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写这篇文章时,我已经在国外度过了34个日夜。一个多月的生活中,始料未及的事情还真不少。
出国前,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信息源可以引导自己做好周全准备,尽可能地预见途中的困难,并提供一些参考的解决方法。
因为这毕竟是一条困难重重的“取经路”。
虽然读了不少留学的书,但还是不够细 ,不够接地气。于是,我想写一系列文章,把我这个“前车”遇到的失败总结下来,把曾经希望有人写给我看的内容写下来给“后车”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个人体验具有特殊性,我尽可能写一些共性,反应出“西天取经路上”各种妖魔鬼怪的真实面目。
第一期,让我们来认识一个叫“语言障碍”的妖怪吧。
第一难:语言障碍
一开始,我以为跨越大半个地球,已经算第一难。后来发现,水土不服,天气那个燥,北风那个吹,头发那个掉(法国水硬,大家一起掉头发。)这应该算是第一难?NO,办理各种手续才麻烦,人生地不熟,各种折腾。
再过一阵子后,发现这些都是“小巫”,真正的第一难,原来是语言障碍。
如果你之前已经熟悉当地语言,那问题不大。但如果不,那可能就要经历以下这劫。我就读的是英语授课的商学院,因此法语还算不上障碍。可偏偏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英语,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因为你发现——听!不!懂!
【“怂”就一个字的中国人】
老师和同学都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口音层出不穷。出国前,我只知道日式英语难懂,后来才发现原来英语世界这么丰富,除了美式、英式、日式,还有法式、意式、南美式、印度式(咖喱味那个重啊!)……而他们之间似乎能无障碍沟通,我们却都像在听天书。
“听天书”意味着小组讨论你融不进去;意味着教授叫回答问题时,你只能默不吭声。这样的场景反复出现在第一个月里,并且集中出现在中国学生中。
比如,讨论一个外资企业打入中国市场的案例,各国家学生都积极发言,教授想听一下中国学生的意见,就问:“Any Chinese students here?(这里有中国学生吗?)”。
热烈的现场突然鸦雀无声,上百人的大教室,至少10个中国人,谁都不举手,不知道是因为怕被抽问,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还是没听懂,不知道教授在说啥?
接着教授又问了一遍,于是,姐姐我就尴尬地举起了手,这下真被抽中了……
语言障碍的问题在跟其他国家学生竞争中体现得格外明显。比如,小组作业,商学院的每门课程会把学生分成小组,大家共同完成该课程的作业,很多作业最终会以Presentation(现场演说)的形式呈现出来。
语言不熟悉的成员在讨论中就很被动,而语言顺畅的成员急着往前赶,也没工夫照顾你的言语问题,小组中很容易产生不快。如果说这些都还可以通过私下沟通解决,那课堂上的劣势就实在无法掩饰了。
一堂课上,教授想讨论“中国与印度的能源之争”让印度和中国的学生发言。印度学生那个积极呀,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阵势,像动物世界中的饿狼抢食。
最后教授不得不说:“I think we know enough about India now, how about China?(我觉得我们对印度已经了解得够多了,那中国呢?)”
结果,现场陷入了一阵无声的尴尬中,没有一个中国人发言……30秒尴尬后,还好终于有一个在这里已经读了一年的男生发言了。
总之,“怂”就一个字,我不只说一次
一个中国女生感叹道:“哎,实在没办法,一来英语能力不够,二来知识储备不足。”总之,我们是沉默的一族,堂堂课全程陪听,“怂”得体无完肤。
可笑的是,这群中国学生里,除了我这样状况外的大龄姐姐外,其他的要不就已经在这里待了一年了,要不就是国内名校毕业,甚至已经拿了国内硕士文凭。
如果说个人能力的缺陷,可以去怪罪是个人责任的话;那么集体的孱弱,恐怕跟整体教育机器的落后脱不了干系……
【追赶】
以上就是前期的群像。好在来之前就有心理准备,“体验差距,奋力追赶”是前期必经的主题。当然,如果你本身就常年生活在这样多语言多文化的环境中,对你来说自然小菜一碟;如果不是,那你现在提前做准备,将来便可逃过此劫。我之前的失误在哪里呢?
除了本身没这样的环境外,就是自己太“挑肥拣瘦”。雅思听力虽然可以拿8分,但在应对真实的场景时又是另一回事。TED是我重要的学习工具,那里有各个国家的英语演讲,能扩大知识面和提升英语能力。
但之前我只选标准英音和美音听,一遇到带口音的就跳过,现在想来,那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坑儿呀,就像吃饭一样,你天天都挑食,能不生病吗?
所以,为了追赶,现在就挑那些听不懂的来磨耳朵,并尽可能地去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喜欢运动,就跟欧美学生一块儿运动,这样一来拉近了距离,也提升了听力。
【现状】
课堂上听不懂,也急不来,实在听不懂,我就想想今天晚上要吃啥好吃的,至少让自己心情好一点,咱们总不能天天让自己受挫吧。偶尔听懂了也要举手发个言,打个翻身仗,不是么?(微笑脸)
一个月过去后,现在中国学生就像“小荷露尖尖角”,陆陆续续地钻出来了,课堂上发言的中国人多了,小组讨论中,也感觉顺手了。至少我们都在往学霸区靠近。
写这篇文章时,我刚结束一个小组演说,第一次用英语演说挺吃力,但好歹完成了。同组的印度男生,课堂上发言特别积极,(但实际上在小组作业中我们发现很多印度人嘴上厉害,做起事来不太靠谱)他也不是例外,迟到啊,不做作业啊,还要跟你争话语权,曾一度惹得姐姐我想把他的名字Abi,喊成Sbi。
这次我们的演说结束后,他不但大力称赞我,而且还告诉我他演讲时双膝都在发抖。我说我什么都没看到啊。我们就哈哈大笑,相约去参加晚上班级酒会了。
路漫漫而修远兮,第一个月因为受挫而产生“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情绪的学生就出现了,所以我觉得把第一难定为“语言障碍”应该是合适的,它必定是我们要面临的第一个大难关。
如果你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或者身处其中时鼓励自己,奋力追赶,总有一天乌云会散去。祝我们的这一天早一些到来。
自2022年6月13日起,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宣布,回国签证申请将重新...
旅行有两类,一类是充满想象的猎奇之旅,一类是饱含情怀的朝圣之...
今天欧美艺佳留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发给老师的邮件,把自己选择...