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余,1985年3月6日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日照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应化系,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校重点学科青年拔尖人才,2010年—2015年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近20篇。
Q1:宋老师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呢?
老师:在国外的时候我是在用一种分子模拟的手段去模拟一个催化剂的结构、活性位点,通过模拟的手段去给予我们催化剂的设计一个明确的方向。目前设计催化剂大多是以实验为主,做出活性比较好的催化剂然后再去讨论它的机理大概是什么,是哪些活性位点在起作用。我们这个刚好相反,是先进行理论层面的模拟,得出结论后更有效率的去制备具有特定活性位的催化剂。现在这种手段在国际学术界已经有所应用,像壳牌公司2011年就在印度建了号称世界第六大的研发中心,就是应用这种手段去设计催化剂,然后进行定向的合成。
目前做的细的方向有柴油机尾气炭烟颗粒去除,氮氧化物的选择性还原,VOC(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等等。
Q2:您在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读的博士,您觉得在国外读博和国内有什么异同点呢?
老师:相同的地方当然大家都是在努力的做科研这一点没什么不同。不同点就是首先讨论问题方面,像国内可能是在组会的时候博士挨个上去讲一讲,导师在下面给你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问题。在荷兰那边我们是每一到两周,你的导师秘书会给你约导师一个整块的时间,大概是一到两个小时,你和导师坐下面对面去讨论你的研究进展和问题。集体的组会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同事同学之间的交流,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坐在后面的。当然国外的导师可能没有国内的导师那么忙,导师白天上班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学生讨论工作进展,晚上回家再处理一些他的邮件什么的。国内的老师就比较忙了,除了指导学生还有各种各样的事务要去处理操心,在国外学校是有配置专职秘书、助理教授、专职设备工程师等等去负责你整个实验室的运转,导师就是指导学生,这样大家各司其职效率就很高。国内像报账、修仪器什么的学生也在忙,导师也在操心,分担了大家很多精力。当然咱们的发展趋势肯定也是会逐渐趋近于这种精细化管理的。
其次,我还有一点很深刻的感受就是那边的学术氛围更自由,导师支持和鼓励你有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见解和兴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方说我在读书的第二年我跟导师说我有兴趣用这个技术去做这个,但是当时这个技术我是不懂的,需要去外面学习。导师就问我需要去哪学,我就说得去日本的一家机构。导师也会帮我联系日本那边的老师,我就去学了两个月。所以说导师在这种自主学术方面给予的支持力度是挺大的。
还有一点让我感触深刻的是“主人翁”意识,他们强调的是你四年的科研,为的是你自己的博士称号,而不是老师赐予你的博士称号。课题是你自己的课题,不是导师的课题,等你做完了需要你自己去向学校“捍卫”你的论点,导师在其中只是给你提供一些协助和建议。这个和国内有些相似但是更加突出。国外的答辩更像是攻坚战,你在防守你的观点,大家都在从各个角度去攻击反驳你的论点,然后从中考量你是否达到了博士的水平。
Q3;您在国外的学习科研生活中,有什么奇闻趣事能和我们分享吗?
老师:我就说说我的博士答辩吧。那边的博士答辩很有意思,在答辩前,会有一个手持节杖身穿特定制服的工作人员走在前面,像个巫师一样,导师跟在后面排成一队绕场一周。答辩开始前他会用节杖敲一下,宣布答辩开始。答辩就是打攻防战,你要努力的去捍卫你的观点。然后过四五十分钟那个“巫师”会再次进场,用节杖敲一下,宣布答辩结束。然后会带着导师进一个小屋子,他们在里面讨论你的答辩结果。大概十到二十分钟吧,他们会出来,由你的导师宣布你的答辩结果,如果通过会授予你博士称号,就是你有权使用Doctor某某某这个称谓,然后再宣读一些你作为一名博士在学术上要承担的一些责任和义务。整体来说仪式感很强,能经历一次也是挺难忘的。
答辩结束后,你还要请你的同事、朋友、家人要去一起庆祝一下。这时候你组里的同事他们会提前准备一些你四年一路过来的照片,录像之类的资料,能反应你四年的点点滴滴。还会用这四年的经历给你编首歌,大家给你唱一下,当时的场景还是很感人的。
Q4:对于想出去读书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和期许呢?
老师:建议的话首先希望各位同学能认识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是什么,自己优势在哪。这一点看似有点虚但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做研究方向你一点都不感兴趣或者很不擅长其实是很痛苦的。
还有就是吃苦的能力,我觉得我读博士就不是非常的刻苦。我有个同学拿到了中组部的“千人”项目,他就非常刻苦,现在应该也快回国了。读博士这四年是非常关键的,毕竟是大好青春的最后一个阶段,把握好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有出国想法的同学要提前调查好想去的国家的学制和各个国家的政策。像有同学在国内读硕士想出去读博,有些国家是承认中国的硕士学位的,像欧洲基本都是承认的,你可以直接读博。但是像美国、澳大利亚它是不承认你的学位的,你可能就要从头读。所以在出去前要做好调查,结合自己情况再决定去哪里。
最后就是要有未来的规划,你读博是想在哪工作,有些国家读了博士是可以在当地国家找到工作的,可以留在国外,但有些可能就比较困难,这一点也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做规划。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