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通过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学,打通历史,融合不同文明过程。旅行总是能够让人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有的时候甚至成为改变一生的里程碑。孩子们期待愉快的旅行过后会磨练出一个更好的自己,游学也将提高他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独立的人格
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叛逆的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不够成熟。出国游学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自我、建立自信、培养独立人格,通过在国外的独立生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高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更重要的是由此提早感受国际化的教育熏陶,熟悉语言,更深入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体验多元的文化
出国是很多孩子的梦想,青少年的孩子对地球的另一端充满了无穷的幻想。出国游学可以帮助孩子体验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生活感受,尊重和依赖人类共同的文化、语言和精神的遗产,宽容与自己不同的社会、政治、宗教和信仰。
3、学会真正的交流
在学校里学了多年的英语、经历了无数场考试,现在考验来了:如何流畅的在课堂回答问题、演讲,在生活中与美国家庭交流,甚至问路等等。亲身实践是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进入真正的美国课堂你还能交到异国朋友,学到一番全新的文化和世界观,最大化的享受游学的乐趣。无论你是去哪里,事先学好一点当地语言,你会更加容易获得尊重,甚至能够从当地人口中得知那里最好的餐厅、最受欢迎的景点以及行车捷径。
4、 学会感恩
每一次旅游都是一次体验全新的环境和人情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却会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少。在如此的旅行机缘下孩子会更加敏感的感受到一些不起眼的小浪漫、小惊喜,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回忆变得美好。走出去旅行,并不只是增长了见识、倾听了故事,而是更加放开心灵,拥抱值得拥抱的一切,感激如此一段旅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5、 物质并非一切
出去走过一圈,就会立刻意识到物质主导的世界观多么狭隘,而自己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物品就可以获得幸福。清理行装、也清理生活,——孩子将意识到必须带在身边的东西是如此之少。
6、 离开是为了到达
旅行的时候很多人生重要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答。其实很难说为什么出行探索能够为你集思广益、带来灵感,——或许是因为完全不同的天气,或是刚刚看到的那场日出。更有可能的是因为远离了每日生活的舒适区,从而轻松的酝酿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7、享受独自的乐趣
如今的互联网世界中,可以在弹指间就跟很多人取得联系。能够独处而不感到寂寞却是一种被低估了的能力。旅行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直面自己,——学习怎样享受这样的时光。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能够不依赖于别人就得到自己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感。
8、 培养友谊
一旦踏出了行程的第一步,就更易于发现和自己一样的人——那些眼镜会放光的背包客们,你们好像会互相吸引一般凑到一起。你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故事、一起走上一段旅程,或者只是交换一些旅游的小贴士。有的人是萍水相逢,有的人却可能成为你一生的良伴。
9、漫步人生路
尽情的享受旅行,去拥抱大自然的风光——绚丽的日落、平静的海面……忘记关注你的微博或微信,不在乎多少人又给你点了赞。旅行就是把自己从日常的生活中拔出,身心都畅游在你所在的地方,专注的看、专注的行走,你不用再担心要和任何人保持联系,也不再拍摄那些千篇一律的社交照片。
10、 尝试新物
旅行是最好的让自己走出舒适区的机会,——它是生命开始的地方。用仅会的一句英语去尝试问路,不拿地图乱无目的的游荡在街头,玩从来没见过的运动。只要不是真的危险,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冒险,在最短的时间内追寻最大程度的自由。
出国游学的好处还是非常多的,上面介绍的就是有关出国游学好处的建议,以上建议希望对要出国游学的孩子及家长们有所帮助,出国游学的好处不但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独立的人格、开阔视野、体验多元化的异国风情、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水平、还可以给即将要出国留学的孩子们提供一次提前了解和适应当地生活、文化环境的机会。
【扩展阅读】游学记—游学张家口
少儿通识课的想法得到了朋友们的赞同和支持,老友赵兄推荐他的朋友——作曲家魏峰老师,给家长孩子们讲一讲音乐。魏峰老师家住张家口,在那里经营一个音乐工作室,他没有正规的学过音乐,完全是靠着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自学成才。
我自然是求之不得。这个周末,两家人带着孩子,来到张家口游学。游学是我一向推崇的旅游方式,长途跋涉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参观景点是次要的,重在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能带着读书学习遇到的问题来到这个地方参详求证更好了。若是能遇见有学识、有趣味的人,分享他的经历和所思所悟,那简直完美了。
与魏峰老师的交流比预想的还要精彩,感觉他对音乐的思考完全源自于对这个艺术的热爱,而且已经从音乐的层面升华,成为理解教育、理解人生的道理,恰如庖丁解牛: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整理了他的主要观点,分享给大家。
一、所有人都应该学音乐
音乐是天籁,是自然之声。音乐和舞蹈现在好像是高端的艺术,实际上是人类最初学会的技能,比语言文字早得多。在人类学会说话之前,也需要沟通,他们用“嗬嗬”的声音传递信息,逐渐形成声调,这就是音乐。他们听到鸟儿宛转的叫声感到美好,听到雷声轰鸣感到恐惧,这都是自然的声音,也是音乐。他们遇到高兴的事,在一起扭动身躯,跺脚欢呼,这就是舞蹈。
所以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这里面包含了人类最早、最纯粹的东西,学习音乐能让我们体验人生更纯粹、更清净的状态,如果真正理解了音乐的美好、音乐的道理,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潜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魏老师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学音乐。
现在普遍的做法是:看孩子有音乐方面的专长才让孩子学音乐,五音不全的就干脆不学了。魏老师认为这恰恰反了,越是没有天赋越应该学,所有孩子对音乐都会有兴趣,在孩子身边放一架钢琴,所有孩子都会上去弹几下,都会觉得很好玩。所谓没有天赋,一定是这个家庭平时没有音乐环境,这个在中国比较普遍,一是汉族过早中断了音乐的传统,这方面的氛围不好,二是这几代中国人接受音乐教育少,家长了解音乐的不多。天赋也是一个积累,这一代学了音乐,不一定精通,但对音乐有了了解,家庭开始有了氛围,他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会越来越好。
二、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
魏老师认为,学音乐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好,激发人心里的美好感情,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敏感,提高欣赏美的事物的能力。所以只要孩子有兴趣学,就是最好的,至于学多学少、进度快慢,都不要看得太重。保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坚持学下去、练下去,在心里深深植下音乐的种子,让音乐成为一辈子的爱好,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估计没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学琴是为了成为郎朗,十几亿人才出一个郎朗,他确实有天赋(但他的成长模式也是有问题的),我们的孩子不太可能达到他的水平。那么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去考级呢?今后要专业从事演奏的孩子可以去考级,但不应该把考级作为普通学音乐的孩子的目标,为考级而学音乐是南辕北辙。魏老师见过一些家庭,为了孩子弹琴考级剑拔弩张,家长孩子都很痛苦,最后考下钢琴业余十级,家长孩子就算都完成任务了,孩子从此再也不碰钢琴,后来连一些很简单的曲子都弹不出来,这是因为学琴的经历太痛苦了,他要选择性的去遗忘。这实在太令人痛心!
三、怎么营造家庭的音乐氛围
家长问:我们确实对音乐了解的不多,很多古典音乐自己都听不太懂,有什么好的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营造家庭的音乐氛围?
魏老师:把音乐作为一种乐趣去欣赏,不要作为任务。从自己喜欢的,认为能欣赏的音乐开始听,多听,慢慢的培养兴趣。听歌剧、交响乐很好,听民乐、听流行音乐也很好。流行音乐也是有讲究的,过去我们中国是没有流行音乐这种形式的,是国外传来的,国外怎么来的呢,是从古典音乐发展过来的,所以音乐都是有传承的,包括摇滚乐,也不是凭空出来的,也有古典音乐的传统。但中国的流行音乐是有问题的,因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传统不深,没有古典音乐的修养,上来就搞流行音乐是不行的。可以多听听欧美的流行音乐,他们的从业人员古典音乐的修养比较好,流行音乐的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四、怎么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家长问:孩子学琴,为了弹熟一个曲子,要练习很多遍,这个过程很枯燥,难免感到焦躁,这与体会音乐的美好、保持学音乐的兴趣似乎有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音乐,反复练习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家长是有责任帮助孩子的。孩子学音乐,家长的责任不光是陪着去上课、每天督促孩子练习,我们也要和孩子共同经历这个学习过程。有音乐基础的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练习,这样创造一个氛围,能促进孩子学习。不能一起学的话,也有参与的方式,总之不应置身事外。
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一首乐曲。听音乐不光要听乐曲本身,更重要的是体会乐曲表达的情感,这就要做一些功课,要理解作曲者的生平,他创作这个乐曲的背景,乐曲背后的故事,甚至时代的背景。比如《走西口》这首民歌,唱的是有情人生离死别的感情,现代人很难理解。现在一个人出门打工,每天和家里电话联系,一年半载可以回家探亲,分别也有伤感,但没有那么的痛苦强烈。而一百多年前,没有火车,没有电话,小伙子出去闯荡,这一去就是杳无音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这一路要遇到什么样的艰难,他会不会另寻新欢,他还能回来吗?爱着他的姑娘来到村口送他,心里是撕心裂肺的痛!带着这样的理解去听这个曲子,它背后的感情才能体会到。
把七个音符组合成一个乐曲是有技术性的,经过训练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真正能流传下去的好音乐,一定是有超越技术性的东西在里面,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的一个很好方法,就是要和他共同探索名曲背后的故事,帮助他理解乐曲抒发的情感。带着情感去练琴,效果就要好得多。
有条件的还可以多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听听高手是怎么演绎名曲的。去之前也要做些功课,这场音乐会是哪个乐团表演?这个乐团有什么历史?要演奏哪些乐曲?这些乐曲有什么来历?提前跟孩子一起研究,有准备的去听,这样会欣赏的更好。
五、个人的一点感悟
和魏峰老师的交流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他关于音乐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教育,换句话说,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我们常说慢养,这就是典型的慢养的思路。可是被时代的潮流裹挟,这一代的家长能在多大程度上实践这种教育理念?这个暑假我们的一个好友给女儿报了奥数班,她说她们是全班最后一个学奥数的,那种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奥数和考级一样,过程痛苦,考完无用,这一点我想多数家长都明白,可是在社会大势面前,往往要选择妥协。我很赞同胡妈妈的态度:在大势之下,有时是要折中的,学什么不学什么,报这个班那个班,其实都不是原则性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一件事——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给孩子什么,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做出的决定都无所谓对错。
张家口古城里的抡才书院,光绪年间开办,保存至今,建国后曾作为小学校,赵兄小时候在古城里住过,就是在这里上的小学,他带着我们参观古城,介绍各个院子的典故,引人入胜。张家口现在的城市建设很一般,但从保存完好的古城,仍能遥想当年北方军事、商贸重镇的气势。(古城叫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建筑保持原貌,基本未开发,有众多的银票、商号、戏楼、会馆,现在都是民宅,多数是大杂院,有的已经荒废。古城规模大于平遥,迟早要开发成景区,现在的原生态面貌极为难得,非常值得参观)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