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留学选校> 美国加拿大> 留学申请难题--你知道一所“好”学校的真正...

今天早上开车去上班的路上我正在思考一句我在工作中常常从中国家长口中听到的话——“那个学校有太多的中国学生了!” 我想了想这句评价,再想了想家长常常说的其他一些评论,比如“这所学校竞争太激烈”或者“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去X学校”甚至是“如果我的孩子去一所很少人知道的学校读书,之后他们回到中国该怎么找工作呢?”


这些以及其他中国家长常说的话背后的逻辑大致相同,但是事实却是——是的!确实有很多中国学生,去哪一所学校都是这样!事实上,从寄宿学校的角度去看的话,现在也许学校里有太多的中国学生了。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今天这篇文章的主旨,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到底多少中国学生才算是太多呢?
除了中国的污染问题之外,家长想送孩子出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国外与中国不同的教育体验。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想方设法的送孩子去国外的学校读书,因为出国念书的优势已经被公众所认同,家长们期待能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的光明前途打下基础。
然而事实上,光是在美国就已经有30万在读的中国学生,这占据了美国所有国际学生数量的30%。要找到一所中国学生非常少的学校是难上加难,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几个中国学生,这一般是因为这所学校还没有被中国家长们“发掘”。

我仔细地思考了关于“太多”中国学生的说法,我意识到,不论从何种角度、何种目的去思考,这都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有一些好处没有被人意识到。要证明这一论点,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以下几个前提。

首先,我们必须假设X学校的这些中国学生都是用功学习的,而且他们会充分利用学校为他们提供的教育资源。

而教育资源不仅仅是学术资源,还包括了体育教育和其他课堂外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人格,这是他/她未来成功的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假设这些学生本身: a.渴望自己成功,b.都热爱学习。
第三,学生在学校是会交到终身的朋友的,他们的圈子不会局限在美国学生中,还有同样来自中国的其他孩子和其他各个国家的同学。

我们来拿一所学校举个例子——位于纽约州长岛的罗斯中学。罗斯中学的教学项目非常好,他们每年都会修改教学方案来确保所有的信息和操作方式都是教育界最新的。他们采用的是实践学习结合项目学习的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更多地投入学习中。

罗斯中学还有很多别的优秀之处,比如他们的网球项目是全球顶尖,同时顶尖的还有他们学校内部的研究项目。
中国家长们常常会不考虑这所学校,原因便是学校有很大的中国学生群体,而且学校有非传统的住宿方式。但实际上罗斯中学是教育行业里非常领先的学校,尽管它的校龄不长,罗斯中学毕业生的大学录取结果却非常好。还有一些其他学校也有很棒的教学项目——比如诺克斯学校。
我想说的是,在选学校的过程中全方位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单单学校的排名是不会、也不能全面的揭示一所学校所能提供给学生的各方面教育服务的质量的。

我们可以在这里谈一谈作为国际学生要融入学校的文化并且融入美国社会要面对的挑战,然而这个挑战是无比巨大的。要完全融入是不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及过的被我称作5000英里差距的东西,这里面包括了语言和文化(在每个学校、城市、地区都不同)、教育体系、以及在异国求学所附加的一切因素上的差距。

这些因素往往在学校研究和申请的流程中被人们忽视了,但是它们是实际存在的,因为这些是留学异国所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方面。但是我们可以暂且把它放一边,先来看看我在上面具体提到的和自己思想观念一致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性化的一面。

就读一所“好”学校所能带来的独特好处之一就是学生在这四年的寄宿高中或者大学时间里面建立起来的人脉网络。不论你的朋友圈子是由美国学生还是中国学生组成的,最重要的是这些个体都是你的人脉网的组成单元,而你的人脉关系会在你未来建立自己的事业的路上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 

很多同学在自己的申请论文中提到自己想要和“精英”一起共事,尽管我并不理解他们所说的精英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要实现成功首先必须做的是获得成功所必需的各项能力。而这些能力部分是学术的,部分是个性化的和社会化的。
几年前有人对我提出,很多年以前美国的印度家庭也有今天中国家庭有的这些担忧——如果我的孩子去一所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读书他们怎么能成功呢?孩子的成功都取决于他的人脉圈子,是孩子在高中或大学的关键几年时间里建立起来的中国朋友圈子。
现在我们回到上文提到的基本假设,来回答一下什么才是太多中国学生所带来的问题呢?如果这些学生都在努力学习并渴望成功、成长、发展各种能力、为大学和未来事业做准备,那么这个圈子就会是您的孩子回到中国后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来自中国的同学们将是在中国雇佣员工、创建公司、开发新的技术并为中国的成长做贡献的人们。
所以把注意力放在“这所学校有太多中国学生了”破坏了整个在国外接受教育的流程。首先,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很少有学校有非常小的中国学生群体。所以与其用一个负面的态度看待这件事,不如拥抱这个事实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太多中国学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并不代表什么,除非你只关注它带来的限制而忽略了所有可能带来的优势。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