咱们在国内的校园里,有很认真努力的,也有爱在宿舍里玩的,这个都是一样,“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
但努力是怎样的程度呢?就比如说当时我们在华盛顿大学有一个本科生的辅导中心,在晚上的11点钟,在它的数学小队中,还是有几个学生在讨论、在一起做题目、或者是互相地帮助复习。所以说努力的时候,其实我感觉更多地不是分人、哪个国家,而是分人各自的学习经验、学习兴趣、学习目的。
同时,一般我们亚洲同学在数学方面会有优势,也较为轻车熟路,但美国同学数学好的也不少。这一点也是我特别惊讶的,我跟他们接触了以后发现,可能美国同学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擅长公式运用,但是他们是能够实际性地去操作,例如在化学上,他们对公式的记忆、理解不如中国学生,但在实际运用和实验过程中比中国学生更胜一筹。
所以说,不同的学生,有共同的问题所在,也会有共同的挑战,很多时候因人而异,国家间的差异有时发挥了作用,但不是完全的作用。所以说如果你惯常觉得美国同学不努力,美国同学数学不好,而实际上你会发现其实班上美国同学数学还挺好的,这个可能也是一个误区所在吧。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