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出国考试> 考试相关> 送孩子去留学,这种《小别离》究竟值不值

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了最近大火的《小别离》,终于知道,为什么这部家庭伦理剧能区别开同类电视剧,深受大家喜爱。 不仅是因为有TFboys,更因为它的剧情戳到了当今很多家庭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是否要出国留学。

《小别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和遭遇的现实问题。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结合剧情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仔细分析一下出国留学这件事。比如,在让孩子出国之前,家长们必须想清楚这些问题:出国是不是真能得到快乐教育?放出去了是不是回得来?孩子的自律能力有没有那么强?以及巨额的学费……

《小别离》火了。

三个孩子,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家庭——小康、精英、富豪——最后全都面临着出国留学的选择。

1精英家庭

中产阶级的女儿朵朵,中等生,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妈妈对她的最大期望,就是从“良”到“优”。

她的父母是典型的上中产阶级的代表,白领、骨干、精英。

爸爸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妈妈是带着一整个团队的主管,家里买得起大房子和好车子,唯独在孩子的教育上,忧虑重重。

这样的人物设定,让妈妈争强好胜,绰号“母变形金刚”,整天梦想孩子的未来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朵朵必须要每天6点一刻起床,马不停蹄背单词,晨跑,在饭桌上写作业,

不光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繁重功课,还要参加妈妈的“特训”……

家里为了配合朵朵学习,也是闹得鸡犬不宁,朵朵写作业的时候,无论爸爸还是家里的宠物狗弗兰克,连放个屁都是不允许的。

最后严重缺乏睡眠,不光在上学路上睡觉,还在爷爷奶奶家的饭桌上睡觉,引爆了妈妈和老人间的冲突。

电视剧里,老人有一段说得很有道理:“学习这个事是长线,学习再好,身体垮了,有什么用?”

于是,老人想到了一招,貌似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送孩子出国。

这也真切地反映出了许多爸妈送孩子出国学习的初衷:减轻学习压力。

2 小康家庭

第二个孩子,琴琴,普通人家的孩子。优等生,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前几名,被称为“学仙”。按照爸爸的话说:“我们家是祖坟冒青烟,才出了琴琴那么好的孩子!”

那么,学仙就没有烦恼了么?并不是。

琴琴的爸妈,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曾经多年无照行医)。琴琴妈当初没有上过大学,可是她的姐姐早年咬牙出国,现在有房有车。

所以根据琴琴妈的人生经验,自己当初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机会,所以现在才过得那么辛苦。

典型的,把人生期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的家长。

琴妈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要那么多朋友干什么?自己出色了,朋友自然就来了,你看你爸爸,年轻的时候朋友可多了,现在谁理他?”

为了孩子将来“不被耽误”,琴琴妈想了一个办法: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

这也是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的另一个初衷:出国镀金、出人头地。

3  富裕家庭

第三个孩子,小宇,富二代,太子爷。顽皮可爱,典型学渣,成绩排名在年级倒数。

在三个孩子中,小宇面临的家庭问题最多:父母离婚,后来母亲去世,爸爸找了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蒂娜,然后蒂娜肚子里还怀上了小baby。

处在青春期的小宇,又是怨恨,又是嫉妒,和继母之间矛盾不断,一会儿偷偷在蒂娜辛辛苦苦做的饭菜中多撒盐,一会儿天天敲架子鼓,惹得孕妇继母无法安睡,还把爸爸气到青光眼爆发,被送去了医院。

为了缓解家庭矛盾,小宇爸爸想了一个歪招:送孩子出国。

当然,缓解矛盾只是小宇爸想送儿子出国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包括——

躲避中考和高考;

出国成绩好坏没人知道;

镀金回来接管家族企业……

4  面临抉择

可是,出国并不是那么简单,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三个家庭都遭遇了重重阻挠—-

朵朵家

朵朵妈的顶头女上司,早年就把女儿送去了美国,结果孩子在美国遭遇校园暴力,罹患了严重的抑郁,弄得女上司懊悔不已。她借批评下属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悟:我不要做只顾事业不顾孩子的女魔头!

朵朵妈亲眼看到活生生的反面例子,心里更加举棋不定。

琴琴家

琴琴妈是三个家庭里出国意志最坚定的,可她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钱”!

为了给琴琴筹集学费,琴琴妈甚至动起了房子的主意,想把房子卖掉;

接着,琴琴妈又想让女儿去给富二代小宇当陪读,让小宇爸顺便把琴琴的学费给cover了。

这两个自以为聪明的设想,全都引发了琴琴爸的严重不满。

琴琴爸说:“你不许动房子的主意!”

“我可不愿意卖儿卖女!”

他劝琴琴妈接受现实:“有钱,任性,咱没钱,认命。

小宇家

出国对富二代小宇来说,似乎什么问题也没有。

小宇爸想象得很好——

我要给小宇买个大房子,请管家、请保姆、请保镖……

没想到人还没出去,小宇的外公外婆半路杀出来,指责小宇爸没良心,要“抛弃孩子”,外婆甚至威胁要从楼上跳下去。

所以,小宇出国暂时搁置。

只知道出国不容易,没想到居然这么不容易,是不是?

接下来,特老师还想讲点更不容易的。

5    特砖家观后感

我觉得,《小别离》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很接地气,更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还有,大家遭遇的现实问题。

现在中国家长希望孩子出国,无非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躲避残酷的竞争压力;

给孩子一个相对轻松快乐的童年;

对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水和环境的追求;

希望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希望孩子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未来出人投地,把自己从现有的阶层上,再拔高一个台阶。


这些想法全都无可厚非。

但我想说的是,在让孩子出国之前,你们必须想清楚以下这些问题:

出国是不是真能得到快乐教育?

很多家长觉得,只要一出国,就万事大吉,就能得到快乐教育。

确实,欧美的小学确实以玩为主,可是一旦进入初中高中,孩子也必须进入拼搏的状态,才能考上顶级的大学。

你看朵朵6点起床跑步半小时好可怜?我还知道美国孩子早上5点钟起来练习游泳和篮球2个小时的呢!

你说中国孩子被书包压得直不起腰来?我还知道美国孩子为了完成一份报告,一个星期要整整阅读30本像砖头那么厚的书!

你说中国孩子放暑假都在补习功课?我还知道美国孩子为了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更有优势,整个暑假都在一边补课,一边照顾残疾儿童呢!

想要得到顶尖的教育,无论在哪儿都必须拼搏。

而中美教育最大的不同也许只在于:中国教育讲究一开始就全力奔跑,而美国教育是由浅入深的科学加速;

中国想进好大学大多看分数,美国想进好大学却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如果你不是从小学就把孩子送去国外,而是在初中、高中才送孩子出国,那么快乐教育的那一段,你的孩子基本享受不到。

放出去了是不是回得来?

有些家长的想法是,我先让孩子出去看看世面,不合适了再回国也不迟。

但我想说的是,因为国外的教育体制和国内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一旦出国,你就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比如我们家儿子,出国的时候差不多5岁,中文说得已经十分流利了。

可是在国外呆了几年,中文不断地退步,现在他对话思考全是用英文,说中文已经有外国人口音了。

那天我听说祖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起码要认识将近500个汉字,还听说幼儿园的牛蛙都能认识1000多汉字了。

于是我给儿子做了个简单的测试,然后崩溃地发现,他的汉字量是惊人的——200多!

当然,这主要归过于我的放任,我一直认为中文学校天天一堆汉字作业太辛苦,所以只是偶尔在家教孩子两个字。但是反观我身边的朋友,几乎所有在美国的华人妈妈,都会把孩子送去中文学校。

所以你看,我这种中文水平的孩子(美国学校的数学水平我还没提呢),还能够送回国去读书吗?送回去分分钟崩溃变学渣啊。

那如果我也送中文学校呢?一天三小时,听说读写背,那和在中国送孩子上奥数班又有什么区别?

不都是一样要吃苦吗?快乐教育不就又变成了水月镜花?

所以,我深思熟虑下来,中美两种教育路线,你最好选择“从一而终”,在两条线当中跳来跳去,既想要扎实的中文功底和学科基本功,又要美国出色的英语水平,最后,你还说想让孩子又轻松又快乐……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孩子的自律能力有没有那么强?

我见过很多小留学生,初中高中就到美国来了,要么住在寄宿家庭里,要么住在寄宿学校。

这种做法带来的最大隐患就是:孩子远离父母,凡事全靠自觉。

我知道一个孩子,没事就打电话向父母要钱,说是学校的杂费,其实是在给新交的女朋友购买珠宝首饰演唱会门票。

这还算好的,万一去买酒滥饮呢?万一去买大麻呢?万一去混夜店呢?

一般的经验是,在国内自制力强的孩子,到了国外确实可能学会自力更生,不过仍然有被带歪的可能;

而在国内本来就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放到了国外基本就是放虎归山了。

比如,像电视剧中小宇那样的顽皮男孩,出国就解决一切问题了吗?

最近美国媒体报道了不少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天天住着豪宅开着豪车惹事生非,一会儿把人打了,一会儿把人撞了,组织豪车俱乐部半夜飙车,在比弗利山庄开通宵派对被邻居举报……钱花了不少,美女左拥右抱,可说起英语来还是需要随身翻译。

还有中国留学生的集体作弊案,中介都搞出产业链了,有代替上课签到的,有代替考试的,还有代替写论文的……中介赚着他们的钱,他们自己在寝室里打麻将。

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太天真了,不要以为孩子一个人到了美国,就能在缺少父母的环境中锻炼出一身独立自主的本事。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引导,把他送出国去,你们可能短时间内感觉轻松,但那也许只是“眼不见心净”的自我安慰而已。

你们做好牺牲的准备了吗?

说了那么多,我们最后才来谈——钱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有多贵?

幼儿园,1000美金以上一个月打底;

小学,私立的,1500美金每月打底;

初中高中,私立,也算1500美金每月好了(其实很多好学校远远不止这个价格),一年就是差不多2万美金,再算上住宿费、生活费(寄宿家庭每月基本上2000美金,还没考虑地段差异),一年没有4到5万美金是拿不下来的,也就是一年30万人民币;

大学,精彩的部分来了,公立大学,一年3到5万美金,私立大学,一年6到7万美金,而且,学费每年还在不断增长。

琴琴妈说,要卖房给孩子准备100万人民币学费留学……我只想说:你太天真了!

我有个小留学生朋友,他妈给他的预算是:每年100万人民币!

假设琴琴真的出了国,很快花完了100万,请问,最后妈妈是不是只能卖肾了?

但是,美国不是还有公立教育吗?

没错,但是你要有学区房,或者,租房也可以。

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学区稍好的学区房,单价基本已经超过了100万美金;

租房的话,房租也在每月3000美金左右。

除了钱,送小留学生出国,你们还可能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牺牲家庭的完整。

像小宇的爸爸一样,很多祖国的父母并不缺钱,我也知道很多小留学生的家庭,一早在美国买好了房子,还是大豪宅,然后,妈妈,或者老人在美国陪读。

这样的孩子,爸爸的事业往往还在国内,所以只能像大雁一样,国内国外两头跑。

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的弊端我就不多说了;

我只说夫妻分居。我认识个妈妈,本来要陪女儿一起去加拿大读书的,万事都准备好了,临行却取消了机票,她对我说:“我老公是成功人士,本来面临的诱惑就多,现在动不动半年一年地见不到面,那出轨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两百……留学导致父母分开,这对女儿的成长真的好吗?”

好了,送小留学生出国,困难基本上就是上面这些了。

当然,我不否认有一些孩子,他们从小出国,读书工作很有出息,适应得很好,但你反过来想想,这样的孩子,本身该够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拥有这样意志力的孩子,在哪儿不是一个人才,出国早几年和晚几年,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总而言之,我的建议,概括起来是如下几点:

1该不该送孩子出国?

有条件的话,当然应该,让孩子见识见识世界,眼光会有大不同;

2什么时候出国合适?

如果没有父母的陪读,那么最佳的出国时间,是在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有一定的自制力之后,比如,大学期间,或者研究生期间。相信我,国内的基础教育,真的很不错。

3学好中文的优势。

学好中文的优势,往往是低龄出国的孩子享受不到的,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强大,精通中文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现在在美国的一些公司,懂中文的职员会享受加薪,我会告诉你吗呵呵);

4父母是不是要牺牲一切成全孩子出国?

当然不!孩子很重要,但你们才是孩子幸福的最重要基础。

具体到《小别离》里的三个孩子:

朵朵,可以出国,但是最好大学再出去见世面;

琴琴,高中毕业,申请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出国,别让你爸妈卖房卖肾;

小宇,与其出国打麻将,还不如先到你爸公司里,从底层开始历练几年,等到眼光和胸襟开阔了,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2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