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例行的bedtime story,大概是读到食草恐龙那章,我说:hey, he is a vegetarian. 妞没有接话,在我要翻页的瞬间,"Well, actually he is a fruit-tarian." 她指了指恐龙嘴边的浆果,笃定地望向我。
而我彼时内心的os是:OMG. 3岁的小屁孩为什么会懂词根这种事!老娘真是教不了你了!
于是一边愤愤不平,一边窃喜着掩门而出。估计这个心情你们都体会过。
整了个这么炫酷的开场,简要介绍下人物背景。
3岁半的Alice, 我家老大,讲真我不知道她的英文水平是什么,因为她没有上过任何机构,包括早教。没有一份卷子说“ 嘿 她认识哪几个单词 or 她会回答哪几个疑问句 所以她的水平相当于blahblahblah”
她就是个中国小孩,大部分时间在国内说着中文。如果有外国朋友的场合,她就是小型移动翻译器,穿梭在金发碧眼和黑发同胞之间。不要试图用“what ‘s this or 这个用英文怎么说“ 来逗她,我估计她多半会说:Are you kidding me?
Believe it or not, "Are u kidding me?" 是Alice说的第一句英文。那年她两岁,歪着头看我和她爸话家常。冷不丁就插了这么一句,严丝合缝,仿佛她听懂每一个字。我和她爸迅速交换了眼色,确认 对方都没有想夸“宝宝好棒宝宝好聪明”,但内心都明白:双语小孩,上线了。
从此她的英文就开了挂。40多页的 I can read 复述出来像玩一样,今年暑假我们回Virginia,给她报了个Montessori summer camp, 接触过的每位老师都来同我说:no extra attention is needed.
英文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带她去看更大的世界,去认识更有趣的人。而语言诞生的原动力,不就是为了交换马匹粮草,召唤不知所踪的同类,求的是一个心意相通,各取所需。
你写诗,我来读。
而这种原生的认知力,是任何机构都没法给予的。
机构喜欢循序渐进,fair enough,主流思维还是觉得没有词汇积累,就没法好好说话。Alice不属于这类,因为我和她爸不玩这套。从开始读英文绘本,我们给的就是成人的语速 和句长。Baby talking? 大概在小奶娃的时候有过一两次,我觉得反而非常累赘。不信你试试”这个是Apple, 很好吃哦” 和“ u wanna a juicy apple", 哪个说起来更顺?
Stop baby talking! 如果担心娃没有词汇量听不懂,那是你太小看孩子。我家胖二,一岁半,听过三次:"drop it in trashcan, please" 就完全明白diaper换下来以后该丢去哪了。当你的句式足够丰富且固定,词汇的积累也在悄然开始。比如magic words, 饭桌上常用的"Could you please pass me+blahblahblah", salt/chopsticks/ broccoli /bowl/ketchup/bib.....and so on.
吃顿饭就有这么大的词汇量,而互动会引发新一轮的句式和词汇。还没听说过因为哪个单词卡得说不下去吧?肢体比划也能说清楚一二。
枝蔓繁盛的语言架构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会因为缺了几节课就掉队。生活的任何一个细部,都在为语言提供养分。
想起很久以前Alice说"Hey mom, u see the arch in the air?" "Amazing"她说。我一看,是彩虹。
是,即便你不会说rainbow,我们也没有错过它的美。
新年伊始,听说有好多同学声称自己去年的读书li...
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缘故,总觉得时间过得...
202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的【好书荐读】系列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