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游学分享> 美国> 昂贵游学需谨慎
昂贵游学需谨慎

昂贵游学需谨慎

时光找茬2017-05-18 09:20:11浏览891

  上个世纪初,一批中国热血青年利用“庚子赔款”奖学金外出留洋, 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开放改革后,“精英留学”向“大众留学”过渡,数以百万的“海归派”正在报效祖国,成了建设国家的生力军。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感受西方教育又有了新形式,谓之“游学”。追根溯源,“游学”可能还是中国发明的呢!公元前497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周游列国14年,无疑是“游学”求索之先驱,Study abroad,到国外去学习,本意不坏。通过一个在全新环境里学习和游玩,开拓视野,感受异域他乡的文化氛围,锻炼培养孩子在异国自信、自理、自立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在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富裕起来了,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接受西方教育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于是乎,近两年“游学”呈现井喷状态。然而,无论任何形式一旦被滥用,即使动机正确,效果同样成疑。

目前,海外游学群体趋向“低龄化”,游学团的主要消费群体已从本科生,慢慢转向中学生、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在上海一家留学机构8月中旬的一张游学团名单里,总人数为20人的团里,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达14人。“00后”居然成为“游学”的新兴力量!

“游学”通常不会勤工俭学,不能获取奖学金,开支要比一般旅行的价格高得多。以外国中学游学为例,美国每年需要至少25万人民币,英国需要20多万元,澳大利亚也需要10多万元。即使短短十几天美国“游学”行程,价格也从3万元到8万元不等;上述幼儿园小朋友的“游学”项目,目的地是澳大利亚,为期8天,费用为4万大元,而“游学”之收获很可能就是学会挤牛奶、剪羊毛而已。

所谓“游学”,应该以学习为主要目的,让学生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一段时间,亲身体验风土人情,接受异域文化氛围熏陶,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仅可增长见识,亦可增加生活磨练,提高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全球化思维习惯。

但是如果“游学”行程仅“游”,不“学”或“游”,多于“学”,这就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出国观光游览没有差别了,充其量只能在短期内给孩子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却无法深入了解外国的历史、当地的文化习俗及风土人情。

特别是高中以下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观察能力和吸收能力均有限,对异域的文化捕捉未必敏锐,加上欠缺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较差。独自放到海外去游学,很容易出现“游学负现象”,即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低龄群体海外游学,可谓“惊鸿一瞥”,代价不菲,蕴含风险,效果成疑。

由此可见,低龄游学属于“高风险教育投资”,即使家财万贯,家长决策仍要三思而后行。 家长之所以愿意把幼小的孩子送出国游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目的:在外国环境中学习外语,提高孩子独立能力,培养孩子集体意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开拓孩子的视野,此外还有一些家长有计划未来送孩子出国深造,把他们送出国游学旨在让他们提前适应国外环境等。出国游学的孩子年龄越来越低,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参加低龄游学项目。选择低龄游学项目前,应该对孩子的心理和个性进行评估,看是否适合参加这类项目。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