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游学分享> 英国> 在英国牛津剑桥游学备考夏令营纪实

题记:从第一声口齿不清的“妈妈”开始,你身边的这位带着世界上最温暖光环的女子便开始了对你成长的记录,你的每一点进步,在她眼里都是值得骄傲的欣喜。在北外学游牛津剑桥备考夏令营,曹文教授以母亲的视角,记录下孩子的微留学经历。细品曹教授的文字,您会发现,笔尖流淌着的尽是克制的爱与相互欣赏的母子之情。 通过这些文字,您会发现曹教授所信仰、所坚持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位优秀母亲眼中的牛津剑桥备考营,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美丽的故事。

文/曹文

2016年暑假,儿子第四次来英国,在伦敦的一所Sixth-form(高中)参加它的夏校课程,和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个小伙伴Jason和Mark。对于似乎不陌生的英国,我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英国人“入侵”

 

        我们的文化体验还没有出北京就已经开始了。在首都机场办理登机牌的时候,我们排在一名英国女士后面。她一直担心她的行李超重,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可能买东西买到手断呀!工作人员是个小伙儿,心地善良,放了她一马,虽然有些超重,但没有让她多付钱。

        在聊天中我们了解到她是一名自由教师,住在伦敦,此次来一个她记不住名字的北京学校做两周的教师培训,她说累得要命,但很开心。关键是她肩负使命,她有一 双儿女,女儿生日是五月份,女儿告诉她,不要给我买生日礼物,等你到中国后再给我买。儿子生日是八月份,儿子告诉她,不要给我买生日礼物,等你到中国后再 给我买。她女儿所在的学校,所有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孩子都必须学习中文普通话,所以,她说好有压力!

        Heather有着英国人少有的热情,主动给我留下电话号码,说我们到了伦敦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问她。输入她的号码以后,微信号自动浮出,看来尽管她只在中国呆了两周,已经融入得很好了。

        上了飞机,机长一开口,那英文,我说什么时候国航的英文变得这么地道了?结果呢?机长是一名英国人!必须说,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真的是少有的稳当,你见过多少次没啥事飞机降落时乘客一起鼓掌的?

        下了飞机,更不用说,那海关人员头也不抬地脱口说一句“谢谢”就像他已经不会说Thank you一般。

        我们为什么还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人家已经到家门口来了!

听牛津人讲牛剑

        微留学第一周的课程是Oxbridge Programme,通俗点说,有点像就是北大清华申请特训班吧。一上来老师就问了一堆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来英国学习?为什么要上牛剑?更重要的是要求孩子们评说英国教育的优劣势,对比牛剑的不同!

       班里11个人,来自五个国家:中国、加拿大、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各有各的背景和梦想。英文成为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

       儿子因为受我的浸染,和他自己的经历,对英国教育体系并不是非常陌生,加上14岁牛剑夏令营的经历,对英国学校早有了自己的喜好判断,但作为课程内容系统性地严肃地思考恐怕还是第一次。

       这位SIMON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在牛津读大学,英国文学专业,工作一年后向牛津申请硕士学位,交了20英镑就成了,他说自己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许牛津人认为他们的本科学位很超值吧。

        他是很典型的思辨式教学,英国教育体系的每一个特点先夸一通,再贬一通,比如专业方向的定向,在16岁A-level选课时就要有一个确定,决定自己的高 等教育专业选择甚至一生的职业,虽然这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16岁这般年龄做出如此重要的选择未免太早了。

       他强调英国高等教育对写作和分析能力的侧重,抨击雅思的写作无法反映这种能力,250字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起码要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所以牛剑都在面试前都增加了pre-test,并且要求学生提交一篇有代表性的论文。

       他生动地解读了牛剑著名的入学面试,因为牛剑独有的1对2导师制度,考官就是想知道:我想和这个学生在今后三年中每周见一次吗?

      最有意思的是他试图带领孩子们分析牛剑的相同与不同,虽然他强调这是stereotype,但作为牛津人,你懂的。当他说到剑桥大学以出“叛徒”出名,我 实在忍不住问他(按说我只是旁听),你认为什么是叛徒?他解释说就是在那个年代给苏联提供情报的人。班里罗马尼亚女生轻声嘟囔道:They are good spies(那他们是好间谍)。呵呵,久远的冷战到今天都不是没有硝烟呀!

有不同才有批判

        根据学校安排,每天晚上吃完饭还有第四节课,我并没有觉得这节课会怎样,不就是我们的晚自习,找个老师来辅导辅导嘛。于是带了一堆“私活”去旁听。没有想 到,听着听着,我变成和学生抢着答题了,因为这个“批判性思维”的老师太有鼓动性了,他的绝招就是抛出你有满肚子的话想反驳他的观点!

       老师一上来就说,批判性思维的课不能在这样一个规规矩矩的教室上,于是把孩子们都赶到了楼道里的桌子旁。对于每个孩子的回答,他都以高呼三声万岁的口气来肯定和鼓励,但同时又以天真无邪的口气来挑战和反问,惹得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想尽力说服他。

       三个孩子的表现令我刮目相看!老师抛出的一个问题是牛剑入学口试的真题:Chimpanzees should have human rights. (猩猩应该有人权)你怎么看?Mark说:人知道人该有什么权利,但人怎么知道猩猩需要什么权利?这不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哲学思想吗!惹得老师 说:嗯,没准现在猩猩们正在开会,讨论如何给人权利呢。儿子则挑战说:我们怎么定义human?什么是rights? 这些不先说清楚,如何讨论下去?

        老师再抛出一个问题:All people are equal but no two people are the same. (人人平等,但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这样矛盾的说法如何解读?Jason说:不同是指genetically different (基因不同)。那人人生来平等吗?老师接着挑战。儿子答:不是,但是我们应该平等。老师再进一步:既然人人生来不能平等,我们干嘛要追求平等?儿子接招: 这就像我们都不可能完美,但我们追求完美一样。 

         烧脑!

         让我有些伤感的是班上一个来自土耳其的女孩,她的发言总是很悲观,对民主、土耳其的未来,她都不看好,也难怪,上周她来这里以后土耳其刚刚发生了军事政 变。她在一所土耳其的法语学校学习,我问她这样的学校很普遍吗?她说,在土耳其,人人想上这样的国际学校,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满分是780,你必须得 768才可能进入这样的学校。想必她一定是优秀中的优秀者,只希望她能够对未来充满希望!

 

多元体验

才上了三天课,已经有了如下几种方式的课程:

·讲座型(解读英国教育体系)

·探索型(让孩子们到牛剑的网站上查阅信息)

·实地考察型(直接把孩子们带到牛津大学参观了两个学院)

·苏格拉底对话型(思辨课程,老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追问和挑战学生们的想法)

·演讲型(让孩子们介绍英国各种类型的大学)

·辅导型(主讲老师上完课,孩子们去旁边教室就刚才的话题做巩固和梳理)

      当然,也有我觉得不习惯的地方,比如那位牛津老师讲课太自我陶醉,有时候对着黑板或者窗户说话,但其实是说给学生听的。学生说点什么他感兴趣的话题,他就 自己滔滔不绝地演绎,过了半小时才想起来回到主题。跟不上他思维的人会觉得每次课的收获小,甚至不知重点。但他确实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出来。

      辅导老师很年轻,非常敬业,严格按照讲义上课,甚至几度跪在地上和学生们讨论。

      参观牛津大学时和孩子们互动的两位老老师(应该有50多岁了),一位是牛津的老师,一位是牛津毕业生,现在在伊顿当老师,两人给孩子们讲了牛剑的申请要 求,UCAS系统,绅士风度,说话慢条斯理,对谁都面面俱到,有问必答,每一张PPT都注明信息的来源,如果被挑战,他们一定会说至少信息来源是这么说 的,好规矩!

1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