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游学之旅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很多去美国游学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美国游学记忆,赶紧来感受一下吧!
不知道为什么,在每次旅行后,脑海中总是像放电影似的,一遍遍地回忆途中的一点一滴。在记忆的漩涡中,连最小的一个微笑,也会被放大几千倍,在脑海中徘徊,直到今天。我一直坚信,我从来不写什么所谓的作文,我只是将情感具体化,具体到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在美利坚的每一分钟。
哈佛大学——在漩涡中驻足
小时候,就听妈妈说,哈佛是全球的顶尖高校,而它今天,就巍然地伫立在我的面前,然而令我失望的是,它并没有华丽的教学楼。曾经以为哈佛大学会是一个激情洋溢的大学,可是在我们面前的,是各色皮肤的学生们,坐在草地上,专心地阅读着他们手中的书籍,全然不顾我们这些游人。我没有胆量跟他们说话,生怕我的话语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减慢他们的进度,于是就跟随着导游匆匆离开。
旅途已显得无足轻重,我只记得我们来到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门前,静静地观看着这座文化圣地,导游曾告诉我们,哈佛大学原来的图书馆已葬身于一场大火之下,所有书籍全部被销毁了,只有一本书得以幸存,而那本书恰恰是被一个同学借走了。在惋惜的同时,我又重新瞻仰了一下这座图书馆,顿时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在这偌大的图书馆门前,我发现了知识的永无止境。这只是一个大学,在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所大学,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图书馆,那么这世界上的书究竟有多少本,我敢肯定,我所读过的书,连这些书的零头都没到。突然我们团里有一个人说:“能在这里上学该多好啊。”我也在自己的心里偷偷地埋下了一粒种子,我虽不求到这里上学,却希望能有机会到图书馆里转一圈,也许这也能激发我对学习的兴趣。阳光洒在这座图书馆上,也给哈佛大学又添加了一层神圣感——文化的神圣,在记忆的漩涡中驻足
传说谁摸过乔治哈佛铜像的右脚,谁就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其实,我觉得这只是精神的支柱,与其相信这个传说,拥挤着去摸铜像的右脚,到不如坐在草地上,翻一翻名著,品一品人生。所以听到这个传说,我就笑了笑。但是直到来到铜像跟前,我才明白他的真正意义。这个铜像虽然不是哈佛本人,却极具代表力。他的眉头有一些褶皱,好像在凝神思考一个非常严肃地问题似的。他的眼神中总是让人为之振奋。在充满着智慧与希望的眼睛中,不但对游客大有激励,也同样启迪人们去思考,去超越。站在记忆的漩涡中,心中泛起了波涛,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只有站在全球学院的顶端,才能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真正超越自己。
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在漩涡中翱翔
一提到博物馆,给我的印象便是知识的海洋,而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便显得与众不同。它里面固然有一些关于飞机的展品,也有成段的文字介绍,可是在How things can fly这个展块中,却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小实验。我记得我用手亲自触摸了一个隔热性能很好的板子,虽然摸起来与体温相近,可它背后却是高达200摄氏度的高温。它旁边写着一行英文字,翻译过来差不多是火箭的外壳就是用这个材料建造的,这样可以防止材料因高温而损坏。我还记得有一个实验是用不同的速度,来证明速度越快,温度越高。在这个场地有很多外国的小孩,他们围成一圈,逐个体验这非同寻常的实验。他们有说有笑,谈论着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我不禁感叹,美国的博物馆是真正让孩子们用双手去触摸这个世界。
在其中每一个实验中都是一块知识,这些知识我在物理课上都是学过的,老师也给我们做过类似的实验,可是由于班里人太多了,老师实在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去体验。不过在这里,我看到了,学到了。我充分理解了物体怎么飞,选用什么材料,克服什么因素。不过毕竟我不是美国人,有一些学术上的单词不是特别理解,也不会想的那么透彻。我不会想它为什么可以隔热,它为什么流速大压强就一定小,但是我会想到中国的未来,有时候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个中国孩子有机会体验一下科学的奥秘。虽然想设计一个这样的博物馆很难,不过我相信,无论哪一个中国人来到美国,来到这个博物馆,都会有一种义愤填膺的感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这一代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或许在将来,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的国家,尽情地挥洒他们的智慧,翱翔,不仅在记忆的漩涡里,更是在蔚蓝的天空中。记忆是通向未来的渠道,在记忆的漩涡中,发现我们中国缺少的,才是最重要的。
营地中的姐妹情——在漩涡中翻腾
我和很多中国孩子一起,夹杂在众多金发碧眼的美国孩子中间,显得格外令人瞩目。第一次,与这么多外国孩子接触,我感到有一些害怕。不过随着在营地中的日子一天天从手心中溜走,我却有一些不舍了。与其让记忆的漩涡翻腾,到不如把自己的思绪屡清,也许这样愁绪才会得以缓解吧!
在这个营地里,第一次与Sydney相遇,我就觉得她简直美若天仙。金黄的头发随意地扎在后面,更显活泼。白皙的面颊上,有着一对大眼睛。她爱笑,也爱玩。我们两只相处了五天,而这五天也成为了我这回夏令营最难忘的片段。
记得有一次,她突然跑到我的面前,拉着我的手,用我最近新教她的汉语说:“看!”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了一群憨态可掬的绵羊,它们在悠然地吃着鲜美的青草。我也顿时兴奋了起来,和她一起跑到了绵羊的旁边。Sydney立刻从草地上揪起几根草,凑到绵羊的面前,一只绵羊便温顺地俯在她的手心中,吃起了草。我也随即一边抚摸着绵羊的毛,一边喂它吃东西。它的嘴软极了,轻轻地舔着我的手心。我觉得心里暖暖的,有种在仙境的感觉。Sydney在旁边说:“我就觉得你会喜欢这里。”“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好奇地问道。我从未告诉任何人,我喜欢羊。“每次在课上,老师让画画时,你总是画羊。”我暗暗地想到:这才算是真正的朋友,不需多少言语,而真正能用心交流。我也意识到,我们相处得时间越来越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些事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不能让这根线断开,我要有所作为。
随即我们留了对方的手机号码,我还把一个我亲手编了二十多天的中国结送给了她。她临行前是这么跟我说的:“我会把红福(中国结)挂在我的家门口,让它经历着风雨,这是我们俩之间的一条线,只有这样,我们的友谊才能永无止境。作为回报,我用你教给我的中文写了一封信,背面还有英文的,你可以随时拿出来读,这样每时每刻,你都会想起我,在看着天边,幻想我们俩能有一天重逢。”
她离开了营地,带着我的思念走了,我也离开了美国,带着她的情分走了。可能这只是上天的一次捉弄,我们俩可能永远不能再见一面,但是我们的友谊长存,在我们俩的记忆中,缠绵,翻转,成为了永恒的历史。
美利坚之行已经渐渐远去,我有重新回到了我的祖国。不过,我学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也许我还能见到Sydney,还能在哈佛大学授课,可是这些都无法代替这次旅行,因为它让我彻底被征服了。让记忆的漩涡成为永恒,成为我以后学习的动力。
以上就是美国游学记忆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