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的留学日志小写手是活泼可爱的Jacqueline,硕士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KBU),专业是翻译与双语传意(Translation and Bilingual Communication)。
在这所听起来很神圣的学校里,学习一看就很厉害的专业,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我在维多利亚港
一个学期的课程,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非常短,短到学期结束的瞬间,就忘了老师的名字。但对我来讲,欧阳教授的那门课真得很漫长,漫长到让我第一次质疑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以及我到底能不能如期毕业。
去香港读翻译专业之前,就耳闻过欧阳教授的大名。前校友们推荐的课程里,他的首位位置基本未被动摇过。经过“激烈”的课程抢位,如预期,终于有了跟他面对面的机会。上了年纪,满头白发,走路慢悠,眼神犀利,这是我对他的初印象。带着那么点庆幸,感慨这种世界级的大师竟然是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但事实证明,在对他人的第一印象的感知能力方面,我属于彻底跑偏型。教授张嘴的第一句话就狠地扇了我个嘴巴。〝Here in this class, you just need to remember one thing 'don't embarrassyourself and waste my time'.〞话音落,惊得我一身冷汗。
课程内容以翻译中国的古典诗歌为主,每周翻译一首诗,同学之间互评,上课时,要分享汉译英的“创作过程”以及涉及到的翻译技巧。因为之前很少做诗歌翻译,第一周的作业,就那么迷迷糊糊地交了。凌晨的时候,收到一封邮件,内容只有一行字, 〝Seems you don't remember what I've said. 〞那晚,我一夜没睡。从那之后,泡图书馆就成了常态。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爷爷”的下马威,我很快地适应了香港的学习节奏,扔掉了很多以前的坏习惯。
人都很奇怪,越难征服的山,就越想不断地尝试。跟教授的第二次直面对话,是在第二周translation seminar之后,我对他的一些想法有点疑惑,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封长邮件,讲了自己的想法。又是凌晨,收到了回复。这次不只一行字,也没有让人胆战心惊的开头,他很耐心地帮我理着思路,回答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在我感觉有那么点洋洋得意,觉得终于“咸鱼翻身”的时候,邮件的最后一句话,这么写着, 〝I am glad you asked but those actually could be answered by yourself, next time try to think deep. 〞 我又一晚没睡。
有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我在课上的表现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地分享自己的翻译心得和成果。最后一堂课结束,拍完集体照的时候,对着欧阳教授,我的情绪特别激动,语无伦次地说了一堆。我只记得,在我说完〝I will work harder. 〞之后,他笑了一下回答道,〝You don't even work hard. 〞然后,我又失眠了。
从香港回来几年,每次聊起过去的经历,欧阳教授是永远都不会落下的话题。跟朋友们回想着在他课上的点点滴滴,背地里“爷爷或魔王”的外号切换。小的时候,淘气贪玩,遇到严厉的老师,多少会倔强地搞对抗。大了以后,才发现人格魅力真地足已改变某一个跟你接触的人的生活轨迹。就像欧阳教授对我和朋友们的影响,似流水,源远流长。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