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最新资讯>位置、课程还是排名,选择美高参考哪些因素?

位置、课程还是排名,选择美高参考哪些因素?

  远离美高选校的N个误区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才是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发掘学生不同的天赋与独特的个性,这既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误区一:择校以排名为选择坐标

  一些家长或依赖各种排名择校,或者将择校环节交由中介机构来处理,自己对学校了解很少或掌握的信息片面,最后常会遇到拿到一堆offer但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情况。

  更为糟糕的是,还出现了孩子本身条件不错,但因为选校不当,最后得到被所有学校拒绝的结果。择校是孩子和学校之间相互匹配和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中国家长在选择美国高中时存在很多误区。

  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一直以来都相当重视学校的排名。但目前针对美国高中还没有一个特别权威的排名,现有的排名主要以学术水平或单项指标为主,并且并未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分开,这样的排名对中国学生来说参考的价值有限。

  建议家长如果需要参考排名,尽量用单个的以事实为基础的排名,比如在校人数、国际生比例、学费等。这些单个排名联系起来一起看,家长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轮廓,对学校心中基本有数。

  误区二:择校一味看学校的大学入学成绩

  很多家长在选择美国高中时,最常问的就是这个学校升入大学的成绩怎么样?留学专家建议:每所高中的大学入学成绩值得参考,但不能过分依赖这个数据。

  换句话说,大学入学成绩与自己孩子最后进到什么样的大学就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家长需要重视的是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学术氛围。大学入学成绩可以作为判断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

  误区三:获取信息单一,过于依赖中介

  面对批量的“申请”,中介一般会在优先保证录取率的前提下推荐一些其认为可稳拿offer的学校,然而这些学校到底是否适合你的孩子,或者哪所匹配度更高就很难说了。

  建议家长不要轻易相信中介的“信息来源”,可通过直接联络学校获取资料、联系在校学生、使用独立网站的信息或者去实地考察等综合来看,多方打听,再作出判断会更好。

  误区四:抱有先出去,到时再转学的想法

  很多家长在申请时功课做得不足,抱着“反正先出去,不行可以再转学”的乐观想法,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可取。

  首先,在国内做申请时,孩子还有父母在身边帮忙,资源相对更丰富。如果当时都没能申请到一所满意的学校,现在孩子一个人在外,把希望寄托于之后转学到好的学校,可能性并不大。

  其次是高年级转学有些冒险。如在10 年级、11 年级时转学,这个时候面临着大学申请,学生会非常忙,一方面要学习、准备考试和大学申请,一方面还要留出精力和时间来处理转学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也很难兼顾。

  三是如果中途转学,孩子和新学校的老师相处时间不长,如果老师不够了解孩子的情况或者孩子在短期内表现不够突出的话,对之后申请大学,孩子很难拿到有足够分量的老师推荐信,而高中老师的推荐信又恰恰是美国大学比较看重的部分。

  所以不是说不可以转学,而是家长不能抱着这种心态去申请学校。建议家长申请时就要认真负责地选择,而到新学校后,尽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误区五:过于焦虑在“最低分数线”的录取机会上

  一些家长在申请时常会过于关注该学校近年的分数,以及最低分数线等。最低分数线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这种划定类似中国高考分数线其实从精神上并不符合多元化的招生原则,但也是学校在面对大量来自中国申请的无奈之举。美国高中申请考量一个学生包括标准化分数在内的全面和综合素质。

  从一个招生官的角度,他们也不希望一个其他方面都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于托福差了那么几分就错过了,这样他们会觉得太可惜。大多数招生官会有一个大概的区间(往下浮动2-3 分)。只要你的成绩在这个范围内,他们一般都会给机会。

0

发表我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